本书分为9章:章分析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EPC项目的不同融资方式,并总结EPC合同中双方的义务及风险分配情况;第2章从EPC项目组织管理角度出发,探究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经理、联营体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实践;第3章围绕分包风险管理,重点分析三种分包类型的主要风险,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建议性的风险应对措施;第4章立足于EPC项目投标报价阶段,分析EPC项目投标报价的特点和潜在风险;第5章至第7章则对EPC项目的分别分析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8章聚焦保险管理,解析保险的设计、投保责任分配、保险投保和维护等核心问题;第9章则是围绕风险量化,汲取国际上风险量化的先进思想和前沿实践,以炼化工程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量化的实践。
《名碑名帖实用速成大格集字帖:集王羲之书春联·行书》贴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要。内容健康向上、清新高雅、脍炙人口。我们将原碑帖字适当放大,有的作适度修缮,使碑拓字字口清晰,墨本字墨迹毕现。极少数原碑帖中没有的字,则由编著者根据原碑帖法度,从原碑帖字中优选相关部首或部件组拼修整而成,使之与其他集字和谐统一。
本书共6章,分别是:片区建设:从蓝图到落地、建筑小区:与人居环境提升深度融合、市政道路:不仅仅是“透水铺装”、公园绿地:将海绵“藏”入景观、内涝防治:告别“城市看海”、 城市水系:从“水墨画”到“水彩画”等内容。书中介绍了8个经典的案例,分别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应急管理局大院海绵城市改造、建行北院海绵城市改造、教育局大院海绵城市改造、淇滨大道海绵城市改造、桃园公园海绵城市建设、淇水大道易涝点治理、护城河黑臭水体治理。本书从鹤壁市基本情况入手,介绍了试点区城市建设情况和生态本底特征;并系统全面的展示了涵盖片区建设、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内涝防治、城市水系等不同类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典型实践案例。
本书按照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将外国建筑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篇“农业社会建筑”、中篇“工业社会建筑”和下篇“信息社会建筑”。每一篇又按照建筑历史的发展阶段划分章节。上篇详细阐述了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及其思潮。中篇着重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发展、充实与提高。下篇则主要记述了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后,建筑思潮、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科技的巨大变化。本书采用了列词条的写作体例,分项逐条展开深入细致的阐述。每个词条均配以不少于一幅图片;大部分建筑、建筑群或广场还配有平、立、剖等墨线图。全书精选图片800余幅;史料翔实,图文并茂。
《工程做法则例》是由清政府颁布的关于清代官式建筑通行的标准设计规范,原书封面书名为《工程做法则例》,而中缝书名为《工程做法》,由于是由清朝工部颁布,所以也称《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全书共七十四卷,刊行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继宋代《营造法式》之后官方颁布的又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建筑工程专业图书。《工程做法则例》和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两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本书以《工程做法则例》为基础,以“原著 难点注解 原典图说”的形式,书中配上原著提及的相关建筑实景图和建筑结构示意图片,图文并茂,将学术性和欣赏性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原著的阅读价值。本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
本书主要以作者于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学习期间对欧洲诸多现代主义建筑的实地踏访,与笔者十载有余的从教积累为素材,选读的16个建筑涵盖了工业建筑、独立式住宅、展览馆、文化中心、公寓、剧院、城市空间七种类型,并且多是建筑史中举足轻重、堪称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典型,其中包含的两个二十一世纪初的作品:瑞士圣加仑的城市客厅与德国沃尔夫斯堡科技中心,则分别是以回应广义建筑的空间意义和追忆、致敬2016年过世的扎哈 哈迪德为目的的。选读的建筑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思想、设计理论以及建筑技术、材料、工艺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