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互依赖又相互渗透,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习普通病理学教材的知识外,了解和熟知临床外科病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要求,《临床病理学》包括八个专题讲座,介绍了临床病理学概况、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尸体解剖、脱落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病理学概况,后介绍了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容易导致病理误诊的一些人为假象,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警惕,避免误诊、误治。
本书遵循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以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8章,每章由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病例探讨和问答题5部分组成.读者可根据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也可以按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题型和难度进行针对性训练.
病理标本的认真检查和规范化的取材是一个执业病理医师的的基本功。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非常重视取材和检查的规范化流程,将多年的心得用文字和插图的形式定格下来,凝聚成一本实用、简要和规范的操作指南。
本书作者为西医执业医师,自研《伤寒论》20年,出版多部中医类图书。作者本书借助《病理生理学》等西医书籍针对疾病目前的研究发现,对《伤寒论》原文逐条解读,力求用朴素、客观的语言阐述所知所觉所悟,据实推演医圣张仲景通过脉证特点所描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的规律、基本机制及诊疗方法。 不能把西医诊断的某疾病的病名生拉硬拽与某经方捆绑在一起,需要实事求是的辨证的综合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在解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对于可能缺失文字或后人填补及个别错误的条文不会牵强附会,涉及脉象特点、针灸方法等基础中医理论不做赘述。
本书是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关于医院病理科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总则、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和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共4章,其中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部分属于指导性规范。本书旨在加强病理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社会全面认知医院病理科的重要地位,是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人员的书,也可供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参考。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转变重理论而轻临床实践、重医学而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本书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使用。
组织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过程,乃至病理特点,遗传特点等,都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近几年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组织细胞疾病与基因突变的联系。因此,在2015年的组织细胞学会议上,组织细胞协会对组织细胞疾病进行了五分类,即LCMRH分类。L组:朗格汉斯组;C组:累及皮肤黏膜的非LCH组;M组:恶性组织细胞疾病组;R组: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RDD)组;H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组。本书基于此新分类,系统性介绍了噬血细胞综合征、黄色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病、Rosai-Dorfman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和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组织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24章。上篇为病理学,共12章,包括病理学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常见疾病以及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下篇为病理生理学,共12章,包括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缺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肝性脑病。 本教材每章前有学习目标,正文设有案例导入,章后有思考题,重点内容后有考点提示,并辅以一定的知识链接,使教材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适用,有利于教学与学习。本教材还穿插了数字媒体知识,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章节测试题等都以数字化形式展现。本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岗
医学笔记系列丛书是魏保生医学复习考试独创方法--"两点三步法"的集中体现。本着"青春不能没有梦想,生活不能没有乐趣;学习不能没有方法,考试不能没有智慧"的宗旨,从枯燥中寻找趣味,在琐碎中提炼精华,到考试中练就高分,从零散中挖掘规律,由成长中迈向成功,于寂寞中造就出众,为您在成为名医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本套丛书自从2005年面世得打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优秀医学教辅畅销书。为了紧跟教材脉搏,更好为大家服务,作者对本套丛书进行了第三次全面修订。本书为其中的病理学笔记,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记忆及应考的书,同时也可作为医学院校老师备课和教学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四篇,篇病理生理学概论,重点介绍了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人类疾病发病机制概论;第二篇稳态理论与基本病理过程,主要介绍了稳态与疾病的关系,稳态失衡后的十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水、电解质、酸碱、氧、体温、休克、凝血调节、缺血再灌注、内分泌激素、增殖性退行性疾病;第三篇应激与疾病,介绍了应激基本理论,应激与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第四篇稳态应激失衡所致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选择了为重要的脏器,包括肾、肺、心、肝和脑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介绍。
郭红丽、张骞主编的《病理学》主要介绍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病理学知识,本教材分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两部分。理论知识共十二章,从**章至第五章为总论,包括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及肿瘤等内容,主要介绍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从第六章至第十二章为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内容,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常见疾病及病理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及防护原则。实验指导部分共设计炎症、肿瘤等十一个实验内容。
本书为“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之一,也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之一。本书涵盖病理生理学内容,为了方便教学,在编写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而章内容相当独立,以适应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院校、师资状况不同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共25章,前15章为总论部分,重点叙述疾病的基本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后10章为各论部分,主要叙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结局等。 为便于学习,交给学生一个“学习包”,每章都有学习目标、考点、链接、案例及目标检测。书后附有实践模块,后附有选择题答案。全书配有230余幅彩图,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本书主要供高专、高职临床医学、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影像等
《疾病学基础(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紧扣岗位需求,以护理的两大类主要工作任务即护理操作和护理观察为逻辑起点,梳理、筛选关联度大的知识内容,确保专业基础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突出“疾病”要素的整体观,倡导用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认识疾病的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在教材体例的设计上,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轴线,将病原生物、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医学免疫等学科知识适度解构重整,并基于现有教师仍然好教的具体实际,将全书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四个版块。强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科性知识研究取向调整为应用性导向,尽量减少学科性知识理论阐述及验证等内容。
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诊断部门,而病理诊断是病理科的核心工作,也是临床诊治工作中可靠的一种定性诊断。病理科工作的好坏与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病理科在医院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其自身建设亦显得尤为迫切。为确保正确诊断、优质医疗和优质服务,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工作规范,全程实施病理质量控制,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于1993年曾组织省内专家撰写并内部出版了《外科病理总则与巨检规范》和《实用病理技术手册》,对指导我省病理质控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病理学科的发展,为使病理科各项工作能更有序而规范地运作,根据省卫生厅医政处的指示,编者们再次组织省内专家,在上述两规范的基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较好地融合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并加强了本课程与护理学的联系。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加强了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的描述,减少了形态学的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为总论部分,共17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某些章节做了较大的修改,如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遗传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使内容更加完善;下篇为各论部分,共9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个性。
本教材除继续贯彻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外,在总结前六版教材使用的基础上,对第7版教材的内容体系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将第6版教材中的凋亡与疾病扩大为细胞增殖、凋亡异常与疾病;信号转导与疾病一章作了较大的改动。全书的取材与内容以五年制学生为主,同时可供其他学制教学参考或使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心功能不全等。
本书不是一本病理诊断工作手册,也不是一本系统的诊断病理学参考书。病理诊断工作面对临床各科,人体疾病种类如何繁多,作为一名病理诊断医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对于病理主治医生说来,重要的是要熟悉基本病变,学会分析大体和显微镜下的病理学所见并从中得出诊断结论;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所以本书部分基础知识在比大学教科书深一层次上,以理解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基本病变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作深入浅出的讲解,还包括某些可发生在身体各系统的疾病和病变以及病理诊断常用技术的有关知识。为了便于广大病理科医生的参考,本书在第二、三部分中除介绍基本、简易的尸体剖检方法外,着重介绍了在基层医院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猝死以及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和诊断依据。虽不够深入,但愿能在推动尸检病理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3版)(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充分考虑护理专业的特点,紧扣*版执业护士考试大纲,立足于服务于护理专业的后继课程。既继承了第2版的传统特点,又略有创新,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男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中增加了近年新发的一些传染病(狂犬病、手足口病),水肿加入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不再单独成章。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