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窄带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对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至结直肠全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及各类常见良恶性疾病的窄带成像内镜下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白光及染色内镜技术,并包含各部分的内镜下诊疗的规范流程及操作技巧。本书收录病例约150例,囊括从内镜下观察到病理复原的内镜诊疗完整过程,病例解析观点新颖独特,图片质量清晰美观,对消化内镜操作医生而言是绝佳的参考书目。
吴瑞甫通过对中西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的对比,列举了中西医学之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认为西医治病,重在辨病,用药多偏于局部,是重病之标;而中医则重辨证,用药多审证求因,重在病之本。又如考天时之变,察脏腑之偏,此中医之所长;而西医之较精于中国者,曰手术,曰切开术,曰卫生,曰清毒法,曰检查霉菌,曰注射,此皆我国医者所应学习的。于是发愤探索,力求汇通。籍以适应形势之要求,医术之提高。欲熔铸中西学说,冶为一炉。 本书由民国名医吴瑞甫所著。他汇通中西医学,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等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八卷,反映了吴氏精研岐黄之术,汇通中西医学的学术思想。
本书引进自 Wolters Kluwer 出版社,是一部全面、实用的急性疼痛管理参考书。全书共五篇51章,涵盖了手术疼痛和非手术疼痛的处理措施,汇集了麻醉学、外科学和其他与健康相关的专业知识,为防治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急性疼痛提供了跨学科方法。本书从疼痛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始,阐述了急性疼痛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疼痛的评估和测量、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急性镇痛,以及手术疼痛、术后疼痛管理服务等基本原则,并通过器官系统、患者群体和治疗模式探讨了疼痛的管理方法,为专门从事疼痛医学的麻醉医生及护理手术或非手术疼痛患者的其他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资源。
交通医学是研究交通伤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的学科。《现代交通医学》含正文37章和7篇特邀论著,约200余万字。50多位国内作者均为长期从事交通医学和交通安全工作的专家;7篇特邀论著由本领域国际知名的专家亲自撰写。《现代交通医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交通医学的发展史、交通伤流行病学、交通安全中的危险因素、交通伤的发生机制、伤情评估、医疗救治、司法鉴定、安全防护、预防策略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特邀专家分别就美国、欧洲、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做了评述。该书材料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国内外现今全面论述交通医学的专著,既可作为临床医师、法医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道路交通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参考。
本书主编是享誉世界的韩国专家金熙真(Hee- JiKim)教授,本书是微整形注射的解剖教科书,将面部进行分区,介绍对每一个分区进行注射的解剖知识和注射层次,包括额部、颞部、眶周、中面部、下面部、私密部位、其他注射部位的解剖知识,解剖图片为灌注后的新鲜尸体图,并配手绘图进行详细解释,更为形象地为读者暂时展示注射部位的解剖注意事项,并在介绍解剖知识的同时,介绍了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避免的方法。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自己的心得总结成说明书中,希望更利于读者理解本书内容。
《临床核素影像鉴别诊断学》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影像鉴别诊断学”系列丛书之一。根据临床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特点和要求,该书努力遵循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经典理论,融合了不同单位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着重介绍核医学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实际临床应用经验。编写模式不再单纯地介绍核医学的知识和方法,而是通过总结实际的临床经验、教训,强调临床核医学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合理性,规范核素影像的诊断工作,以提高核医学医师以及临床相关医师的核素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书是“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云南省首届青年中医”,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等称号获得者——马应乖副主任医师继1993年4月主编出版的《中国回族民间实用药方》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书分上下篇两部分,载方立足于实用,简明地介绍了回医良方1594首(清真食疗方506首,实用药疗方1088首)。涉及临床内、外、妇、儿、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男性病性病、肿瘤、眼、耳鼻喉、口腔、中毒解救等各科病症。集预防、保健、食疗、药疗为一体,部分药方系国内公开发表,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可供广大城乡社会各界人士参阅运用。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减小运动损伤发生危险性的方法,使每一个参加运动的人从中获益。虽然预计主要的读者群体是在运动队工作的医生、训练人员和物理治疗师,但是教练组成员应该是本书更重要的读者群体。尽管我们认为读者应该具备基本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但最终的主要读者群体很可能还是运动员。考虑到这些读者群体,我们尝试撰写一本方法全面、内容实用且容易理解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