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做放射性核素治疗》以问答的形式,力图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放射性核素能够治疗哪些疾病、治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告诉读者哪些疾病适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做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一次治疗要经受多少辐射剂量,如何判断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对家属是否安全。此外,《明明白白做放射性核素治疗》首次涉及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对于何时需要忌碘,如何选择含碘量低的食物,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都进行了叙述。有利于您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成果,使疾病得到合理而适当的治疗。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遵照中华医学会的部署,组织近40位有关专家编写《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包括7项技术指南: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指南、MRI技术指南、儿科放射学检查技术指南、乳腺X线摄影指南、放射学检查中对比剂应用指南、医学影像的诊断和诊断报告书写指南以及介入治疗操作指南。约计50余万字,较全面地涵盖了目前我国放射学检查技术。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6149--199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 本标准与GB/T 16149--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比释动能(K。)、吸收剂量(D)的术语和定义; ——利用个人剂量监测数据H,(d)及其转换系数C,i,计算器官吸收剂量; ——在计算无个人剂量监测资料时,采用归一化工作量剂量估算方法,在附录中除了附录A外,对其他附录和表做了较大修改; ——明确了有效剂量(E)不能作确定性效应的评价。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苑淑渝、戴光复、姜恩海、张良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6149—1995。
《明明白白做放射性核素治疗》以问答的形式,力图用很通俗的语言,讲解放射性核素能够治疗哪些疾病、治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告诉读者哪些疾病适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做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一
本标准代替GBZ/T 154-2002《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人量限值》,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T 154-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GBZ/T 154-2002《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人量限值》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修改了前言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标准名称。由《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人量限值》修改为《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人量限值》,此处“不同粒度”包括AMAD等于O、2、0、5、1、2、5和10um,“两种粒度”仅指AMAD等于1和5um; ——增加了5个核素,即:82Sr、95Tc、95Tc、193mIr和246Pu; ——2个核素(186Ir、190mIr)成为并存两个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 ——Cf的9个放射性同位素(244Cf,246Cf,248Cf,249Cf,250Cf,251Cf,252Cf,253Cf,254Cf)由原先的两种化合物类别(w、Y)减少到仅留W类; ——列入的总核素次由原先的l 319增至1328; ——本标准采用
微核试验是检测外来化合物对染色体损伤作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监测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害的重要指标,已在国内外普遍应用。本书共十一章,详细介绍了微核试验的原理、微核形成的动力学,以及在小鼠红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人上皮脱落细胞、大鼠肝细胞、植物紫露草等检测材料中的应用,并提供了详尽的试验方案。后3章介绍了微核对非整倍体的检测,微核的流式仪和图像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附录中收录了化学诱变剂中、英文(拉丁)目录、标准微核试验方案等。 本书由中、日、德、瑞典等国数名长期从事微核研究的专家共同撰写,可供卫生毒理、卫生防疫、环境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与技术人员作为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工具书使用。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规范各项操作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2004年,我院临床各科专家教授集思广益,编写出版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系列丛书(以下简称《常规》),深受同行欢迎。《常规》面世7年以来,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成熟,同时也应广大医务人员的热切要求,对该系列丛书予以更新、修订和再版。 再版《常规》丛书沿袭了版的体例,以我院目前临床科室建制为基础,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各科编写人员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的作风投入这项工作,力求使《常规》内容体现当代协和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本书为“实用临床医学丛书”之一,以介入放射学教学为主线,涵盖基本概念、基本设备、基本技术、常用技术和各部位疾病介入放射诊疗等章节,基础理论部分简略介绍相关知识,临床应用部分主要介绍介入治疗适应证、介入治疗基本程序和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本书适合住院培训医生、临床实习医生、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及使用。
《骨科介入放射学》内容简介:介入放射学现已成为一门与内科诊疗、外科诊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诊疗技术。将介入技术更多地应用于骨科疾病的诊疗,是介入放射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李彩霞、李明主编的《骨科介入放射学》系统地阐释现代骨科介入放射学相关问题,文图并茂,实用性强,使人们对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全新的理念,使复杂的外科诊疗得以简单化,使原来无法认识甚至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认识并能有效治疗。希望《骨科介入放射学》的出版能为同仁们尽微薄之力。
本书力求以实用的形式,主要阐述当前胸部恶性肿瘤放疗的原理、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放疗和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放疗和手术、化疗等联合治疗的方式、疗效和今后研究方向。各章内容深入浅出,必要时附图说明,读者从中既可以获得胸部恶性肿瘤基本的放疗方法,也可清晰了解当前治疗的潮流。本书对于从事肿瘤放疗的医师,以及各科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医师,不失为一本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专著。
刘芳主编的这本《放射治疗技术实训与学习指导》分为两部分内容,部分为实训指导,介绍模室技术及各系统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并且配置了相应的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第二部分整合了《放射治疗技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大纲”和“全国医用加速器技术人员上岗证考试大纲”内容,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并进行针对性练习,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重点突出,帮助考生随学随测,检测学习成果,强化记忆。
王茂强主编的《急诊介入放射学(附光盘胸部分册)》是“急诊介入放射学”的系列专著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了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常见胸部急症诊断和救治的应用,包括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肺动脉源性咯血、肺血管畸形出血、急性重症肺动脉血栓栓塞、胸部创伤出血、气道狭窄、食管气管瘘、急性上腔静脉阻塞、胸腔大血管内异物取出等,重点阐述了二介入治疗的基本条件、程序、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防治等,并配有手术操作DVD光盘。《急诊介入放射学(附光盘胸部分册) 》以介绍临床经典实用的介入技术为主,兼顾本领域的前沿发展,适合介入放射科、影像科、急诊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医师阅读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群星集团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刘长安、白光。
本书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放射治疗计划学》的配套教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学》章节顺序编排,目的是为主教材的理论学习提供帮助。全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内容、练习题和练习题参考答案四部分。本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放射治疗计划学课程,进行教学指导及习题练习,包括: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教学,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同时本书适合肿瘤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参考之用,主要以大量图片及实例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 容易掌握教材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及独立进行计划制作和评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