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总论、颅脑CT、颈部CT、胸部CT、腹部CT及肌肉骨骼系统和脊柱CT等六篇,照片图1 000余幅,结合儿童的特点,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CT表现等方面叙述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重点阐述了疾病的CT表现,并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也作了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简洁实用,可为儿童各科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
影像学检查仪器的选择依赖于检查费用、获得的难易度、使用熟练程度、副作用、灵敏度、特异性和特异检查的准确性等等。对于复杂的病例,非创伤性检查而不是创伤性检查。由于检查费用有限,应尽量使用费用低效通俗高的检查方式。虽然检查费用,例如CT或MRI相对昂贵,但它能够对门诊病人做出诊断,节省住院费用。目前正式的影像费用-效能的研究结果还未得到,但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影像检查程序指南的目的是提醒读者要善于利用各种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适时选择使用最直接的手段。切记简洁的过程是有效的关键,其它的处理有可能导致繁杂或混乱。 本书部分讨论各种影像仪器的基本原理、生物作用、放射防护和放射造影剂,其后是系统器官的一系列临床问题,疑难诊断,以及能够快速检索目录之外的关键词索引。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先介绍了超声医学的基本内容,然后选择了大量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重点,将临床与理论相结合,对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做了全面性的介绍,还适当增加了相应典型图像以加深读者对不同疾病影像特点的理解,既方便读者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询,又有利于其对超声医学进行系统强化学习。本书层次分明,简练实用,反映了现代超声诊断的新理念、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适合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这是一部以解剖部位为人路的腹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专著,全书共分10章。将腹部病变依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肾脏、肾上腺、腹膜后、盆腔、回盲部等解剖分区分别成章描述。每章中,以一个具体的病例为基础,逐层次地分析病变的定位诊断、特征性征象、定性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每组病例均提供了详细的影像医学资料,同时对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医学成像检查技术也作了详细的描述。本书的材料中,包括了同期发展的医学成像新技术的完整材料。 本书立意较新颖,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全书文字精简,共附有医学影像约800幅。本书供各级影像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从十四家医院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选出773例,详细地对照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并加以细致的分析,即从造影发现的不同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病变来分析心电图上所见,又从心电图上异常所见来印证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的病变,从而很大的提高了临床医师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对心电图的认识和运用,进一步达到减少对该病漏诊或误诊,及时正确处理的目的。本书以病例为主,通过图像进行分析对照,易懂易读,引人入胜。 本书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关注是否能从现有电图的急性改变及动态发展中,寻找或初步推论与缺血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借助现代检测的新进展与开展,体表心电图不应局限于确定病变的部位,理应拓展到能识别或大致确定病变的相关冠状动脉。
本书从临床的角度,介绍了超声诊断的原理,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依据、特征、鉴别诊断、注意事项等内容。 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是从超声诊断人员及临床医师的手册。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是目前先天性介入治疗领域最有难度、挑战性的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共13章,分别介绍了室间隔缺损的应用解剖、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心导管检查、超声诊断与术中监测、介入治疗策略、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室间隔缺损部位与传导系统的关系、心血管造影的技巧与投照体位、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形态学特点、封堵器的选择,同时特别提供了丰富的超声、左心室造影、介入封堵治疗的影像资料,并精心挑选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有志于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广大医师、进修医师、心导管室工作人员及相关科室的医师,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