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徐大椿(1693年 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年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灵胎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藏书万卷,任翰林院检讨,父亲徐养浩,爱好水利,曾被聘用参与编修水利书籍。他自幼天赋异禀,十四岁学习八股文,自学《易经》、《道德经》等经学名著。长大后涉猎广泛,自学成才,于水利、音乐、武术等领域均有建树。中年时代,家人因病相继亡故,他便发愤习医,将前代医书朝夕批阅,久而无师自通,造诣颇深,堪称学贯古今的中医大家。灵胎于水利工作之余,帮百姓看病,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由于他几乎药到病除,不久便声名鹊起,多次被乾隆皇帝召见进京治病。徐灵胎与同时代的医学大家叶天士齐名,当时人称 叶天士师承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 。徐氏在学术上讲求追本溯源,实事求是,对当时医学界的不良作风深恶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脉诊,常被认为是中医的标志性技术,以其独特的 占其外,知其内 的特点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辨证。通过脉诊可得知病之阴阳与病之根源,不仅可用于已病治疗的诊断,还可用于未病先知的预防、养生诊断。 全书共5章,不仅介绍了丰富的脉学理论知识及脉药辨证的要领,而且详细阐述了临证中脉诊和用药的辨证细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 五脏同调,六腑同治,平阴阳运五行 的特色治法。本书详细记录了民间老中医行医多年的指下真谛,弥补了历代脉书只讲理论的缺憾。 本书从临床实际经验出发,介绍了脉诊与辨治用药的新方法,并结合古今之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治法,是一部新颖且实用的中医著作,适合广大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的心得体会、经验阐述、独家秘要。书中详解了作者运用中药的非常规功效和用法,重点介绍了专药专方,见解独特,非同一般,用法用量有理有据,临床效果斐然。本书所述之药物运用,均来自作者的临床实践与真实病案,不仅阐述了作者对单味药、药对、角药的独特认识和使用要点,还强调了剂量的增减对疗效的影响。本书内容原创,文字质朴,论述翔实,理法方药兼备且易学易用,实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 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 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中医外治疗法,方法简易,实用有效,往往能起到 外治疗内疾,小方治大病 的神奇功效。相较于传统内治疗法,外治疗法操作更安全,效果也十分显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不吃药、不打针 的中医疗法。 本书先简述了中医外治法的基本情况,以及敷贴、药浴、热熨、芳香等十余种常用中医外治疗法的操作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等,接着按内科、外科、男科、妇产科、儿科、皮肤及其他常见病症将一百个常见病种分类,病种涵盖感冒、高血压、便秘、失眠、痛经等,详细介绍各病症的外治方,内容丰富,方法简便,选择多样。既可满足男女老幼防病保健之需,又可作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的参考书。
《中医经典等级测试指南》是一本中医学经典条文的导读书,摘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相关经典著作的经典条文816条,均分为三级,每一条文适量配以“提要”“词解”等内容。
热敏灸是作者历经30余年临床研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系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选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推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面瘫、慢性腹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盆腔炎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写,突出实用,着眼普及,不但适用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也适用于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保健工作者阅读。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运气要诀》是由清代御医吴谦等人根据《黄帝内经 素问》的内容编纂而成,是关于中国传统运气学说的简明读本,具有易记易诵的特点。本书为《运气要诀》白话讲解版,拆解了深奥的医学、易理术语,打破了文言的阻碍,附以运气推算的图示,方便读者自行推算时查阅。
本书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诊断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历经几度春秋,潜心研究编纂而成。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种常见舌象特征及相关舌象做了系统介绍,并就其病理意义、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附有高清晰度彩色舌图。本书堪称学习中医舌诊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力作。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 经方讲习录 系列的第二部,也是经方的提高书。全书共9章,主要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根据 有表先解表 的经方治疗原则及 病脉证治 的辨证诊断进行医案详解,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帮助读者从真实病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变化和经方临证的加减使用。 初学者需要的是接地气的经方讲解。笔者用通俗而不简单、专业而不深奥的语言,一步步帮助中医人提高临床功力。本书的诊治方法实用,病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介绍了有关诊法研究的抓独法。有关抓独法,之前曾经再吴述系列书有所介绍。本书将着重讲解抓独法在每个疾病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把《伤寒论》的条文逐一梳理,我们会发现整本《伤寒论》其实都是在讲抓独法。本书将从概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劳复这几方面来分析整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每一方、每一证的出处。具体介绍了《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各种方剂,包括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苓类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三物汤等,还有各种主证,包括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对这些方、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册小书结合现今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同时从平凡生活出发,取材方便近民,工序简单易学,又不失中医药传统知识技能。希望在少年儿童心中树立动手的观念和执着于精的态度。制成品的利用率广,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各种传统中医药手工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性较强的传统中药手工体验,使得中医药科学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生根。
本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遣方心得体会的总结。古人云: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本书打破常规,未从某一味药入手,而是以成方加减用药讲解,主要以某方用药和剂量选取于具体的病案中应用为主,详细记录了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心得与体悟。本书秉承了之前系列丛书的写作风格,将用药方法具体化,复杂步骤简单化,同时还收录了他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兼容并蓄,深入浅出,易学易用,非常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