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介绍外科临床基本问题,下篇为常见外科疾病诊疗,选编了外科常见病100余种,分别介绍每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方法;最后附录“外科病案书写示例”及“外科常见病疗效标准”。鉴于“运动系统疾病”章的内容,已隶属于骨伤科,故将原版书中第十二章删除:所有肿瘤疾病独立成章;增加“碎石疗法”、“肺手术后并发症”、“胆道手术后并发症”、“肠道手术后并发症”、“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等内容。近几年来在一些公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也分别在有关疾病中体现。在病案书写和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方面,书中所有病案书写均按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案规范》有关要求一一进行审订修正;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依据,使之标准化。
《焦虑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由唐启盛主编,本书共九章,从焦虑障碍的概述、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特殊辅助检查、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预防与护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等方面对焦虑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适合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学习参考。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医学提出的新任务。研究老年医学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或缺。 疼痛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2007年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提出了医院疼痛科的建设部署。疼痛医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疼痛科的医师知识面要宽,临床经验要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不论在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都具有互补性,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实现卫生部的目标,缩短与国际疼痛学发展的距离,还需要我们付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本书作者参考外医学文献,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较详细地阐述了常见肾病的治疗与饮食营养调理。全书共15章,包括肾的解剖、生理基础,常见肾病检查、诊断方法的简述,中医学对肾的认识理论及其辨证论治,营养学基本知识、调查方法、热量计算、平衡膳食、健康饮食教育、科学配餐、营养学评价,儿童营养学基础及其肾病饮食营养治疗,妊娠合并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常见各种肾病、肾衰竭、尿毒症、肾移植等患者的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饮食营养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指导性、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各类营养医师、肾病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社区医务人员,以及从事肾病与饮食营养治疗的研发人员参考,也可为广大肾病患者提供饮食营养指导。
本书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融合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有关妇科学、女性保健养生养颜术的实践和研究的成就,并符合卫生部关于新世纪教材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还注重全书的整体优化及编写的标准化、规范化。 全书分五篇二十六章。篇为现代西医妇科学基础,包括女性医学生物学基础和女性的社会学基础;第二篇为西医妇科临床医学,包括女性常见疾病及性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篇为中医女性学基础理论;第四篇为中医女性临床医学,分述中医妇科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则与治法;第五篇为现代中西医养颜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均极强。编著均为在职专家、教授,编写中注重现代中西医医学实用水平及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医学提出的新任务。研究老年医学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或缺。 疼痛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2007年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提出了医院疼痛科的建设部署。疼痛医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疼痛科的医师知识面要宽,临床经验要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不论在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都具有互补性,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实现卫生部的目标,缩短与国际疼痛学发展的距离,还需要我们付
血栓范围较广,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心脑血管血栓病,目前是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位,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血栓的防治水平,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 全书共分十章,除章概论外,其余各章主要介绍了各种血栓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思路与方法、康复、预后及预防等。全书病名均采用西医命名,中西医诊断,体现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中医药防治优势,融合西医治疗方法,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是一门新的临床学科,是综合运用中西医学术理论与方法,通过渗透、整合、交融产生新的理论与方法,以研究人体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微循环系统因血栓形成所致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疾病预防的医学分支学科。《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主要介绍了各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