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外交流更加广泛,中医药学正走向世界。中西医结合队伍不断扩大。笔者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深感作为一名西医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遇到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但也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解决了许多临床疑难问题,这是一名医生*的乐趣。全面掌握中西医临床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传统中医与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又各有不足,如何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创造出共同的语言,是重要的课题。笔者将自己多年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写出, 并例举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验案,希望对有志于此的同道有所启迪,使年轻医生少走弯路,更快成长起来。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及观点不当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病名自1859年英国Garrod提出之后,许多国家对本病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研究。由于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且缺乏特效疗法,故仍为难治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又有增高趋势,所以,RA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内近些年已引起极大重视,成立了全国性学术组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学术会议,广泛进行交流,深入深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RA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多见的周身性自免疫病,其免疫发病机理已普遍确认,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又不完全清楚。因此,如何遏止免疫失调所致病理损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赖于科技进步和风湿病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为了发挥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早日攻克类风湿病这一顽症,造福于人
该书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知识,结合作者临床心得,采用问答方式对妇女乳房疾病、前阴疾病、生殖器感染、生殖器损伤性疾病、肿瘤、性病等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可满足广大妇女自身防治疾病的需要,亦可供中西医药院校师生、中西医务人员教学、临床及研究参考。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的新技术、新经验等重要研究进展状况,较重点地叙述了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力求做到内容全面、新颖、扼要。全书共14章,第1章介绍了中医学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第2—6章分别介绍了甲状腺的解剖、组织胚胎学、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甲状腺疾病与遗传、免疫的关系、甲状腺的各种检查。第7—14章对各种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作了全面的阐述。 本书主要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内分泌疾病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编写。
本书为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之消化性溃疡分册,全书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消化性溃疡的组织解剖、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保健、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讲解,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是一本既反映中医特点,又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参考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广大溃疡病患者参考使用。
本书选取临床上儿科急、重、疑难病症共10余种,包括难治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肝豆核变性、无症状性血尿及未明热等。作者对这些病症有效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另外还对儿科门诊、儿科急救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等进行了论述。全书注重实际,详细地阐述了儿科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并从多角度总结其中的得失经验和诊治体会。书中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中西医结合观点和看法,是对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和思维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 本书可供中医、西医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工作者研究参考。
由刘绍能、张秋云编著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 诊治145问》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 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础知识 ,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及预防等方法,同时还介绍了 中医中药治疗及饮食调理等。其内容科学实用,深入 浅出,集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适合全科医师,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大众阅读参考。
本书从睡眠生理,失眠症病理,失眠症诊断相关标准、常用量表及失眠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失眠症诊治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在治疗部分,对失眠症的物理治疗作了较详细地介绍,如新近发展的脑波治疗、ECT疗法等;中医疗法方面除中医辨证论治外,还介绍了一些简便廉验的方法,突出中医药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一些名老中医诊治失眠症的经验也进行了概要性论述。 本书适合初中级医务人员在临证时参考,也可供失眠症患者阅读。
卢传坚主编的《银屑病》简要介绍了银屑病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因、发病率、有何危害、如何自我诊断、个人调理等,详细介绍了中西医治疗方法、食疗、饮食用药宜忌、专家答疑等。本书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又贴近患者的需求,是一本通俗易学的读物,适合银屑病患者及家属阅览,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阅。
前列腺与精囊疾病是男性朋友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有关这一类疾病的预防、论断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书从中西医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前列腺与精囊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调养与护理等,收集了较为详细的有关治疗前列腺与精囊疾病的资料,也加入了作者自己的
本书运用科学假说方法并结合《易经》原理,探讨了中医与西医、易学与医学、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中医与西医从临床实践为主的结合上升为理论上的进一步的结合,在深刻理解中医与西医的内在联系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别于前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图论三个部分,它们是有机联系的。总论中从总的方面阐明了易与医相通的原理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问题。各论部分从许多具体方面阐明了易医相 通和中西医之间的具体内在联系性。图论部分主要把总论与各论的有关问题以阴阳太极图的原理方式把其相关的内容表示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可作为在医、西医、在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是使读者思想解放、头脑清晰、开阔视野的有益之书。从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供广大患者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胆石症的中西医治疗》一书旨在总结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并参阅国内同道的实践体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胆石症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胆石症的中西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胆石症手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部分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胆石症的中西医治疗》除了整理、介绍了我们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胆石症的临床经验之外,还参考、引用了国内大量的资料和临床报道、可靠性和时代性,是有志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年轻外科医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的一部读本,亦可作为基层基疗单位医务人员学习的参考书。
本套丛书所列的常见病包括冠心病、高脂血症、咳喘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肝炎、胆石症、慢性胃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八种疾患,每本书都力求从中医、中西医的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诊断、中西医治疗及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述,以使读者深入、全面地掌握这些常见病的中西医治疗。 为了这套丛书的内容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我们组织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为主的30多位老、中、青临床一线专家负责编写,尤其重视发挥中青年专家的作用,以便本丛书能更好地适应中青年医师的技术和知识需求。 本文则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为重点进行具体分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少尿,常有高血压、水肿,甚至氮质血症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如
本书上篇总论,概括介绍肛门直肠的应用解剖及肛肠疾病防治方面的内容。下篇各论,具体论述肛肠疾病的中西医治法,重点介绍肛肠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各种痔疮、肛裂、肛瘘等有良好疗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突出简、便、验的特点,其中详细叙述手术方法、术后镇痛及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还对目前临床发现并逐渐增多的一些疾病,如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等,在检查、治疗及预防方面专门作了一些论述。
偏头痛,乃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古至今,广大医务工作者为诊治本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书共分八章。章概述,介绍了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流行病学、诱发因素、发病机理及分类;第二章介绍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第三章儿童偏头痛;第四章偏头痛与有关疾病;第五章重点介绍脑动脉解剖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偏头痛疹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第六章偏头痛的综合疗法;第七章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第八章重点介绍了偏头痛的预防。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丰富新颖,通俗明了。既是临床医师、科技工作者的一本参考书,又是偏头痛患者认识本病及自我预防保健的指导书。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药的不断出现、观念的更新、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远期疗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措施。中医药可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力、恢复免疫功能、控制或消除残余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在抗癌治疗中,中药虽作为辅助治疗,但其作用仍是其它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对晚期患者亦可满足其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将中医药治疗癌症作为独立的一章供临床医生参考选用。 本书可供全科医生、肿瘤专科医生、医学学生参考,也可供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阅读。有利于其正确认识肿瘤,增加其防治肿瘤的知识,解除心理障碍,正确对等疾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