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患有肾病综合征的病友及其家属说明本病在医学以及生活两个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疾病。书中基础知识导航部分全面介绍了肾病综合征的概况,包括发病率、病因、肾穿刺及本病的危害等内容;个人调理攻略部分从起居、饮食、药物、运动、保健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治疗方面因本病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定制,因此仅把具体的原则简要写出,如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医患互动部分就临床上患者关心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了解答。鉴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医学在疾病的日常生活调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日常工作中病人常见的问题,本书着重在中医辨证调护方面与读者分享。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慢性胃炎》中颇具特色的内容是“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这些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活锻炼、饮食、中药方剂、成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和生活调理提供了方向。
张军平主编的《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的编写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常见病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总结了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规律,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研制出一种病人自报告“生活质量量表”,为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评价工具。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以病毒性心肌炎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预后与转归为线索,将研究过程及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诊疗建议汇编成书,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也希望为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研究提供范例。
《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实用手册》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儿科基础知识、儿科常用检查、儿科操作技术、儿科常用疗法。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儿内科及儿科传染病、中医儿科疑难病等重点知识点,每种病均详述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案。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儿科常用中草药的名称、药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介绍了部分中成药及中药针剂的组方、主治、用法、用量等。《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实用手册》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内容实用性强,可进一步指导基层卫生人员的学习,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技术水平。
梁雪芳、陈达灿、杨志敏、邹旭、张忠德主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是《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由知名中医药学专家编写。本分册以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纲,分别介绍该病的就诊导航、个人调理、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等。对于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消化内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由邱振刚、孙建光、张风霞所著,本书为《中医临床实习手册》从书之一,依据消化内科疾病分类特点,列44个病种,从西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西医治疗方案和中医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逐一论述,便于读者诊治参考。另附有该系统疾病常用方剂组成和常用辅助检查及其正常值,方便读者查阅。《消化内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内容规范、简明扼要、实用快捷,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医院相关科室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考。
在第三版修订过程中编者继续立足于临床需要,着眼于当代医学进展,注重简明实用,同时关注儿科领域中疾病谱的*变化。为使本书与时俱进,我们将疾病归类重新进行了调整,“急性中毒”仍单列一章,近几年来国内公认的新的诊疗标准和治疗方案分别体现在有关疾病中,在传染病一章中新添了手足口病;附录中儿科常用化验检查正常值及儿科常见病疗效标准西医部分依据新的标准全部更新,儿科常用西药依据新近的用药习惯进行了小范围的修改。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加的编委中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与第二版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是本书第三版更新的源头活水,特别是蒋屏、谢静两位学术秘书尤为勤勉,是他们的辛劳和严谨使得主编的意图和出版社的建议得以如愿以偿。 修订后的《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儿科手册》真正体现了全面、新颖、规范、实用
本书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详尽地阐述了风湿病的发病常识及机理、治则与治法,列举了八种实用的常用疗法,并结合近代的研究及作者的经验,阐述了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颈椎病等10种常见风湿病的诊疗及调养。 本书精选了部分常见的抗风湿中药、西药、秘方、验方及中成药,就其功用作简明的介绍。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简明介绍了肾脏病基础知识,重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介绍了常见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和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研究的*进展及个人辨证论治经验,还阐述了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替代疗法和肾脏相关疾病的调养与护理。可供临床、科研工作者及广大肾病患者参考。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站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简要病史资料,按照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以笔答形式完成辨证施治,时间为60分钟。第二站要求考生模拟完成体格检查和中医、西医操作技术,时间15分钟。第三站要求考生完成病史采集和临床知识问答,时间15分钟。总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计100分,60分为及格。本书介绍过关要诀与相关考题。
本书从中、西医两个角度系统介绍了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分类方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预防、护理等内容,其中着重介绍了中、西医有关红斑狼疮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内容科学、先进、实用,且有独特之处,可供广大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及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血液科中西医诊疗套餐》从临床诊疗实用需求出发,简要概述了血液科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和中医认识,系统阐述了血液科相关疾病的西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处方,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和处方,重点突出了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诊断要点、治疗的一般原则和用药的基本规律,并推荐1~3种治疗方案以供选择。《血液科中西医诊疗套餐》内容科学,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便捷的操作性,所选择的中、西医药物以国家基本药物用药为主,适合广大中、低年资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临床医师阅读使用。
李艳主编的《抑郁症》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高危人群如何生活调整、锻炼、心理调节、饮食、自我按摩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患病后一般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中医、西医、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同时介绍如何促进心理康复和预防;“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药物、食物禁忌。“医患互动空间”中介绍了患者关心的问题、寻医问药指导。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抑郁症在病因、症状、疾病分类、测量、治疗、自杀防护等方面的预防、治疗、康复知识。可供抑郁症患者、家属、老年人、护士、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务工作者使用。
邹旭主编的《慢性心力衰竭》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撰写的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管理手册,旨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家属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他们进行疾病管理,自我预防和保健,降低疾病发,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高危人群和稳定期患者如何锻炼、饮食、自我按摩、呼吸操来强身护肺,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患病后如何进行治疗和康复,特别是饮食调养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药物、食物禁忌;“医患互动空间”中介绍了患者关心的问题、寻医问药指导。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慢性心力衰竭在药物、饮食、康复锻
李达主编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血小板重度减低状态病患与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人群如何起居、饮食调养、消除诱因与自我防护、适度运动,及其预防反复发作与防治进展等内容;“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了患病后如何进行中西医治疗,尤其介绍非药物疗法,诸如外治法、预防措施等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常用中西药物不良相互影响及其药物、食物禁忌;“医患互动空间”介绍了患者及家属关心的常见问题,进行寻医问药的指导。本手册的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药物、饮食、防护、起居、环境、寻医用药等方面的防治与康复知识。可供患者、家属、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
从本质上说,中西药作用于人体,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吸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治愈疾病,因而构建中西药结合学术体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将通过两种不同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学术体系有机结合,其过程相当艰巨。目前的难点有二:一是传统中药学理论的现代化,由于传统中药学理论并不是在现代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要阐明其科学内涵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中药学体系的复杂性,中药的主要资源是天然产品,结构复杂,再加之配伍成复方,其成分更为复杂,要找到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逐步解决这个关键课题。 构建中西药结合体系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本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中、西医耳鼻咽喉科的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病因病机、检查诊断、辩证治法等;各论重点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60多种耳鼻咽喉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方药,对各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也作了扼要的论述;附录部分针对总论、各论中的一些有关内容作了补充说明。 本书是一本以临床经验为主,参考吸收国内外有效新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病的临床参考书。主要供中、初级临床医生参考使用,也适用于广大医学生、医学爱好者及有关病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