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一书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五行生克、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依据做了全面分析;对于临床疾病,根据八纲辨证,分出主次,又根据五行生克原则选择*穴位,抓住治疗关健。在每项疾病后附有病案分析,使得整个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有理有据。全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四诊特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特点、基本手法、穴位考订、疾病治疗及病案解析,以及脏腑推拿手法和其病案解析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李老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体现了后人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展。
推拿是中医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又是推拿学科中的重要分支。 《海派儿科推拿(修订版)》由金义成编著,《海派儿科推拿(修订版)》介绍的“海派儿科推拿”,既传承传统推拿之精髓,保持原有小儿推拿之特征,又体现上海的海纳百川、融汇百家、兼收并蓄、扬长补短等人文精神和学术风格,不断消化旧识,不墨守,不泥古,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其内容上,改传统小儿推拿八法为新十法;在治疗上,变“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病机为“痛则通,不痛则不通”的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疾病时强调 “固本归元”,符合现时病家的自主意识和保健意识。全书介绍了55种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和5套保健操,突出实际操作手法,图文并茂。后附选15种小儿推拿歌赋,以便读者掌握和临床应用。
中药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学知识点繁杂而令人生畏。语言简练、概括性强的歌诀背诵成了中医药学的重要学习形式,但歌诀背诵过程又往往枯燥乏味。为了降低学习识记难度,我们策划编写了本书。本书不仅是中医学生的学习工具书,也是中医初学者很好的入门参考读物。 以图片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知识点记忆构成行之有效的三层记忆法帮助读者学习、记忆中药学知识。 本书在开篇创造性地将精美中药饮片图按内文收录顺序排列成 图片形象记忆 图,让读者对各种药材有初步的图形印象。进入正文,章以歌诀的形式介绍了中药的性能及配伍等入门知识。余下各章对329味常用中药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系统地归纳了《中药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还配有中药歌诀等辅助理解、加深记忆,
本书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中的一本,以 十三五 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为依据收载经络、腧穴的知识点。开篇以彩插形式展示十四经脉的经脉循行图,并配有循行视频二维码,形成图片、视频形象记忆。正文共分十七章,、第二章介绍经络腧穴入门知识;第三章至第十七章分别介绍十四经脉的经脉循行、脏腑联络、经脉主治,以及各经脉上腧穴和经外奇穴的穴名深意、标准定位、取穴技巧、功效主治、常用配穴和针刺方法。其中,经上腧穴以歌诀形式串联,具体腧穴又有歌诀概述其定位、功效等知识点,且以二维码的形式配取穴视频。文后配腧穴笔画索引,便于查阅。
《中医方剂速速强记法》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组成之一,主打 多重记忆 理念,以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蓝本,章介绍方剂入门的基础知识,第二至二十一章参照教材采用功效分类法,对200余首教材要求掌握或者熟悉的方剂进行深入系统介绍,每首方剂介绍方名、来源、歌诀记忆、功效主治、立体记忆(以思维导图分析方义)、临床要义、使用注意等,同时,每章后面均附有同类方剂的比较记忆,将其异同点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此外,文前彩插附有中药材图片形象记忆,呈现常用中药材形态特征,让读者识药用方两不误;文末附有一级方剂的填空记忆等内容。本套丛书配伍掌上电子读物,使读者能够耳濡目染学习方剂,加深记忆。本书总结、归纳方剂学课程知识点,整理简明有力的 多层记忆法 ,条理清晰,产品形式创
《中医诊断速速强记法》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组成之一,针对中医学生和初学者,主打 多重记忆 理念,以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为蓝本,章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第二至十一章参照教材分别介绍望诊、闻诊、问 诊、切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诊断知识,主要从 歌诀记忆 立体记忆 指点迷津 医者案头 等方面总结归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临床实用内容,强调基础知识记忆又不失临床实用。此外,文前彩插附有舌诊及脉诊的图片形象记忆,形象表现临床中的舌象及脉象特点。本套丛书配合课程识记电子读物,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阅、识记,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将基础知识一网打尽。
本书是首批加入“经方国际联盟”的成员单位于2012年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召开国际经方学术会议(北京)的“现场实录、原音再现”。 国医大师陆广莘、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冯世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刘保和、韩国伤寒金匮医学会教授卢意濬、“中医之家”总干事王凤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等知名经方家将自己的临床心得倾囊传授、毫无保留。 “经方国际联盟”会议现场实录,让读者通过阅读一本“现场实录”的图书,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没会参会的读者们,相当于亲身光临了“会议现场”。 本书适宜于广大中医临床者、经方学用者、中医科研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参考和学习。
本书系统总结了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先进汉方治疗医学原临床教授岩崎钢临床使用汉方药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中药复方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书中还讨论了汉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临终期医疗问题,并基于《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安乐死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短小精悍、内容实用,既有科学证据,又有临床经验,适合于中西医老年病医疗工作者阅读,对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汉方医学爱好者也有参考意义。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由张耕田所著,本书自2007年 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本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 的治验心得,可供喜爱钻研耳穴治疗方法的临床工作者共同深入切磋医技。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主要介绍了110例耳穴治疗急难杂症的病案,是作者40年来临床治疗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等科病症的纪实经验。这些案例,治疗有新意,疗效突出,结合临床,实用性强,图文并茂,易学易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借鉴和参考。
本书2011年9月靠前版,多次重印。参考地图样式:正面是很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图,在真人实体彩色照片上绘制穴位;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Q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的定位标准。图文并茂,便于携带,定位准确。
郭长青著的《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收纳十四经所属腧穴361个,对每一个穴位的穴名来源、精准定位、功能、主治、自我保健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为了让读者能准确地找到穴位,不仅介绍了快速简便的取穴技巧,
《经方发挥》“经方”之谓,古今相沿,所指则异。今所谓经方者,多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而言,若曹颖甫之《经方实验录》,赵明锐之《经方发挥》亦是。赵明锐先生,山西人。研究仲景学,善用仲景方,所著《经方发挥》,吾甚喜爱,早年协助老师修订《伤寒论译释》时曾读之,并有所征引,今再读之,感受颇深。《经方发挥》涉及《伤寒杂病论》方40首,用于治疗百余种病证,举医案131例,虽仅近13万字,但内容却很丰富,读之则有令人别开生面之感,真可谓发挥多多。
子午流注-传统时间针灸疗法,一直以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文献资料中遴选出239篇进行摘编,并按源流、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综述等五方面加以归纳整理。
《经方发挥》“经方”之谓,古今相沿,所指则异。今所谓经方者,多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而言,若曹颖甫之《经方实验录》,赵明锐之《经方发挥》亦是。赵明锐先生,山西人。研究仲景学,善用仲景方,所著《经方发挥》,吾甚喜爱,早年协助老师修订《伤寒论译释》时曾读之,并有所征引,今再读之,感受颇深。《经方发挥》涉及《伤寒杂病论》方40首,用于治疗百余种病证,举医案131例,虽仅近13万字,但内容却很丰富,读之则有令人别开生面之感,真可谓发挥多多。
针灸医案集中体现了医家的辨证论治、处方用穴、操作手法以及学术思想,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然其散布于众多书籍之中,不利于学习,影响了针灸学术思想的传承。本书精选了历代名家取用腧穴的典型医案一百五十余例,并逐一添加医家简介及按语。医案的编排按照十四经腧穴的顺序排列,将腧穴的学习放在典型医案的特定环境中,便于学习者深入理解腧穴的功能主治、操作方法、配穴方法等,进而领会各家的取穴经验及学术思想之精粹。
《灸法秘传》由清代金镕抄传,雷丰重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全书共一卷,首列五条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图、背面图、指节图、灸盏图;再列灸药神方、针灸时间禁忌等;继而载述中风、眩晕等70种病证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证名下,先议病,后列应灸之穴,言简意赅,切合实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针和雷火针法,太乙神针依次列述药方、用针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证治、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雷火针法包括处方、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内容,涵盖了清代特色灸法。该书首载银盏隔姜灸法,是体现清代针灸学术特色的艾灸专著,可资借鉴。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
本书结合历代针灸著作,从众多歌赋中荟萃集结了实用性强的刺法、灸法内容,取其精华,通过注解、校勘及临床实践发挥运用等多方面深入精解。全书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金针赋》《针法歌》《行针总要歌》等歌赋全面分析、细致探讨,对临床刺法、灸法的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针灸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实用性参考用书,尤其是可作为针灸初学者的实用性入门书籍。
针对如何提高临床疗效这一主题,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将中医常见病机纳入六经辨证体系里,以表格的形式,将治疗某病症的常用方剂放在表格内,以求辨证的具体化、病机的完整性。每一病症后辅以名医案例及分析,以便加深理解,有利于掌握。
本书是我国现存第一步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岁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的结合,丰富发展了针灸经络学理论。
《辨症玉函》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撰,凡元、亨、利、贞四卷,较《辨证录》更为简要,故称《辨症玉函》。首卷,识病性,辨阴阳;卷二,鉴虚实,别病类;卷三,分上下,论病源;卷四,察病本,甄真假。每证之下,先辨病因病机,再辨证型特点,并特别点明辨证的关键,每证列方剂数则。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和精解。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中医辨证理论,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发挥》“经方”之谓,古今相沿,所指则异。今所谓经方者,多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而言,若曹颖甫之《经方实验录》,赵明锐之《经方发挥》亦是。赵明锐先生,山西人。研究仲景学,善用仲景方,所著《经方发挥》,吾甚喜爱,早年协助老师修订《伤寒论译释》时曾读之,并有所征引,今再读之,感受颇深。《经方发挥》涉及《伤寒杂病论》方40首,用于治疗百余种病证,举医案131例,虽仅近13万字,但内容却很丰富,读之则有令人别开生面之感,真可谓发挥多多。
本书收纳十四经所属腧穴361个,对每一个穴位的穴名来源,精准定位、功能、主治、自我保健都做了详细介绍,同事,为了让读者能准确地找到穴位,不仅介绍了快速简单的取穴技巧,还在文字胖配上了相应的图示,图文并茂,无论是有专业基础的大中专院校师生还是零起点的中医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