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方法是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优点简、便、廉、验,无需特殊仪器,效果立竿见影,自古而今,自中而外,具有极深的应用基础,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进一步继承、发扬皮肤科的外治特色疗法,国医大师禤国维团队以200多家医院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并参考了近20年来的相关著作及期刊杂志,并依据临床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皮肤病相关中医外治技术进行了筛选。同时,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汇编成此书。 全书以技术特色为分类原则,共分为6章,系统阐述了中药熏洗疗法、拔罐疗法、拔膏疗法、熏药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放血疗法等40余种中医外治技法的概念、药物组成、功效、操作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禁忌证和现代研究成果,并精选200多种针对皮肤科常见病
本书是中医原创畅销丛书 《王幸福临证心悟系列丛书》的分册。全书按秘法薪传、用药传奇、医方真谛、医案解读、辨证心悟、杂谈医话、医林采撷7讲,阐述了作者数十年行医之心法,详细介绍了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方药的使用方法及疗效、24味中药的新用法、13则经过临床验证的医方新功效、8种疾病的临床辨治方法及用药心得、中医学习途径与提高医术的方法、38则疑难病医案的分析与指要及作者对他人经验的积累与研究等,并配有大量的医案以验证其医学心法与临证思路。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理法方药兼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本书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围绕中医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典型病案展开,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作者提出的 调和法 思想,着重介绍了中医脑病相关病案,包括中风、眩晕、头痛、不寐、癫狂痫、郁病、痉病、颤震、痹病、痿病、面瘫等,详尽介绍了作者对这些疾病的诊治思路、治疗方法、用药特色和疗效评价等。
本书记载了梁剑波教授 60 余年来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体会,其临证辨证精确,理法方药井严有度,运用经方、时方、自拟方,不拘一格,效若桴鼓。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反映梁剑波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包括妇科临证拾萃、儿科经验介绍、治疗肿瘤心法等内容。 下篇内容为梁剑波临证疑难病验案精选,共收集了 180 个病例,按内、妇、儿、肿瘤系统各类分门,附加按语,突出反映梁剑波几十年来治疗疑难杂病和危重病的丰富心得和治验良方。 从中可管窥梁剑波教授的学术思想精华,领略其临床治验精粹,对启迪后学大有裨益。
本书为《岭南中医药文库 医家系列》中的一种,是岭南中医药名家梁乃津50多年的医疗经验的荟萃与总结。全书共分为医家小传、术业精粹、临证一得、医案采菁、验方撷英、诊余医话、薪火相传、年谱大事八大部分,既立体地展现了梁乃津多彩的从业经历,又翔实地记录了其业医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精要易览,实用性强。本书在提高中医同道的诊疗技术,启迪其进步学思,提升其医德修养诸方面,皆有极强的参照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书如实记述了笔者跟从恩师贾玉山老师学习、临床的经验和心得,共收集了在临床跟师实习时的18篇笔记。全书以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为主线,或讲故事,或讨论授课,或临证解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治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紧密结合中医理论体系,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中医临证的理法方药思路。本书还收录了贾老常用经方50首、自拟经验方26首、单验方131首、推荐保健方1首,以及单味用药等。
本书介绍中风前疾病、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病44种,验方272首。
本书为《小郎中跟师笔记》系列之二。全书以“跟师笔记”全新独特的体裁形式,撷取跟师学习期间的22篇笔记,通俗易懂地阐述了中医治病的精髓。语言通俗易懂,或讲故事,或讨论授课,或临证解疑,有条不紊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思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疾病的概念、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每篇笔记都含有中西医方面知识,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能尽快地做到学以致用。本书是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即使初涉临床,若能认真读书,也能学会用一病一方治疗一病,应对临床。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是宁波市著名老中医徐文达的临床经验汇集。《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养生与食疗。介绍了徐文达的养生心得和食疗知识。第二部分为杂病证治,是徐文达60余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徐文达临床经验集》的核心部分,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恶性肿瘤等多系统的疾病。其中有医论有医案,有的医案后面有按语,医论按语部分多有其临证心得之言,极为珍贵。第三部分为论文集锦,主要对临床常用方剂和常用药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徐文达医师的处方用药特点。《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对广大中医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中医师有较好的学习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始,我国中医院校相继成立,当时尚无规范的教材可使用,于是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了一批造诣精湛、颇孚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将多年来的读书、备课笔记加以整理修改,并听取多方面意见,著成教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 , 包括《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此批教参是国内教参,亦是各类教材的参考底本,含金量颇高。目前,这类经典著作甚至在各大学图书馆都难觅踪迹,读者求索无门。若这批著作因此消失于世,实为可惜。 此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汇集了诸多中医药大家的学术观点,旁征博引,以使读者达到熟读一书而能通晓一门学科的程度。二是 20 世纪 50 年代学风严谨,治学朴实,此批著作皆经过反复推敲、集思广益、精雕细琢而成,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可信度高
本书为《小郎中跟师笔记 》系列之四。作者通过20篇跟师学习笔记,以口语的形式记述了跟师行医中的场景、学习的过程,师对徒的指导、点拨,行医之路上首要掌握的中医知识和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老师在辨证辨病、治法、方药运用中的独到经验。每篇笔记中都记录有学员提问,老师讲解,一问一答,如临课堂,亦有效仿古人传道之风。师带徒是中医历来的传授形式,它能最直接、最深入地将师父的医术传承下来。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一个小郎中成长之路和为师语重心长的教诲,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好中医的经验之道。
本书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论述温病传变层次;以三焦辨证为纵,论述湿热病的传变途径。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附案多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治验,很有参考价值。
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这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遥、邈所称道的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之乡!使剧毒之品变成了救命仙丹。无怪乎广东一位老中医赞李可为中医的脊梁。 李师不仅不识超绝,医术清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治病从不率富贵贫贱,皆一视同仁。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娃。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不能按医嘱服药时,他常常是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方才离去。他常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一生涉入颇杂。
《用药心得十讲》是全国有名中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文搞曾在《赤脚医生杂志》(现为《中国临床医生》)上以讲座形式连续发表,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应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原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该书18卷,分为180门,收方1050余首。书中首论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为据载列临床各科病证
《岭南中医药名家》共收载有176位从古代 近代 现代的岭南中医药界名医。全貌式地展现了岭南中医药名家的成就、品格、精神风貌,用以传承先进、激发后者。 《岭南中医药名家》拟分4册出版,本书便是其中的一册,共收载有40位岭南中医药名家。对每位名家描述主要分为3部分,即医家小传、学术精华和医案医话。医家小传包括有医家的本名及其字号、祖籍、出生地、生卒年、行医经历和主要贡献等内容。学术精华包括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德医风、论文著作等内容。基本上每位医家均附有照片1~3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