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冬、席彪主编的《合理用药培训指导手册》筛选了53种基层常见病症作为指导合理用药的目标。这些病症在农村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乡村卫生机构又必须对这些病症采取临床治疗措施。调查发现,这些疾病恰恰又是乡村卫生专业人员容易“不合理”用药的高发范畴。同时,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合理用药,因为这三类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本书考虑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也注意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用药的限度,全力体现实用和适宜,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本版《袖珍抗感染用药手册》共收录383种抗感染药物,并结合药物种类、药理作用和上市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排序。各类抗感染药物收录齐全,药物介绍针对性强,文字简洁,同时装帧设计灵巧,是一本便于临床医师、药师等随身携带和查阅的抗感染药物手册。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围绕骨科的纸版口袋书。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按照疾病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方便做笔记及翻阅。具体而言,本书拟结合当前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防治指南,介绍骨科临床相关用药,全书拟初步分为: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第二部分:术后感染及开放性伤口给药方案 第三部分: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案 第四部分:围手术期抗凝及血栓的处理 第五部分:骨质疏松管理 第六部分:神经修复用药管理 每个部分按照疾病/状态简述、症状和体征、诊断、外科治疗及所涉及的临床用药,分项阐述。
各分册处方集的内容*章为概述,扼要介绍本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措施、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分类与研究进展等内容。其后章节按药物类别展开写。每一类药物简述开发应用情况,写出上市药品每个品种的准确信息与用药经验,具体内容包括:药物名称、药物特征(简述类别、药代特征、药效特征)、适应症、剂型与特点(特别是缓、控释制剂、微球制剂、混悬剂等,写出特征与应用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复杂的表格化,便于应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FDA分级与孕妇应用、用药实践(临床实践经验、FDA与SFDA等发出的各种安全警示、超说明书应用情况与分析)等, 用药实践 板块将加入说明书中没有的临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将成为本丛书*的亮点。其它各板块下的信息做到精练、准确、可读性强。每个分册后边可以专章总结本专业疾病已有的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常用药物,收载1670余种临床常用药物(西药及复方制剂)。主要内容有药物中文、英文名称及制剂规格、作用与用途、用法与剂量等。中篇为“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以各器官系统疾病(采用西医病名)为纲,分成14章,收载药品340余种,多数为《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采用表格形式(分3项),介绍其组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剂量。下篇为常见病的药物治疗。内容包括“诊断要点”与“药物治疗”两个部分,对各器官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依据作扼要论述,并结合病证介绍对因与对症治疗的用药。 本书内容新颖、充实,便于携带,是实习医生、各级医院年轻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治病的工具书。
。。。
为加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简称药包材)的监督管理,200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将药包材纳入药品监督管理的范畴,明确规定了对药包材的监督管理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2年起启动了药包材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陆续颁布了药包材国家标准。2004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对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统一监管,取消了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1号对于药包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国家制定药包材注册目录,并对目录中的产品实施生产和进口注册管理。为了从事药包材生产、检验、注册、监督等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对药包材的生产、注册的监督管理法规,药包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药包材国家
本书参考《药用植物学》等高等教育教材及《中华本草》等 著作,收录常用、常见植物类中草药600多种,按照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每种药用植物包括药名、别名、植物形态特点、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文字内容,并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精美彩色图片,有的品种根据识别需要配有花图、果图等多幅图。本书收录的品种较多、文字描述全面实用、配图精美清晰,适合中医药专业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阻燃剂、灭火剂和洗消剂是消防领域中重要的三类药剂,贯穿于防火、灭火和洗消处置全过程。《消防药剂效能评估与应用》主要介绍了阻燃剂、灭火剂和洗消剂的效能评估与应用,每一章中又重点介绍了药剂的效能评价方法和实际应用实例。通过对本书知识的学习,能增强对消防三类药剂的使用、分类、效能评价、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系统了解。 《消防药剂效能评估与应用》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消防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化工和材料等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企业、研究院所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为贯彻落实《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决定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参与指导下,组织编写《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用以统一、规范与促进全国肿瘤登记工作。 本《指导手册》共分七章。章扼要介绍肿瘤登记报告的意义和开展此项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二章重点讲解肿瘤病例登记的技术和方法,基本包括肿瘤登记机构的组织、新病例资料收庥主法、新病例登记报告的内容和项目,以及肿瘤登记处内部的工作程序。第三章叙述肿瘤死亡病例登记报告的方法,包括死亡病例的收集及资料的整理。第四章是人口数据资料的收集,包括资料的来源、审核及年龄组人口数的统计、审核与应用等。第五章介绍了肿瘤的分类和编码,重点介绍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本书参考《药用植物学》等高等教育教材及《中华本草》等 著作,收录常用、常见植物类中草药600多种,按照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每种药用植物包括药名、别名、植物形态特点、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文字内容,并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精美彩色图片,有的品种根据识别需要配有花图、果图等多幅图。本书收录的品种较多、文字描述全面实用、配图精美清晰,适合中医药专业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本书据此对通知颁布以前的中药配伍信息作了重大修改。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问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谨慎联合用药。 本书终目的是促进注射剂安全使用,在前言中叙述了保障安全注射的原则。倡导可不注射时尽量不注射,注射剂可以不混合使用时尽量单独使用。考虑到危重病人经常使用多种注射剂的需要,既要顾及尽量减少穿刺操作又要单独使用注射剂在实施上的矛盾与困难,问题仍然在于确定混合注射的安全性,严格执行配伍原则。总体目标仍然是落实患者安全的准则。 本书每章分两部分编写,一是关于有效性、安全性的药物学要点,二是药物配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