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译释》的编写是在广泛参考历代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全书分两大部分,*部分为注释部分,是从整体上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首先是《神农本草经》的原文、注释、译文和按语 部分:该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系重新辑佚而成,以《证类本草》为底本,参照以往多种版本;注释力求简要而不繁琐考证;译文尊重经典,以直译为主;按语在序录部分主要为提纲挈领,在药物部分主要为名实考证。其次分别从药物的历代名医汇讲、现代认识、民俗文化等几个部分对《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365种具体药物进行论述,也是首次对《神农本草经》药物进行的一次相对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部分,主要从《神农本草经》其书、《神农本草经》和汉代文化、《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神农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及《中药学》(第9版)的知识精华为指导,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精选了临床常用的中草药800种,详细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别名、药性、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文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书中为每味药都配备了精美的高清彩色照片,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识别记忆。 本书集识药、用药于一体,所收载的中草药均容易获取,疗效确切。
本书精选400种常用中药,按照常用功效进行分类,每种中药都配有实物拍摄图,并详列了其歌诀、鉴别选购、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应用、禁忌等内容,多方面解析,使读者能更好地辨识、了解与使用中药。彩色侧页眉和拼音索引的设置,更是便于读者速查速用。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初学者和爱好者使用,也可供中药生产、经营、检验、教学等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收集整理常用中成药500余种,按药物的主要功效与用途分类编排,并介绍每种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所载中成药品种多,信息量大,阐述简明,实用性强,查找方便,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自疗和保健之用,亦可作为临床医师、药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学习、应用中成药的参考书。
《嘉祐本草》是宋代掌禹锡于嘉祐二年(1057)奉诏编纂,至嘉祐四年(1059)成书。全书载药1082种,其中《开宝本草》药983种,《嘉祜本草》新增药99种,内有新补药82条,新定药17条。 本书编写体例沿《开宝本草》之旧,并收录当时诸家本草所记的新药和医家所习用的药补入书中,又将当时诸家本草所记的新内容,采掇为书中注文,从而保存了很多失传本草的资料。 原书久佚,目录也不存。辑复者参阅《本草衍义》,考订其目录,继又阅读宋及宋以前诸本草,钩沉辑复,整理出此书。 本书文献价值很高,对后世研究本草发展及古本草辑复-9整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1.新增药酒166种,使药酒总数达1521方。 2.随着药酒品种增加,病种也作了相应增加和调整。 3.对原有药酒方,在同一病种中按年份由远到近,作了重新排序,以便读者了解其中的演变。 4.应读者要求,对药酒中常用的52种中药,作了简要介绍,收在附录中。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中医学思维体系认识人体。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都与大自然关系密切。古人通过观察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影响,发现人体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的昼夜四时相关,人体气血的升降出入、形神相生及脏腑经脉等生命活动都会同步适应时空变化。作者结合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精神、经络等中医学中人体生理概念的影响进行解读,系统论述了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解表、清热、温里、和解、补益、泻下、理气、理血、祛湿、祛痰、安神11类共60首历代著名医家留下的经典名方,从主治证辨识、组方配伍应用、特殊用量及临床主治病种选择、药物加减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的临证开方要旨。本书的编写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实用性强,每一首方都通过作者自己的临床用方体会和其他名家运用该方的医案,说明该方的临床使用方法、用方要点及病证选择等,对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二是兼顾方剂的基础知识,每首方都介绍了方剂的来源、组成、主治、功效、方解等,便于本书的学习者加深对方剂理论认识;三是深入浅出,编写中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方剂组方配伍特点和用方要旨。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使用。
经方世界,是临证的世界。是一个辨别病证和运用方药的世界。 本书以“六经”、 ”辨病”、 ”辨症”、 “方治”等几个章节展开,后附有作者的临床用方经验举隅。 六经是经方的轴心,是临证用方的基本框架:六经既可以作为辨证的基础,又可以视为辨病的示范:辨病和辨证在实际中是互补的,对症状的仔细观察和鉴别也是临证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夫,由症状必然要进入到病证之中,临床见症,不胜枚举:方药以六经为基础,以六经为核心的经方世界就是中医临证治疗的天地。 本书以经方为基础来贯穿后世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温病的具体证治。 应该说伤寒的奠基在前,温病的发展、补充在后。 提经方世界,立意于中医的临证体系,让我们时刻牢记中医临床治疗的本原。
本书主要介绍了古典中医学的哲学思维,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干地支为切入点,从Z基本的天象原理出发,还原古人观察日月星辰流转而产生哲学思维的过程。其中观察日月往来的昼夜变化而产生阴阳思想,观察五大行星的顺逆现象而产生五行生克思想,观察二十八宿的顺序流转产生四象一体的气运思想,而这一切又统一于时空观念。古人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源于观察宇宙天象,而时间和空间造就万物,产生生命变化,对时空的认识就是对生命的认识。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以理顺中药思路为主线,展示了传统中医最为独特的取象悟性思维,将任之堂的用药心法全盘托出。在轻松学习之余,将中医最精髓的医理(升降气机)以最通俗的文字讲述出来。书里颇多对药象、病象、自然万象的领悟,观点独特新颖,发前人所未发,大开学者悟性,令人有迅速步入中医之门之感。老师每天有感必讲,学生每天有闻必录。讲学记录之中,将最精深的医道,用取类比象、譬喻之法,妙趣横生地演绎出来。书里既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讲述了大量丰富的临床实践案例,以及行医故事,偏方、验方。这部以师长口述、学生记录发挥的中医普及读物,理事圆融,雅俗共赏,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十剂类方及验案选编》一书是对各方剂的进一步解析和临床验证。主要是为了方便临床医师学习、查阅和临床应用。本书将常用方剂分为十二类:一、补可扶弱类方,二、重可镇怯类方,三、轻可去实类方,四、宣可决壅类方,五,通可行滞类方,六、泄可去闭类方,七、滑可去著类方,八、涩可固脱类方,九、湿可润燥类方,十、燥可去湿类方,十一、寒可祛热类,十二、热可去寒类方。全书纵观古今,经方时方验方都有涉及,经方居多,每个方后从药物组成、药物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功效主治方解、临床应用及附方都一一详细注解,尤其是增填了前贤论粹和名家验案,更便于领悟组方之深意,配伍之精当。名家的精彩验案更进一步验证了各方剂临床效果之显著。以加强读者临床应用方向和信心。
端虚草堂乃崇佑祖上悬壶济世之所,始创于有岐伯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草堂以“端虚”为名以自勉,语出《庄子·人间世》“端而虚,勉而一”,端即正也,不偏不倚,君子之道;虚即谦也,可兼可容,不刚不愎。草堂创办迄今,遵循“医乃仁术”之古训,以大慈恻隐之心,探求医道,救助疾患。
作者查阅了古今大量医学书籍,历时半个世纪之多撰写中医专著名为《外用验方秘笈》,本书共收集各类病症为995种,外用药方4998条;内服药方《杂症验方秘笈》,病症为2783种,有效药方6713方;《丹方秘笈》病症572种,有效验方1301条。三本书共计各种病症4350余种,总有效验方为12012方。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和治法治则。中医临证或从整体,或从脏腑经络,或从某一种病症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了疾病的基本规律,随之制订治法治则,是中医哲学思维与生命观在临床中的具体实践。书末附有作者的二十余则医案以供读者参看,与理论部分相互验证。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系统梳理了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理论,帮助读者建立传统的中医学思维,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14章,对中医内科、儿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等临床各科共计144种疾病的辨证用药、中成药、单方验方进行了系统论述。所选处方均为常用中药,用法简便,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各级中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参考使用。
为了适应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实践的迅猛发展形势,我社特组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军医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福建省中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这套《临床中医药鉴用丛书》,供广大基层中医师、中药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社区医疗工作者、有关院校的师生临床参考使用。 这部《中药师手册》是以现代中医药发展对中药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为线索,介绍.中药师业务、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药治疗和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该书突出“药要懂医”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全书分为中药师职责、中药调剂、中药商品管理、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中药临床药学、临床常见症状与疾病的中药治疗、常
山药为常用中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服用历史,也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边宝林等编著的《山药专论(精)》共分8个章节,分别对山药进行了药材来源、栽培、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综述,在遵循原文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对每一研究部分重新进行功能分类,以便于科研工作者的使用。论著共查阅了古本草61部,参考了139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共撰写近20万字,是当今对中药山药研究较为全面的综述。
本书为 本草实用百科系列 之一,侧重中常用青草药的识别入门。 青草药是民间百姓习用、常用的植物药,有很好的群众使用基础。 神农尝百草 的故事广流传,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使用中医药治病的悠久历史。本书依照功效分类,介绍30 0多种常用青草药的来源、生境、采收、功用、验方及快速识别技巧,图文结合,展示青草药生境图、植物局部特征特写图,精选单方验方,展示本草精华。本书的特色在于青草药的快速识别技巧,将青草药的识别特征文字提炼为几个要点,便于 读者识别和应用,初窥本草门径。其开本适中,实用性强,为学习中医药入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