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教授系四川省教学名师,首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从事方剂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副主编方剂学教材七部,在方剂学领域中享有益名。在教学中,他善于以大量的书证,严密的说理,新颖的观点,开拓学生的眼界,处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加之言辞婉雅清新,深受学生欢迎。本讲稿据他在中医药管理局网络远程教学(2003年)和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授课时(2004至2008年)的方剂学教学录音整理提炼而成,也蕴涵了他在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中医方药配伍学、历代名方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等选修课程中的教学精华。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共分十八章,除涌吐剂未收录外,其余章节均按现行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的体例编排。每个方剂下,一般列有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附方】几项。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效
作为国内本专注品牌传播的案例型著作,本书重点选取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索尼、立顿、麦当劳、宜家、依云、优衣库、联想、王老吉、雪佛兰等国内#b21个知名品牌的经典传播案例,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讲述和评析,重点展示这些品牌在品牌传播元素、品牌传播手段、品牌传播媒介以及社会化媒体等领域的创造性实践经验和理念。 除案例外,每章还结合案例主题和品牌传播趋势,提供了品牌年轻化、品牌识别、广告视觉化传播、广告过程公关化、公关活动广告化、环境广告、视频病毒的创新互动模式、品牌主题植入、网络环境下软文传播的新特点等17个拓展性专题。这些专题既是对案例的升华,更是对近年来品牌传播理念和趋势的提炼。
本书是在颜正华教授的《中药学》讲稿基础上,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中药学》、《临床实用中药学》,以及五版《中药学》等教材编写而成。 本书主要以中医药理论阐述药性,紧密结合实践,以中药的性能概要、功效主治及配伍应用等项内容,准确反映药性与实用的关系,使每味药的性能功效与临床实效相印证。所选择的中药品种、代表方剂、主要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及本草文摘、现代研究等,都力求切合实用,满足临床需要。 本书可供临床医疗和科研参考,也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教师,以及中医药人员学习参考用书,希望对提高中医药临床技能和疗效有所帮助。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分为6章,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历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及其主要学术成就,以及建国后中药事业的发展概况;
本书为元 李仲南撰著,孙允贤校定,是我国古代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22卷,详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骨伤之疾治疗方药。卷1为诊脉图诀,风、寒、暑、湿四中四伤钤图方论;卷2 7列伤寒、杂病证治;卷8为 南阳活人书伤寒集要方 ;卷9 10 和剂局杂病方集要 ;卷11 14辑录宋元间诸医诊病治验方;卷15 22分述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证治方药。书中首创的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有无 粘膝 征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富特色.对中医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颇具贡献。 该书本之医经,伤寒有法,杂病有方,以脉、病、因、证、治列为五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简明扼要,易学易用。为便于学习和理解,撰有导读,书后并附有索引,故可供 一般学习中医者和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之用。
本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紧紧围绕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调剂员要求掌握的*实用知识。全书分为5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中药饮片及中医基础、中成药基础、服务与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每一单元后附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书附有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供读者参考,以使读者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检验学习效果。本教材是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用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岗位培训使用,也可供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常章富临床中药学讲稿》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除绪言外,又分8章,即中药起源与中药学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剂量与用法。各论21章,共讲述临床常用中药558味(包括附药52味)。每章由章前概述与若干单味药组成,讲述按章前概述和单味药依次展开。各章简述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等;有的章还增设功效术语简释项,以简释与本章主要功效相关或易混淆的功效术语的内涵,以利于研习者结合中医理论,对各章药物的药性特点、功效与主治病证进行深入地理解与记忆。
本书基本归纳和总结了祁宝玉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近50年所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全书由三篇组成。绪篇简要介绍了祁宝玉教授的成才之路和学术思想。上篇介绍了祁宝玉教授在临床中常用的200余味中药的用药心得,药物分类上基本遵循传统,并结合眼科实际略有调整,如祛风药、退黯明目药。在药物分类项下比较精练地描述了此类药物在眼科临证中的使用要领,而具体药物项下除介绍了传统用法外,还补充了祁老的使用心得和适当评述。下篇按经方和传统名方、眼科专用方、自拟方分类共选方30首进行介绍。除介绍了该方的历史渊源、组成解析、使用宜忌之外,还附有祁老对该方的评述和相应的医案。
石任兵、邱峰编写的《中药化学(供中药学等专 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秉承**版所 构建的中药化学知识体系,全书体现3个知识结构板 块,即中药自然化学、中药制备化学、中药药物化学 ,共由16章组成。其中**章绪论论述中药化学概念 及其内涵与知识体系。第二章至第十一章,为中药自 然化学知识板块内容,主要体现中药原药材所含的自 然而生的化学成分知识,为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基本知 识与认识中药自然药物属性本质奠定基础。第十二章 至第十四章,为中药制备化学知识板块,主要体现中 药化学成分制备及其鉴定方法与技术,为掌握中药化 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物原料药制备与鉴定奠定基础。第 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为中药药物化学知识板块,主要 体现中药药物成分体内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知识,为确 定中药有效物质基础与动态整体药物属性及其协
本书全面挖掘和整理了古代医药学家和本草医籍中有关沉香应用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沉香进行研究的*进展,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对沉香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本全面系统阐述和总结沉香的专著。
祝之友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余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笔者结合50余年研习与教学、临证经验,采取经文要义、药物解读、名著选论、临床应用注意等形式对《神农本草经》所收载常用中药品种和临床性能、功效进行全面解读,以期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探究《神农本草经》的根本涵义,厘清《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认识与当今药物作用的联系,便于临床正确选药,提高疗效。本书适合临床中药学人员、临床医师阅读参考,亦适合中医经典研习者学习使用。
本书以西医五官疾病分类为纲,如眼科、耳科、鼻科、口腔、咽喉疾病用方等;以中医病证分型为目,如将眼科疾病分为热证、寒证、气郁证、瘀血证、虚证、痰证、风证、积滞证、出血证等;以选方用药为细则,如运用麻杏石甘汤、泽漆汤、竹叶汤等辨治眼科疾病属于热证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与应用技巧。本书将纲、目、细则融为一体,彰显中医辨治五官病证之优势及特色;全书举纲明目,点拨思路,启迪灵感,重在突出选方用药技巧,强化临床诊治技能、并以诊治案例为线索引导辨治五官疾病能够同中求异,择优选方,以使辨治五官疾病能够探隐索微,入细入微,切中病变证机,此书可作为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西医院校在校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介绍了重庆阴条岭重量自然保护区特色食药两用本草,书中共收集30余味食药野菜,将其分为甘、苦、辛、酸四篇,每味本草独立成一个科普小故事,分别介绍了食药本草的来源、别名、识别特征、产地与生境、功效、食用部位、食用方法以及相关趣味知识、故事。同时,书中还通过知识延展等,将一些中草药常识与读者分享。 书中看似平常熟悉的植物名字,里面可能有你不知道的趣味故事和硬知识。本书希望能通过一个个科普小故事,丰富大家对中药文化的认识,为中医药初学者阅读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中小学生走进重庆阴条岭重量自然保护区提供一条探寻途径。
《颂橘草堂医鉴》一书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详述经典医案诊疗记录、医理方药分析感悟的书。作者宋祚民先生将早年侍诊孔伯华等几位先生时抄写的经典医案、方剂、日常的医理感悟,以及孔老自己行医七十余载的医案奉献出来,由弟子们整理成册,与热爱中医的通道分享。 全书共有三卷,其中“卷之一·医家小传”详述了宋老的中医生涯。 “卷之二·侍诊医案解析”记述了宋老在侍诊孔伯华先师时,抄写的病案,对各个病案的辨证分析、选方用药、药物加减化裁记录得详略得当。 “卷之三·医理医案医话”中“医理篇”总结了宋老的临床诊疗经验,包括对伤寒、温病、湿温疫症的辨证,宋老对津液、奇经八脉、儿科疾病与免疫功能的解析,以及著名的宋老临证的“调理脾胃十法”;‘“医案篇”总结了宋老业医七十余载,在内、外、妇、
本书集中展示了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傅淑清教授妇科经方的治疗理念和临床经验 以六经辨证方法指导认识妇科病症,析经方为十二类,如桂枝类方、柴胡类方、麻黄类方、黄芪类方、地黄类方等,广泛应用于经带胎产诸疾。特色鲜明,诸多观点发人深省;论述翔实,理法方药清晰呈现。本书上篇总概先生妇科经方经验,下篇条陈先生妇科经方证治,以药类方,配以原文,详加解析,验以医案,阐明方证规律与辨证法程。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针对抗肿瘤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归纳。全书分为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策略,阐明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系统地介绍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扶正固本法等中医抗肿瘤的立法依据、主治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应用及临床实践与现代研究。各论部分收载了153味常用抗肿瘤中药,按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止血)类、化痰祛湿类、软坚散结类、以毒攻毒类、扶正固本类分类概述,介绍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传统功效及临床抗肿瘤应用特点,并总结其现代研究情况。本书为中医辨病用药提供参考,对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高较全面的理论参考。
《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是叶橘泉方证代表作之一,由《合理的民间单方》《实用经效单方》集结而成。作为 方证药证 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叶橘泉先生认为 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 证 ,论治施 方 ,方证相对,疗效卓著。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首次提出了 方证学 的概念,此后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 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 。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临床经方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提出的 方证学 ,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叶橘泉先生在其一生的临床诊疗中善于使用经方,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由叶橘泉先生在诊疗中既侧重经方原方,又不乏使用经方与经方及其他方合方,同时也不薄时方。本书即是叶橘泉先生运用方剂的经验总结。
《百病食疗》以100 种常见病症为主线,以文字与漫画结合的方法,对病症进行简要说明,每种病精选了2 ~ 3 条长期应用于民间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食疗方。相信读罢本书,或许你会发现,每日餐桌上的食品不少便是取自百草园。 丛书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10分册,包括《百药鉴别》《百药图解》《百方图解》《百药西来》《百宝药箱》《百草皆药》《百毒不侵》《百药栽培》《百病食疗》《百科药草》,从中药的鉴别与应用、中药的栽种及方剂的配伍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毒性药的应用、引进药用的应用等多方面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而又精炼的介绍,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广大百姓了解中药、掌握中药知识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著名中药鉴定学专家赵中振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中药学习笔
本书是关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所载半夏厚朴汤临床与研究的专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经典温习 ,论述了原书关于半夏厚朴汤 原文的学习研究的见解,包括对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认识;中篇 临证新论 ,介绍了半夏厚朴汤加减化裁在临床常见疾病与疑难杂症中的应用:下篇 现代研究 ,采集选编了近年来半夏厚朴汤实验研究成果:还附有当代名医对半夏厚朴汤的理论阐释和医案。全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深刻,有独到的见解,对半夏厚朴汤的理论认识研究成果颇具创新性,更侧重了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石恩骏*的《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精)》收录《神农本草经》药物99种并附后出本草15种,详述其应用窍奥。所论以贵州石氏百年世医家学为根基,以石恩骏先生经验为主干,兼采古圣今贤精华,旁及单验草药偏方,所注114味皆深刻印证于临床,于功效发挥、剂量配伍、煎服炮制诸方面多有阅历有得之卓论。 本书为*者四十余载钻研之结晶,非寻常蹈虚之作,羽翼《本经》,功力湛深,对中医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