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技术原理与选择(第2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为十一章,涵盖了分子、蛋白、细胞、组织和动物,免疫、微生物、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和遗传学,以及医学组学、干细胞等内容,从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介绍了医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技术。对每一种实验技术的简单原理、可以检测的指标、适用范围、精确度、对样本的要求、可行性问题等做了介绍。《医学实验技术原理与选择(第2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目的不是向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依据,而是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选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在科研的设计与实施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崔雷主编的《临床信息管理(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以解决研究生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基础课系列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从初的科研设计到终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临床课系列以临床诊疗的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通过对具有转折点意义的诊疗理论、技术或方法探索过程的回顾,目前诊疗中的困惑、局限与不足以及诊疗实践中应注意问题等现状的分析,以及所在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展望来探讨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启发和培养临床创新思维。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著作《温病条辨》还被作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温病学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对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温病学教材,长期以来各中医院校都在探索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多数以学习温病学的原著为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研究生对单纯学习原文的兴趣不大,所以有的院校又编写了能反映温病学现代研究进展的一些教材,其内容包括了温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中医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原著和了解现代的研究进展都是必要的,前者可以进一步夯实研究生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为其后的学习、研究温病学原著提供思路和突破口;后者则较为实用,能直接指导研究生今
眼科住院医师、研究生是进入眼科领域的新人,更是承载着眼科学未来发展重要使命的后来人。这就要求眼科学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坚实宽广的眼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眼科疾病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了帮助这类人员更快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由学习者转换到实践者,王军明、张虹主编的这本《眼科临床实践 习 导引与图解》从强化临床思维入手,将教科书分块化的知识体系流程化,形成临床诊疗思路,帮助低年资医生更快地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有如教科书与临床实践之间桥梁。希望通过这种尝试,为低年资医生的培养方法与模式作出有益的尝试。
本书包括护理研究理念、护理研究过程、护理研究工具、护理研究申报与评奖等几部分。在跨世纪人才培训教材《护理研究过程及论文写作》基础上,增加了科研思维、软科学研究工具、质性研究、循证原则等研究生必需的科研知识及高端护理科研内容。适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及高端护理研究人员使用。 本书是国内一家以刊登护理科研成果为主的《护理研究》杂志社主要负责人牵头,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针对护理硕士研究生做课题的需求,集护理研究经验、教训编写而成。
由傅强主编的《现代药物分离与分析技术》以现代药物分离与分析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药学,特别是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本书根据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样品的提取分离方法、光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色谱联用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和过程分析技术等前沿技术和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现代药物分离与分析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手性药物色谱分析和药学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用书,供药学类专业研究生使用,也可供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高年级使用。
本教材由全国21所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合作编写完成。在整体框架上未按传统的系统方式编排,而是围绕目前基础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进展或热点问题分为若干单元进行编排。总体上突出了总论部分,力图结合新知识、新进展的介绍,讲深、讲透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在各论部分将几个重要细菌和病毒单独列章,其他则选代表性的分别组成单元(章);注意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注意了突出其代表性的特点,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因此,徐志凯、郭晓奎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可供医学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科研和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要修订包括: 篇中尽量不再重复本科阶段侧重的蛋白质化学与合成的内容,删去酶与生物催化剂一章,将别构调节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中体现;侧重介绍蛋白质的折叠与定位和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增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组学。 第二篇的特点是内容经典,进展迅速。修订后,重点介绍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和非编码RNA与基因表达及其调节。 第三篇合并了第1版的第三、四篇。主要以基本生命活动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包括增殖、分化、凋亡、应激和代谢,侧重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第四篇将原来分散在各篇中与疾病诊断和治疗、分子生物学应用方面相关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疾病相关的内容包括:基因和基因组
本教材是根据2006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由八位专家撰写而成。教材结合我国研究生教学的特点,系统介绍医学科研论文的特点与发表的意义;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步骤;中英文医学科研论著的撰写;综述、病例报告,以及特殊格式英文科研文章的撰写;同时介绍医学科学杂志的评价体系;医学科研论文的投稿、审稿与修稿;医学科研论文的发表与订购及相关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本教材以大量的实例和图表为基础,灵活、生动、有效地讲授了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的特点与技巧,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
胡盛寿主编的《胸心外科学》编写之初曾先后两次召集了国内胸心血管外科的主要专家,围绕人民卫生出版社确立的编写大纲,结合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力图《胸心外科学》主要为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在能科学、准确地介绍胸心血管外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介绍胸心血管外科各领域的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锻炼科研思维,提高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为进一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供工具与技能。
李峥、刘宇主编的《护理学研究方法》共四篇,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量性研究、质性研究、护理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四篇。研究中的理论框架、量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统计学分析、量性研究计划书及研究报告的书写与评价、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民族志学研究、个案研究、质性研究的可信度、质性研究计划书和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护理研究中的合重法等十六章内容。
陈安民、田伟主编的《骨科学(第2版)》是全 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 织编写的研究生教材。全书共分八篇,内容包括脊柱 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骨肿瘤、手 外科、足踝外科、骨质疏松症。 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强调临床实用性和思 维的活跃性,有较高的可读性。主要面对骨外科的临 床型研究生,也适用于本科毕业生、住院医师、从事 与骨科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等学力人员使用。相 信该书将对读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指导临床实践有 重要帮助。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个系列:科研公共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 初的科研设计到 终的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实验技术与统计软件系列介绍了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等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实验技术;基础前沿与进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础学科中进展相对活跃的学科;临床基础与辅助学科系列包括了临床型研究生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相关学科内容;临床专业学科系列通过对疾病诊疗历史变迁的点评、当前诊疗中困惑、局限与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启发和培养临床诊疗中的创新。
由于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灵活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因此研究者急需一本既简单、明了又具有指导性的参考书。一本好的实验技术书既不能单纯介绍理论知识,也不能仅仅介绍实验操作程序,而应该具有举一反三的实用性及指导性。不仅能让读者知道采用哪些实验方法解决哪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出现了问题如何去解决。为了更好地将免疫学技术介绍给每位研究者,本书作为一部研究生免疫学实验技术教材及参考工具书,试图在前人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本书编写宗旨立足于既注重研究生免疫学实验基本技能培训的需要,又兼顾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需要,力求简明、实用、新颖并富有科学性。本书编者均为工作在科研线的、具有多年相关研究经验的免疫学工作者,在实验方法写作时从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由王松灵主编,共50万字,包括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及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和口腔实验动物模型两篇。力求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实验动物模型入手,结合编写者各自的研究经验和体会介绍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旨在为研究生及广大研究人员提供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动物模型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介绍研究前沿技术,拓宽研究思路。
卫生技术评估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是对卫生技术利用所产生的短期及长期的社会结果进行评价的一种综合政策研究形式。卫生技术评估涵盖对卫生保健中使用的药物、设备、医疗和手术程序以及对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信息和管理等支持系统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及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卫生技术评估所提供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卫生决策者和临床决策者进行循证医学和循证决策的工具之一。国际上卫生技术评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治指南、合理配置医学装备、确定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卫生技术服务价格的制定、卫生技术及机构的准入等领域。 党中央响亮地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预示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跨入了历史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个宏观背景下,我
付小兵教授编著的这本《创伤烧伤与再生医学》共34章,描述的内容并不包括创伤、烧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的全部内容,而是这三大领域的主要方面;在内容组织上,把创伤、烧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看成是一个由损伤引发的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在治疗中的整体性思考本书适用于从事创伤、烧伤、急救、危重病、组织修复与再生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相关专家阅读。
由金岩主编的《口腔颌面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共分两部分22章,部分为本领域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述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学与再生医学的相关概念、颌面部以及牙发育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干细胞在颌面部以及牙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颌面部各个组织器官的再生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等,并且在附录中有针对性地向本领域研究生介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源期刊杂志。 本书作为研究生规划教材,目的主要是为有志于口腔颌面部发育和再生医学的广大研究生,提供一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籍,并填补国内此方面的空白。
李伟编著的《口腔生物化学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力求全面介绍口腔生物化学领域的*进展和结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系统讲述口腔生物化学领域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对口腔生物化学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简要概述和展望,以供研究生在获取知识和选择课题时参考。下篇为技术篇,主要介绍口腔生物化学常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供研究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查阅。
本教材为适应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实验针灸学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而编写。 本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新颖实用,富有时代感,注重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力求反映*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都力求有所创新,从而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本教材适用性强,既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又可供各类从事针灸推拿、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