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学是 21 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代表,在我国是近 30 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团队合作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水准。《常见疾病临床药学监护案例分析——危重症分册》以病例引入,重在培养临床药学思维。根据疾病和所展示病例的特点,注重“横纵结合”,尤其是横向的思维展开,而以往的院校教材注重的多是纵向的知识传授。
《药中黄金》介绍了“药中黄金”——石斛的应用历史、药用价值。《药中黄金》从“仙草”传奇之说,到石斛名称的由来;从历代名医对石斛的赞美,到石斛的种类、功效作用;从石斛的“滋阴”“消渴”证治,到对石斛在调节平衡机体,提高人身免疫力、肿瘤治疗、养阴柔肝、茶饮护嗓、醒酒养胃、轻身延年、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等,解疑释惑,逐一阐述,解答石斛“是什么”“作何用”“怎么用”等人们关心的问题。全书内插百余幅图片,版面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知识性、可读性强,收藏价值高,是一部帮助普通大众全面了解石斛功效的专著。
《疡科心得集》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曾师从范圣学、杜云门,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 《疡科心集刘娟子鬼遗方》共三卷,成书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是高氏外科l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了“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还创立了新的外科编写体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使各证治法昭然若揭;并于书末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外科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本书初刻本为底本,以尽心斋本、日升山房本和文瑞楼本为对校本,以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结合本校和理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书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的专家、教授组织编写,为中医核心课程经典教材辅导丛书之一。本书以中医药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目前通用的中药学教材内容,按“学习要求”、“内容精要”、“习题精编”和“参考答案”四部分,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心得,精心编撰;以表格、要点的简捷表达方式,概括了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精选考试常用的习题加以巩固,使读者明确中药学的学习目标,掌握核心的知识点,提高诊察、辨证能力和学习成绩。本书既适于中医院校学生、研究生学习辅导应试,也适于在职中医师为参加执业医师专业资格考试复习参考。
本版延续上版的结构,内容涉及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学、临床感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内容,包括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变迁、耐药机制及耐药菌的检测,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病原治疗及各系统感染的诊断与经验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及给药方案,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采用药理学分类方法按药品通用名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列出了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内容,尤其将每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一目了然,可使医生、药师、护师等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快速、方便、准确查询临床常用药物的相关信息。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手册》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可作为家庭安全用药指南的常备手册。
中医药学科史是对中医药学科孕育、创立及发展全过程的概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篇为“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研究时段为上古至1840年,正文共五章,附论一章。第二篇“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研究时段为1840年至1949年,共五章,首先探讨了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着重论述了中医药教育、学术组织、期刊、医疗机构、各分支学科发展概况,最后描述了影响中医药学科转型的重要事件及相关重要人物的描述。第三篇“当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今,共七章,从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学科架构的系统化、学科理论的独立、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国际交流的扩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医药学科的蓬勃发展,探讨了支撑学科发展的学术团体、医疗、科研机构及媒体与出版机构,并回顾了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对学相关基础知识作了简明、系统的介绍,包括的命名与分类、剂型与制备、质量控制等。各论着重介绍现代临床各科常用、疗效确切的,其中正方159首,附方228首。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汇集了的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学的精要。 本书适合于中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高职高专学生,临床医生和中药专业自考生,中药行业各类进修生学习使用。也供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之用。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是药理学、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已形成特色,其研究内容涉及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炎症和免疫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型抗炎免疫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建立新的体内外药物筛选模型和方法等。二十余年来,抗炎免疫药理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大,经历了起步到发展壮大的成长过程,现在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一大批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涌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该书从多个侧面系统的介绍了抗炎免疫药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抗炎免疫药理学概述、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病理机制、非甾体抗经和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中药化学成分的抗炎免疫药理作用、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细胞因子及其调节剂等,并且对各系统的炎症免疫
动物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很广泛。蛤蚧作为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名在汉代就有记载,其应用于临床,可上溯至宋代。 蛤蚧药源紧张,市场上混淆品较多,《蛤蚧》通过介绍蛤蚧的历史溯源、生物学特性、鉴别要点及易混淆品的特点从提供蛤蚧的选购依据。 《蛤蚧》详细介绍蛤蚧的药用加工、现代药理研究常用制剂、临床应用评价、药膳食疗等内容,分章节加以论述,以求内容翔实,对盲目服中药、乱进补的做法,给予一个清楚认识和正确方法。 古方今选一节开阔了现代蛤蚧药用的适应范围。书中还收录了蛤蚧为主要药物的,记录其药物组成、功效及适应证,为的合理选用提供方便。
《疡科心得集》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曾师从范圣学、杜云门,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 《疡科心集刘娟子鬼遗方》共三卷,成书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是高氏外科l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了“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还创立了新的外科编写体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使各证治法昭然若揭;并于书末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外科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本书初刻本为底本,以尽心斋本、日升山房本和文瑞楼本为对校本,以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结合本校和理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书扼要介绍了海洋药物研究中发现的各类海洋天然产物,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的分子结构、生物活性和提取分离方法,其中既阐述了各类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还重点叙述了国外学者及作者的部分研究工作实例。内容涉及提取分离方法、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等,既有理论性又有实验方法介绍。因此,本书是一本具有我国特色的新颖的海洋药物研究的参考书,可供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化学、海洋生物化学、海洋水产及海洋生物资源等有关的研究生与科研及教学人员参考。
《科学合理用药》由吴杲、吴汉斌、曹尉尉、许恒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改变以往相关书籍中简单的药品说明书收集罗列的模式,突出合理用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了帮助读者能了解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本书采用一问一答方式的表达形式,将合理用药的一般性常识:药物、药理、药物治疗目的、药物治疗选择、药物用法用量、药物临床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等,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描述,努力将常见病、常见药物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药物合理应用的理念、策略和技巧呈现给读者,将疾病与药物知识合理整合分成相关章节,方便读者在遇到用药问题时能迅速查到相关知识。本书既适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参阅,亦可作为家庭用药常识的指南。希望本书提供的通俗易懂的医药知识能有助于广大读者同医生、药师更有效地交流,能更完全地了解自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主任国家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钟赣生教授主编,包括总论和各论,共28章。内容主要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要求,对有关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析。总论1-7章,分别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方法。各论8-28章,分类 以图表形式介绍了不同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章末则为各类中药功用归纳小结、功效及主治病证背记表。 本书主要供中医院校学生、教师参考使用。
《中医常见病证明用药举要》是一部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的专著。书中介绍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证50种,每种病证列举了临床常见中药10余味,立足临床,注重实用。重点介绍了药物性能特长,明确临床用药指征,突出辨证(病)用药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安全用药为基本原则,根据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和药物治疗特点,详细介绍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简明翔实,编排新颖,实用性强,便于速查,可作为医生、护士、药师及其他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患者查阅参考。
《中医学习快易通丛书:常用中药100味》根据古今文献及编者的用药经验,选取了临床最常用的100味中药,分别介绍其处方用名、来源、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验方举例、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等古今中药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初学中医者能很快掌握用药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临床医师对常用中药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从而灵活地处方用药。 《中医学习快易通丛书:常用中药100味》适合中医初学者或爱好者阅读。由于书中关于100味药物的内容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应用实例,也有现代实验研究成果,内容甚为丰富,有助于对100味常用中药的全面了解和灵活使用,因而也适合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参阅。《中医学习快易通丛书:常用中药100味》100味中药以功效分类编排,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在书后附了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