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 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 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 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 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理理论之父、积 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 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 性地提出了 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 流理论,进入 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 流状态。对 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 流》是理解积 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 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本书包含国际TRIZ协会一级认证所需要的所有内容,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经典TRIZ和现代TRIZ的对比、功能分析、因果链分析、剪裁、特性传递、功能导向搜索、发明原理、技术矛盾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的解决,物-场模型与标准解系统以及工程系统进化趋势。本书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分析步骤清晰,可帮助初学者正确理解现代TRIZ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发明问题的一些思考方法与工具,是一本实用的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入门书。
写给大众的 自然简史 享誉全球的博物学家布封的经典之作,风靡全球的科普知识读本。 《自然史》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巨著,全书包括《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等,共有36卷。作者在这部著作中,综合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观察为基础,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尤其是关于 进化论 的论述,为系统 进化论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自然史》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借助于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细腻的文笔,在诙谐幽默的叙述中,赋予了自然万物以灵性。特别是在 动物卷 中,他以热情而浪漫的笔调将动物拟人化,例如温驯又勇敢的马、优雅又神秘的猫、聪明又勤劳的鼹鼠、高傲又威风的狮子、被形容为自然 *丑 造物的树懒等栩栩如生,不
为何纵使有严格的医师培训流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每年仍有5万 10万人因医疗错误而丧生?为什么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也没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真正的发展?为什么一小撮恐怖分子就能向美军发起挑战?为什么美国的教育系统令人如此不满?更重要的是,面对医疗、国际发展、军事冲突、教育等复杂系统中出现的难题,人们该如何摆脱困境? 作者以全新视角展现了如何利用复杂系统理念,来应对人们目前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每个人都能从本书诸多实用、有启发性的解困之道中有所收获。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谈》是伽利略继《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之后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di一部伟大著作。本书写作风格是谈话的方式,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牛顿说光是"粒子",惠更斯说光是"波"。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17世纪以来,在以牛顿《光学》为代表的"微粒说"和以惠更斯《光论》为代表的"波动说"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200余年的大论战 《光学》与《光论》是物理学史上两部代表不同学派的伟大著作, 波动说 和 微粒说 的论战长达200余年。这两本书作为科学史上的两个典型案例,对于今天青少年读者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对于科学真理的深刻认识,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但从书名上看,书店在上架时经常将其放到物理学著作和教材类,极大地影响了读者购买。根据书店反馈意见,拟将《光学》与《光论》分别更名为《牛顿光学》和《惠更斯光论》,在减少混淆的同时,亦充分利用了牛顿和惠更斯这两位伟人的品牌影响力。
近来引起争论的不是某个科学真理,而是真理本身恰恰是关于科学真理的观念。围绕这个观念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许多人以嘲讽的、雄辩的以及逆反的口吻声称,诸如可检验的客观真理之类的东西并不真的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科学的权威。对此,本书发出了一种理性的声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建设性的意见。 这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给我们的稀有礼物,能够帮助我们对那些*复杂的科学观念有所领悟。罗杰 牛顿的书将引导我们漫游物理科学的智识结构,他以其对模 型、事实和理论、直觉和想象、类比和隐喻的应用,数学(现在,是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微观粒子物理学的 虚拟 实在的亲身感受,带领我们穿越*前沿的科 学理论现代物理学生成的实在。本书是一个实干科学家对科学的基础、过程和价值的阐释。对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声称,牛顿以科
本书主要针对科研入门人员,根据学术技能、学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要求,介绍与学术研究及学术工作相关的基本文献阅读技巧。首先介绍了与科技文献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文献的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研究性文章和综述性文章的阅读技巧,针对每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后针对两篇样文进行了分析。本书可供有英语文献阅读需求的科技工作者及高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本书汇编了薛定谔的两本演讲集,包括《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是薛定谔阐释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的Z名的讲演集。薛定谔作为世界Z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文科普讲座, 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人文关怀。薛定谔对20世纪的科学世界图景做了全面的历史论述,从现代科学追溯到西方哲学思想的Z早阶段;以及阐述现代科学成就如何影响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
本书是一本面向高等院校文科大学生科学技术素质教育而编写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内容: 科学技术概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技术革命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本教材立足于通过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创造方法, 从而更好地领悟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
为提高文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发展状况、技术,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本书介绍了航天技术、生物工程、通信技术、能源、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学、激光、微电子技术等十几个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内容深浅度适中,特别注意介绍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第五版在第四版的 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中的体会,对各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并新增了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取材时间截至2009年12月。本书适合高等学校文科类学生学习,也可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各类人员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广大科技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是为加强文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而编写的。全书概括
内容简介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作者 马丁 布莱泽;傅贺;严青 校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5785855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页码 34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 现代疾病 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 罪魁祸首 ?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 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 微生物朋友 ,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
《在 望中寻找希望》 俞敏洪 笔书写5 路历程,20载 业 云。 俞敏洪每天晚上12点之后会坚持写 篇文章,《在 望中寻找希望》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 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 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 态、 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 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 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 地度过人生。 俞敏洪的文字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阅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
本书在系统阐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梳理了国内外、国内重点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共享的发展现状,全面对比分析了2020年广东省与全国各重点省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与共享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报告数据翔实、案例丰富,对于完善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优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引导和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科技管理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提示人类进化新模式和新机制,确实了人的工具意识突破和 心理选择产生了人 ,颠覆了 自然选择产生了人 的传统演化观,跨越了达尔文进化论的 陷阱 。生物演化规律对保护生物学提供新的思考。书中介绍了*、藏羚和海龟的濒危原因和动物保育方法,适合生物研究及爱好者阅读。
据统计,一天之中我们至少有70% 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安全是关乎广大公众健康的大事。然而,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辨识不清,对自身暴露其中的风险认识不足。为了获取室内污染和健康的相关知识,解答所遇到的困惑,许多人会求助于网络或他人。但是,网络和他人的答案五花八门,各种谣传与谬误充斥其中,令人无所适从,难以满足广大公众的迫切需求。 为排除人民群众遇到的有关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疑惑,我们联合多位在空气污染监测与防控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科学家,以调查问卷和现场咨询的方式,对公众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收集、梳理,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本书总共包括六个章节,*章为 概念篇 ,主要介绍与室内空气相关的一些概念;第二章为 污染篇 ,主要描述了一些典型污染
本书在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凝练,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工程能力,从培养模式、培养过程、校企合作、质量评价、专业特色等多个方面入手,经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4年实践,总结出了强化工程能力提升的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获第八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以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详细论述了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典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等内容。本书涉及面较广,内容翔实,能够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与帮助。
\\\"【内容简介】:科学的帝国可以扩张多远?我们真的能通过科学 认识这个世界吗?什么是科学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科学? 科学向来壮志满怀,力图将其方法用于世间 深的论题,但上面这些却不是科学本身能够回答的问题。 剑桥大学蒂姆?卢恩斯教授以哲学眼光审视科学,向我们揭示什么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的真实世界,什么是生物学教给我们的人性,什么是认知科学给出的自由。他对我们这个时代 重要的科学议题和伦理议题都做出了极其精湛的分析,迫使我们直面科学与现实、个人及政治的关系,也拷问我们为何科学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问题提出/1 第二节研究意义/7 第三节研究计划/11 第二章波义耳自然哲学概观/16 第一节波义耳的学术生平/16 第二节从波义耳到 波义耳研究 /22 第三节波义耳自然哲学的渊源/30 第三章真空问题与空气泵实验/46 第一节 空气泵实验 的由来/46 第二节制造和检测真空/57 第三节 空气泵实验 的系统性/70 第四章微粒论与炼金术-化学实验/75 第一节反驳要素论和提出微粒论/75 第二节 硝石复原 实验的微粒论解释/80 第三节事物性质的微粒论解释/86 第五章微粒论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发展/93 附录一空气泵实验的内容分析/98 附录二 硝石复原 实验文本分析/115 参考文献/129
本书内容的编写以《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为范围,以我国近十三年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和竞赛的实验试题内容为依据和重点,同时也参考了《IBO纲要》和近十年IBO试卷的实验内容。本书分两篇十七章。上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下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主要精选了生物学的基础实验及在历届竞赛出现的实验进行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