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勒的《后的沉思》这部遗著收录了彭加勒在后的科学生涯中就数学和科学以及它们的哲学所发表的九篇文章和讲演,其中包含着他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规律的演变》一文就自然规律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空间和时间》讨论了相对性问题;《空间为什么有三维?》对这个问题作了新颖的解释;《无限的逻辑》讨论了罗素的类型理论;《数学和逻辑 分析了实用主义和康托尔主义对数学在逻辑中的作用的见解,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量子论》是作者临终前不久写的一篇评述性文章,论述了量子论及其应用,阐述了作者独到的观点; 物质和以太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世纪之交物理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后两篇《伦理和科学》及《道德联盟》论述了伦理和科学的关系,说明了科学在道德教育中的重大作用。这些文章和讲演文笔流畅、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在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地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也都曾经有着惊人的成就。从秦汉到明代初期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停滞。虽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科学技术也曾一度呈现复苏气象,但仍然是在传统的道路上继续踯躅缓行,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率先产生。与此同时,16世纪的西方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却发生了科学革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此后,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本书是荷兰 学者里策特·扬森(Ritsert C. Jansen)于2019年推出的一本新书。这也是他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科研”系列(《申请科研基金》《开发科研潜能之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在欧洲科研领域大获成功的一名科学家和科研工作管理人员,扬森教授对于如何管理科研人员有着深入的认识。在他看来,科研人员的 和管理既适用一般的管理学原则,也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人和团队的不同秉性。这本书对于每一支 团队的 和成员来说,都是难得的参考读物。
何丹编著的《科普资源配置及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科普资源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科普资源配置和共享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科普资源的现状评价,用评价结果指导实践,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有效提高科普资源共享率。 《科普资源配置及共享的理论与实践》可作为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科技馆和高科技企业等科普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考书。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制及其哲学阐析”一书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周守仁研究员负责承担的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一般项目“混沌控制的哲学及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终研究成果。该课题自1997年3月立项,1999年6月完成。全书共分14章。其主要内容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贯穿全书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制的科学内容及研究方法的阐释,在充分论述作者所创立的“超耦合-自*”理论、观点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层次地运用辩证唯物的“超耦合-自*”思想策略,对事物的复杂性与混沌控制进行了科学哲学地分析。并探讨了“超耦合-自*”进化复杂性和现代社会经济的“超耦合-自*”动态复杂性以及“超耦合-自*”的社会经济决策方法。 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为21世纪人们向复杂性大举进军提供有效的柔韧性科学方法论,并试图建立能深刻反映客观
医学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 家 加强对医学教育发展的认识,及时更新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该报告通过文本挖掘的 新技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全面梳理了2018年度的全球医学教育发展状态,并与2015~2017年的医学教育文献进行比对,追踪全球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按照医学教育三个 段分类,探讨院校教育、 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研究进展及热点前沿;聚焦全球医学教育课程,分析医学教育课程研究版块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医学教育学科 有的ESI统计排名。通过这样的 台与数据信息,以期能够帮助全球的医学教育研究者、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共促医学教育的长足发展。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括医学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实践技能的内容。1~9章主要阐述寄生虫各期形态结构 征和病原学诊断的 作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 ,每 节后增加病例资料和思考题,供学生自学和相互讨论。第10章为实践技能,设有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课题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思维 、动手 和社会交际 。本"实验指导" 注重"三基"训练,又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 点。为配合双语教学的需要,该"实验指导"增加了寄生虫卵、滋养体、 囊以及与 病有关虫体形态结构的英语表述。
《蒋文生考试单词秘籍:小学版》共有1100多个单词,收录了现行小学 段要求学习、掌握的单词,词典较大 点在于根据所收录单词词尾结构上的不同,按照逆序排列规律,重新进行排列和切割,从而方便学生记忆。如两字母法(指 末尾两个字目的组合),像ad结尾的,有dad(爸爸),had(有),sad(悲哀的)等,还有3字母法、4字母法等。同时还兼有“读、背、玩、攻、用”等功能,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强,对于已经掌握 定词汇量的学生来说,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词典 后备有自测功能,能让学生学习性得到提高。
本书是根据教育 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材料及机械 基础系列课程“机械 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工程训练》(第二版)教材内容编写的,与《工程训练》(第二版)教材配套使用。 全书在内容编排上根据基本、 须的原则,按照各训练项目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分类,满足不同学生训练的需要;在题目选取上尽量做到内容具有代表性,形式具有多样性,适当编入了 些综合性、 新性和研讨性题目,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
本课程是护理及相关 业的 修课程之 。按照主干课程教材设置,介绍 理学的概念、发展史、研究领域,普通 理学的 般原理和规律, 理学在医护领域的应用,护理 理学等。学习内容提炼:概述每个章节内容,列出学习要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有的放矢地抓住重点和考点,又能熟悉教材的大 分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 。模拟试题测试:每章为增强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 ,设计了 组测试题, 在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提升应试 。参考答案:给出明确的参考答案,通过自 和互 ,使学生及应考人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便于调整和 学习策略。
本书概述了气象程序设计与绘图实验实习的步骤和方法。在介绍气象程序设计与绘图软件安装与运行的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叙述基于FORTRAN结构化程序设计、子程序调用和数组等方法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基于NCAR/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和绘制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场实例,介绍FORTRAN对格点资料的处理方法及GrADS绘制气象要素场等值线和填色图的方法;结合对蒙古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气温关系分析的实例,重点介绍FORTRAN与GrADS读写文件、站点资料的处理、绘制单时间序列和气象要素场等不同类型图形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解决气象业务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的能力。本书适用于大气科学各专业及地学相关专业本科实验实习,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科研及业务人员参考。
20世纪以来的哲学研究已经渐渐摆脱了纯粹形而上学和思辨传统的束缚,哲学的主题和研究模式开始介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问题,“技术转向”就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精彩的“转向”。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哲学家们的创新企图。同时也彰显了社会现实的需要。事实上,技术哲学的出现不仅完成了与科学哲学的分离,它也为技术问题的研究找到了人文主义路径。近30年以来,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为代表的技术哲学研究日益兴盛,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也渐入佳境.技术哲学已显国际化态势,本书就是应势而上之作。 本书可以作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大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政府、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学养拓展性读物。
本书是教育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之 。全书共分8章,~3章为总论,介绍了健 教育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开展健 教育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及健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健 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将来从事健 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掌握 需的 业技能。第4~8章为各论,分别介绍了 理、社区、家庭、医院等领域及常见病病人健 教育和健 教育个案,为学生将来从事健 教育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本书内容生动,版式新颖,每章都有学习目标、小结和目标检测题,书后附有教学基本要求和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学习。 本书可供高 、高职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学、药剂、卫生 健、 复、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社区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影像技
《科学合理性》的宗旨就是致力于科学哲学学科的基本建设,瞩目科学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为一批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机会,把他们在多年研究中的相关心得发表出来。其中所涉猎的问题,既有如休谟问题,划界问题这样为波普尔在1934年其《研究的逻辑》中就已瞩目的基本问题,也有为江天骥先生称之为当代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科学实在论和科学合理性这样的问题;既有像科学说明这样曾为逻辑经验主义者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也有相对较新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理论的积累是水滴石穿的功夫,愿我们的工作有助于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真正扎根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