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现代工程力学之父 斯蒂芬 普罗科菲耶维奇 铁摩辛柯和詹姆斯 M.盖莱共同撰写的Theory of Elastic Stability(第二版)的中译本。作为大型结构弹性稳定性领域的最优参考书之一,该经典著作系统介绍了结构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囊括了结构静、动态失稳的相关内容。 本书涉及内容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主题涵盖了二维、三维应力和应变的理论解释,还包括了扭转和弯曲应力、热应力和固体波传递等理论的工程应用,另外还给出了梁-柱、环、杆和拱的屈曲理论、实验和设计公式。
本书基于Allen-Cahn相场方程,在格子玻尔兹曼理论框架下设计了一系列数值求解模型,包括保守型相场方程的二阶模型、高阶模型和多松弛模型,以及非保守型相场方程的各向异性相变模型。上述模型在准确性、局部性、有界性和稳定性等评估指标中表现优异,可应用于多相流、亚稳态相分离和枝晶生长等问题的研究。本书可供数学、物理、力学、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从事计算流体力学或计算材料学工作的研究人员参考。
《计算空气动力学并行编程基础》从基本假设出发,较为详细地推导出计算空气动力学在曲线坐标系下适用于编程的方程形式与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对流项与粘性项的离散求解方法、二阶与高精度格式计算模板、有限体积与有限差分多重网格方法以及采用无矩阵技术的Krylov子空间方法。对比分析了有限体积与有限差分方法的异同,归纳了湍流模型与高温气体模型方程,讲解了计算空气动力学常用的数据文件格式、气动特性计算方法以及并行编程框架等相关内容。
《振动理论及应用(第5版)》是振动理论的典型教材之一,以讲述线性振动理论为主,从单自由度、多自由度到连续体,从自由振动到强迫振动(包括无阻尼和有阻尼情况),从间谐激励、冲击激励到一般激励,两章还介绍了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内容丰富、叙述清晰、例题和习题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是一本在国外受到普遍赞赏的教材,至今已经出到第5版。利用计算机分析多自由度、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本书为读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5版更加强了学生利用MATLAB等软件求解工程振动问题能力的训练。本书内容与我国多学时振动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相近,可以作为力学、汽车等专业本科生和工科专业研究生振动理论课程的外文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作者Sakurai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本书对于量力学概念的介绍与传统的做法不同,没有受制于量子力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力求从一开始就摆脱经典力学的束缚。它直接从量子力学特有的电子自旋的观测实验出发,围绕其状态的概率特征和叠加原理展开对于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述。从空间平移、空间转动及时间演化等对称性变换出发,引入动量、角动量及哈密顿算符等基本力学量,讨论它们的本征值问题,它们的运动方程及与经典力学的关系,从而直接切入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这种被称之为“用量子力学方式来思考”的做法贯穿全书,是本书最引入瞩目之处。 已经出版了不少高等量子
《研究生力丛书:减振理论(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工程中常见的各类减振技术。从建立减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开始,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研究其运动规律,阐明各类减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计算结构的参数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由隔振体的运动方程、单级无源隔振、简谐振动隔离、振动隔离、冲击隔离、阻尼消振、动力调谐消振、冲击消振和主动控制减振等。 《研究生力丛书:减振理论(第2版)》可作为机械、动力、交通、土木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基本假设(或从基本原理)出发,应用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有关知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弹性流变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属于原理型著作,是高层次的、更符合实际的弹性理论体系。 本书建立了弹性流变基本议程,证明了弹性流变基本定理,介绍了弹性流变问题各种解法,讨论了静力学弹性流变的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以及动力学弹性流变的弹性波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有关材料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工程设计和工程建筑、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亦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以及断裂力学的实验测定和工程应用。其中简单介绍了断裂力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疲劳裂纹扩展以及复合材料的损伤与断裂,同时介绍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动态断裂力学、腐蚀疲劳断裂、断裂力学测定以及断裂力学在金属结构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本科生选修课教材,并可供从事航空、土建、机械和交通等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工程断裂力学》系统论述了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以及断裂力学的试验测定和工程应用。其中,简单介绍了断裂力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和疲劳裂纹扩展与断裂,同时介绍了当今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即结构完整性设计(重点介绍损伤容限设计)方法和断裂力学在金属结构中的应用。《工程断裂力学》可作为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非力学专业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航空、土建、机械和交通等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This volume of lectures, Classical Mechanics: Systems of Particles and Hamiltonian Dynamics, deals with the second and more advanced part of the important field of classical mechanics. We have tried to present the subject in a manner that is both interesting to the student and easily accessible. The main text is therefore acpanied by many exercises and examples that have been worked out in great detail. This should make the book useful also for students wishing to study the subject on their own.
本书共分11章。章介绍变分法的基本知识。第2章和第4章分别论述了小挠度直梁和小挠度矩形板混合变量的势能原理、余能原理;混合变量的势作用量原理及余作用量原理;混合变量的虚功原理、虚余功原理以及混合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第5章~第8章是《弹性力学混合变量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混合变量变分原理应用的重点。具体地应用混合变量的势能原理、余能原理以及混合变量势作用量原理于求解一系列边界条件矩形板(包括复杂边界条件的悬臂矩形板)的平衡、稳定和振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和图表,以供使用参考。第3章和第9章分别建立了大挠度梁和大挠度弯曲薄板混合变量的相应原理。0章和1章分别阐述了三维问题直角坐标系小位移理论及有限位移理论的混合变量的相应变分原理。
全书共22章,系统论述与介绍了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理论、实验、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先介绍了多孔介质固体、流体特性与普遍的守恒定律以及渗流力学、固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逾渗理论、数值解法的核心内容,这些也是本书的基础理论。本书用12章的篇幅介绍了各种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新的物性规律,详细论述了其理论架构、各类耦合问题的理论、相关工艺与工程实例。书中内容囊括了作者及其学术团队二十多年的大量研究成果,也涵盖了外相关研究的进展。 本书可作为资源能源、土木、环境、地质、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工程与科学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者、本科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力学丛书·典藏版(11):振动》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振动理论的主要方法与基本成果,内容涉及振动的基本概念,主要震源的统计模型,线性与非线性系统响应预测,稳定性与参激振动,以及振动系统的可靠性。 《力学丛书·典藏版(11):振动》可供从事航空、机械、土木及海洋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教师阅读。
《研究生教学用书·弹性力学问题的边界元法》简明清晰地介绍了边界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介绍了用边界元法解位势问题与弹性力学问题的原理、方法与数值处理,并通过较多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边界元法的精度和对于各种实际情况的处理手段,并介绍了并行边界元法,为应用边界元法解决大规模科学与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段。随书所配光盘,内容包括几个边界元法的程序(FORTRAN语言)、使用说明及应用简例。便于读者通过程序深入理解与掌握边界元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与应用。
凡是涉及运动的领域,都存在流动控制和减阻问题。高效减阻可以提高推进效率,减少燃料损耗、减轻运动物体的重量和提高运动的稳定性。此外,流动控制技术还用于流体混合、液体雾化、污水治理以及湍流燃烧等领域,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运动物体的阻力来自边界层,特别是湍流边界层。随着壁湍流的拟序结构的发现,以及此后对该结构的特征和本质的深入理解,流动控制和减阻技术的研究终于可以在科学的层面上展开,并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湍流理论、数值方法、控制理论、材料科学和MEMS技术等)以及实践的需求,流动控制已经成为流体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一本系统阐述流动控制原理和控制技术的书籍,对于从事此类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有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 《湍流控制原理》一书分3篇,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