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以及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许多诸如事物的本质、宇宙如何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答。它动摇了我们关于牛顿宇宙和宿命论的观念,并提出了有关平行宇宙、时间旅行和万物起源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目睹了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令人惊叹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众多物体、所有粒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由之推得。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 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脉络,旨在激起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教师们的兴趣,它也会引起对科学真正有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的注意。书中也放入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细节,但对它们的解释和处理颇具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曾经作为物理学的基本读物,引起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主要内容涉及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天文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心理物理学等知识,并且对其以后的物理学相关理论和量子力学也作了大胆预测。
物理,古人云“事物的道理”,为历代大儒名宦所重。古代中国人不仅记述了许多物理现象,发现了一些物理规律或定理,尚有饱含物理知识的诗词歌赋传世。 本书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在物理学方面的概貌。中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
?物理学几乎能够解释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现象的所有事物构成,是一门获得过无数丰硕成果的体系。但事实上,在构成其基础的重要部分中仍存在知识空白,也有一些东西还无法整理成理论。 《多云的宇宙 : 物理学未解的七朵“乌云”》列出了质子衰变论、黑洞大 、埃弗莱特的多宇宙理论、异端的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量子力学,以及宇宙原理与人类原理等物理学七大领域中存在的未解谜团,讲述人们为解开这些谜团留下的行踪、付出的努力及产生的各种理论碰撞,并对走出困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物理学史》是一部早已为物理学界、科学史界所熟悉、重视和推崇的物理学通史,它叙述了从古代巴比伦时期至1925年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事实。作者对于历史事实的取材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叙,态度是极为客观和严谨的,许多叙述甚至成为了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素材。此外,《物理学史》还描写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及现在出版的科学史著作中不再提及的历史事件或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发展事实,这在科学史著作中是极少见并难能可贵的。《物理学史》译者还为《物理学史》加上了中国物理学的发展简史,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该书的内容。《物理学史》在文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和索引,便于读者深入研究和查索事实。 《物理学史》初版于1899年,1962年出了第6版,期间多次加印、修订。
《200道物理学难题》旨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增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掌握。与其用费力而复杂的数学技巧来解决书中的问题,倒不如利用物理直觉来得简单。问题的选择仅限于经典(非量子)物理学,但难度却并不因此而降低。书中大多数问题都采用常见的非技术性语言进行表述,这要求学生必须自己选择正确的杠架来分析问题。 一般而言,书中问题的难度适合出众的高中生、的本科生,以及良好的硕士生的水平。 本书对准备参加普通物理考试的本科生和准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高中生无颖是有益的,可用于自学、课堂练习或者研讨会。物理教授们亦可望从中找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尽管物理上有难度,但是本收对数学方面的要求很少,最多只是简单的微积分而已。这本题集不仅富于挑战性和指导性,而且是非常有趣的。
本书习题曾经是加州理工学院两学年必修课程上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及测验试题;费恩曼本人教学的1961年至1964年以及随后的近20年间(《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是必修课指定教材)都是如此。期间,很多人对题目的设计、编写作出了重要贡献。习题有3个来源:莱顿和沃格特的《物理学导论习题集》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编写的《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习题集》的第2卷和第3卷。原先的习题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图形进行重绘,使用现代单位制。《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习题集》的第2卷和第3卷新加了很多题目,同时提供了习题解答,这在以前的版本中是没有的。这是《费恩曼物理学讲义》3卷的习题统一出版,也是提供几乎所有习题的答案。
本书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政改编的《物理学》(第5版)的内容和系统编写的,对其中全部习题逐一步进行了解答。全书共十五章,每章分为“内容提要”和“习题解答”两部分。对于比较复杂的习题,指出了解题思路,或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各工科专业物理课程的辅助教材。
本书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在为全校理、工、医各学科本科生开设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是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涉及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微波技术、相对论、量子论、隧道效应、光纤传输、虚拟仪器和技术、非线性物理、红外扫描成像、薄膜材料制备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是综合、设计与专题研究性实验。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既注重突出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测量技术,又反映了若干物理学的*进展和科技发展的*成就与技术。理、工、医等各学科的本科生可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增选设计和专题实验。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