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国际流行的“简练、实用,尽量把设计交给计算机做”的理念,介绍双胶合、双分离、消色差、柯克、天塞、双高斯、远摄、反远摄、远心、投影、变焦、广角、显微、红外等各类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讨论物理模型、部件选型、评价函数设置,并给出大量的设计实例和ZEMAX设计程序。只要认真研读本书,参考书中的实例,遵循规范的流程,系统总是沿着最速下降路径平稳快速收敛、自动更换玻璃,得到符合设计指标、结构紧凑、成本合理的设计结果。 第二版增加了长工作距平场复消色差显微物镜、大孔径卡塞格林物镜、宽带连续变比扩束镜和高清晰度变焦物镜的设计,提供了公差设定和图纸绘制的规范。在应用光学部分,推导了衍射极限系统离焦点扩散函数的解析解??合流超几何函数,提供了贝塞尔函数型椭圆出瞳公式,分析了广义焦距
“物理学大题典”是一套大型工具性、综合性物理题解丛书。丛书内容涵盖综合性大学本科物理课程内容:从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近代物理到“四大力学”,以及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综合性大学全部本科物理学内容。丛书涵盖面宽广、内容新颖、注重物理、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和科研相结合。 《光学(第二版)》共3章,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其中波动光学的内容有干涉、衍射和偏振。
本书强调抽象的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内容涉及多项式、本征值、本征向量、内积空间、迹与行列式等。本书在内容编排和处理方法上与国内通行的做法大不相同,它完全抛开行列式,采用更直接、更简捷的方法阐述了向量空间和线性算子的基本理论。书中对一些术语、结论、数学家、证明思想和启示等做了注释,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加强了读者对一些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 本书起点低,无需线性代数方面的预备知识即可学习,非常适合作为教材。另外,本书方法新颖,非常值得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全套教程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和《习题指导》。 《光学》一书包括光学导言,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共计6章,并配有106道习题.本书以波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深入地分析讨论了波动光学的典型现象、其特性和广泛应用以及近代以新视角新思路开发出来的崭新物理内涵和别开生面的新应用,阐述平实而富于启发性.本书崇尚结构、承袭传统、注重扩展,精心于学习方法的引导,是一本较好的通用教程,大体上与讲授30学时相匹配,适合于理、工、农、医和师范院系使用。
本书从光量子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全面介绍了当前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光生物现象(如光合作用、结构色、视觉等)和重要光学技术(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多光子成像、光遗传学等),尤其重点介绍了色觉、单光子视觉、视信号转导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视觉过程的光物理特征。书中主体部分注重定性论述,辅以简单定量计算,使一般读者都容易领会基本物理图像;书中进阶部分则对光量子的物理理论给予了必要介绍,供具备较好数学基础、希望对光的本性有更深刻了解的读者参考。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代X光束线在同步辐射光源建成,预示着X光科学新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光源已经可以产生能够覆盖整个X光波段、并具有偏振和高能量分辨特性的高亮度光束,许多学科的大量现象均可以用X射线技术进行研究.本书就是X射线物理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教科书. 作者从物理学家的视角,讲述X射线产生的基本物理原理、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特性的各种应用等重要内容.本书抓住X射线的物理本质这一关键点,选题基础系统,配有大量图解,结合实验实例,讲解简洁清楚.学习本书内容,能够掌握现代X射线应用的核心,对于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同步辐射用户尤其有用. 全书共分9章,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第1章给出全书轮廓,描述X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原理. 第2章介绍各种X射线光源.第3章介绍X射线在界面的折射和反射. 第
本书共分十二章:章是总论,第二章将建立起非线性光学的宏观架构,亦即对非线性极化的产生,表示方式及其特性作统一的宏观描述,并导出用以计论在介质中光波之间相互作用的所谓耦合波方程。第三章是以分立能级体系为对象,讨论如何获得以电子过程为机制的非线性极化率的微观表示。这两章是了解以后各章的基础。接下来的两章将讨论二阶变频和参量效应。其中,第四章着重在传统晶体;第五章除介绍非线性系数测量外,着重在光学超晶格和光感生光学非线性的讨论。介绍三阶非线性光学过程用了三章篇幅。其中,第六章讨论三次谐波与四波混频;第八章讨论光感生折射率变化及与之有关的效应,包括光克尔(Kerr)效应、光感生偏振态变化、自聚焦与自相位调制、光感生光栅及光学双稳行为等;而第七章则介绍在四波混频共振增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波混
本书为光子晶体领域的经典教科书。第1章对全书进行了综述。第2章描述了混合介质系统的宏观电磁理论,证明描述磁场的方程是哈密顿方程。基于此事实,第3章对磁场行为做出了描述。第4~6章分别研究了一维、二维、三维光子晶体的电磁特性,阐述了光子带隙的物理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电磁现象。第7~9章研究了一维周期介质波导、二维光子晶体板和光子晶体光纤。第10章阐述了时间耦合模式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应用设计,还描述了光子晶体中的光学现象,如折射、衍射等。本书附录部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基础知识。
《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上册)——拉曼光谱学基础》译自张树霖教授应Wiley出版社邀请撰写并在2012年出版的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一书。为更好适应不同基础读者的不同需要,本书将原书的上、下两卷分上、下两册出版。上、下两册分别着重于阐述拉曼光谱学的基础和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上册主要集中于拉曼光谱学的基础,致力于给初涉该领域的学者对拉曼光谱学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和明确概念。而涉及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方面的内容将留待下册介绍。
本书深入讲述了热力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通过对热力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帮助读者了解热力学从古典到现代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相关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热力学在自然界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涉及温度、能量、熵、化学势等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辐射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涨落、相对论热力学、新陈代谢等方面。本书可供大学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供热爱自然科学、科学史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W.Demtroder教授撰写的两卷本激光光谱学教科书的第1卷。这套教科书伞而地介绍了激光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详尽描述了激光光谱学当前研究的伞貌。作者多年从事激光光谱学的研究工作,对学科前沿动态了如指掌。伞书的文笔简练、叙述翔实,更配有大量插图和实例,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 第1卷介绍了激光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在简短的导论(第1章)之后,概述了光吸收和光发射(第2章)以及谱线的宽度和形状(第3章)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光谱仪器(第4章)和激光器(第5章),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为深入理解激光光谱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2卷具体介绍激光光谱学的实验技术、最新进展以及多种应用范例。
光电仪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现代 科学技术领域,设计和研制这些高精度的光学系统是我国光学研究领域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本书介绍了光学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方法和像差理论知识,采用各种像质评价方法来评价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②光学自动设计原理和程序, 为流行的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使用方法;③各类典型光学仪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理解这些光电仪器设计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学习光学设计的像差理论和像差校正方法、掌握 上流行的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对于光电类研究人员是 必要的。本书适合从事光电仪器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阅读,适合光电类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着重介绍量子光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并对相关的前沿课题进行了适当讨论。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场及其量子化,量子相干态、压缩态,光场的相干性及其干涉,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热库系统及主方程理论,朗之万方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非马尔可夫系统,光学谐振腔系统,光力耦合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适当的地方插入相关领域和课题的介绍,如光子波函数,纠缠光源的干涉,Rabi模型的精确解,超辐射相变,非马尔可夫系统的度量及验证,简并光腔中的拓扑物态模拟等。
本书从光散射理论的起源到当今高科技的最新应用技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弹性光散射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主要应用。本书主要以生物细胞为应用对象,详细介绍散射理论(Mie散射、Rayleigh散射、衍射),生物细胞的建模方法及其近似散射理论,细胞散射特征分析,多体散射及其特征反演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方法,透射光细胞相位成像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基于光散射理论下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尿沉渣检测技术、粒度分布分析仪等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