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本书为测量学的实验指导托,全书共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为测量学的实验须知,第二部分 按照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列出了22个实验项目,介绍r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方法以及应达到的要求等,其中还介绍了*的先进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本书可用作土建类专业师生的测量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供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对当今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30多年来防震减灾科学认识和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的“实战”检验。严酷的现实再次告诫我们,目前人类对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离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仍相当遥远。成功的地震预报固然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员的伤亡,但难以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因此,在现阶段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在震灾防御、监测预报、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方面做到统筹兼顾。 神沼克伊教授是日本著名地震学家,也是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他曾多次造访中国,与我国同行开展多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出自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作为一位地震学者的责任心,面对惨重的灾难,就在汶川地震后不久,神沼克伊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野外和室内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安排了20学时的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标本(包括钻井岩心和野外样品)的观察和描述、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和编图、沉积相解释和编图、野外实习路线考察、岩石薄片观察和描述、粒度分析方法等。 本实习指导书针对当前沉积学在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和需求,是在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该实习指导书参考和引用了邬金华(1991)“沉积岩石学”实习指导书和操应长(2002)“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部分成果,在此表示感谢。通过实习,要求达到以下4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水文与地貌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教材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水文与地貌教学大纲,由多年从事师专地理教学的同志编写的。 对于如何进行自然地理的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倾向性的意见:一是将自然地理分设为地貌学、水文学等部门自然地理课程;二是将所有部门自然地理合为普通自然地理一门课程进行教学。但因受自然地理教学内容、深度、课时数等局限,这两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都会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本教材作了一种新的尝试,将水文学与地貌学合为一门课程。这不仅有助于反映水文与地貌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又可避免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和疏漏。 本书较全面地涉及了水文学与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较好地处理了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紧密联系,适当地引用了一些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并注意了中学地
中国是世界*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权威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本书为丛书中“林业开发与利用系列”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沙地造林种草技术、工程防沙治沙技术、综合防沙治沙技术、沙区能源开发技术等知识。本书可供乡镇干部、治沙工程人员阅读。
台风,因其威力无比,危害巨大,曾使全球无数国家和地区遭受重大灾害,让无数人丧失生命;台风,曾给不少部队的行动和武器装备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损失。近年来,影响我国的“云娜”、“海棠”、“麦莎”、“卡努”、“达维”、“碧利斯”、“格美”、“桑美”等台风,给人们留下深亥4的记忆乃至伤痛。 数十年来,科学家们和专业保障人员潜心分析、研究、监测和预报台风,既从监测手段的完善方面努力,也从分析预报方法的改进方面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进步。但是,由于台风的产生和演变十分复杂,台风的预报水平还不是很高,这种状况与各级领导、广大群众以及军队官兵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关注台风》浅显地回答了有关台风的若干问题,包括台风知识,台风和飓风的联系、区别,台风的成因及利弊,影响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台风概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简明手册》是《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是姊妹篇,针对一年级学生实习使用。教材的出版是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原地质系普教研室、地学院地质学教研室、地古教研室和构造教研室老师们20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经编委会委员们的辛勤劳动编者而成。它是中国地质大学“211”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的子项目“北戴河实习基地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之一,加强了实过程中文、自然环境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等教学内容,突出了“快乐地质”的内涵。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岸线漫长、资源丰富、仅大陆海岸线就长达18000多公里,是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场所,为保障沿海有关事业的发展,国家海洋局组织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洋分局,将沿海五十个海洋水文气象站,从1960年至1979年共20年观测的水文气象资料中,整编为北海、东海、南海水文气候志三册,本册是《东海水文气候志》。可供沿海各级党政机关、企业、事业、科研、教学和军事部门参考使用。
本标准是根据GB/T 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是为满足数字化测绘生产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中对1:10 000、1:5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及产品分发的需要,参考了国家测绘局1998年7月编写的《一九九八年数字化生产技术暂行标准》(附录),根据目前生产技术水平制定的。
风、雨、雪、冰雹、闪电、雷,它们都是如何形成的?气候这架机器又是如何运转、将天气变化得每一天都不一样?在大气层中的旅行使得人们可以发现各种天气现象的秘密,了解它们都是怎样运行的,有些什么规律,又该怎样正确观察并预测天气情况。
本标准代替GB/T 3460-1982《钼酸铵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3460-1982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MSA-1和MSA-2两个牌号增加了Bi、Sb、Cd杂质元素指标,MSA-3增加了Cu、Mn、K、Na、Ca杂质元素指标。 ——MSA-1牌号对Al、Si等元素指标进行了调整,MSA-2牌号对主要杂质元素K含量指标进行了调整,MSA-3牌号对Al、Fe、Mg、Ni等元素指标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金堆城钼业集团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伟、易小明、李宪平、杨建国、刘铁梅、张江峰。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次修订。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基础中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分析步骤和研究技巧,本书的思想实质上是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的具体化和实用化。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有:实习的工作方法、实习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法、野外实习的项目与要求、内业实践的项目与指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书尾的附件给出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以供实习者学习中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提升。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地球物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