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的《测量学》和测绘工程专业的《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之配套教材。全书包括实验课的一般要求、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项目设置按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前沿性实验安排实验内容,注重科学、先进的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本书主要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和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及测绘工程等专业作为测量学和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实验教材。其他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可根据其教学内容、实验学时数以及设备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
本部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当前的技术特征对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源包括数字航摄影像和胶片航摄数字化影像)的测图与成果生产进行了技术约定和作业过程指导。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标准规范为GB/T 12341《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0《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本部分只针对目前测图生产应用各类新技术后工艺、技术、生产作业等方面发生变化的部分。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是《工程测量学》的配 套教材,包括习题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两大部分。习 题集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 题五类题型,其中的问答题与《工程测量学》教材上 的思考题不同。上述五类习题都有完备的答案,可帮 助教师备课、答疑和作为考试参考,仅提供给需要的 教师选用,个别章节还有计算题和编程题。实践性教 学环节含曲线测设课程设计与实习、测量机器人演示 性实践教学、陀螺经纬仪全站仪演示性实践教学、集 中教学实习和综合课程设计几部分,可供各学校参考 选用。后附录中收录了两个学生的集中实习报告和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以参考。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由张正禄编著。
本规程是根据我国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的检定需要,结合国内外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目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本规程按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CH/T 8018—2009《伞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检定规程》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和内容完善,主要增加了引言和概述(见第4章)部分内容。
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难,发表慢、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必需的。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共分7章,第1章对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测绘科技论文的特性和分类,以及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进行了概述;第2章分析了测绘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例分析了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第3章主要分析了科技论文写作前的选题和构思;第4章是《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的重点,主要讲述了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中图、表、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第6章论述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逻辑表达方法;
《中大网校·2013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解析三合一精品试卷:测绘综合能力》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大纲,指导性强:本套精品试卷严格依据大纲编写,涵盖大纲要求的全部考点,重点、难点在《中大网校·2013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解析三合一精品试卷:测绘综合能力》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2)题目新颖,解析详细:作者精心挑选并编写了大量的模拟试题,这些试题以2011年真题为模板,在出题角度和深度方面模拟真题,并解析详尽,有利于考生掌握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3)包含真题,实用高效:本套试卷包含*的考试真题,帮助考生熟悉真题考查范围,使考生在复习时能够准确地把握考点,增加考生实战经验,使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重点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与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全站仪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标准代替GB 7930—1987《1:500 1:1 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本标准与GB 7930—1987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 ——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 1.1—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原标准1.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 l8315执行。 ——对原标准1.1.2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按GB/T 20257.1执行。 ——对原标准1.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 20257.1执行。 ——对原标准1.4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 6962的规定。 ——对原标准1.6进行了修改,按CH/T 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在原标准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摄影处理。 ——对原标准8.1进行了修改,航测内业
本书涵盖了测量放线工操作中常见的方法。内容包括建筑识图基础知识、工程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竣工总平面图编绘及安全操作和测量指挥信号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以测量放线工种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语言简洁明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及记忆。本书适合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及技术指导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本书是测量学或工程测量的实验实习课教材,共分三部分:部分为测量实验实习基本要求,包括测量实验一般规定、测量仪器使用规则等;第二部分为测量实验,包括24个课间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含实验目的、实验计划、实验仪器、方法步骤、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实验报告、练习题等八个方面;第三部分为测量实习,阐述了集中测量教学实习的目的、计划、内容、方法、要求、成果整理和实*结等。每个实验及实>--j后均附有测量记录用表,测量时可在表上直接填写。 本书可与有关《测量学》、《工程测量》教材配合,作为高等院校土木、交通、水利、规划、农林、环境、地矿等专业测量实验课与实习课的教学用书。
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作者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对GPS技术从理论角度作了详尽的阐述,主要内容有:概论、卫星大地测量基础、GPS系统的信号和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及误差分析、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P控制网的建立、GPS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和GPS精密定位定轨概述等;还介绍了同济大学研制的TGPPS(4.0)软件系统,供使用者参考。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可作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在测绘、交通、城建、国土管理、水电、地质、采矿等部门从事GPS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变形观测技术》由邹自力和熊助国主编,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变形观测系统的设计、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变形观测资料整理与变形分析、几类典型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采集自动化、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等内容,并通过许多有特色的实例,对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这些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变形观测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变形观测技术》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可供实际测量工作者、建筑工程设计等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代替GB/T 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本标准与GB/T 1426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标准进行修订; ——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了1:500、1:1000、1:2000和1:250000、1:500000、1:1000000六种比例尺; ——删除原标准第3章中“地形图修测”、“全面修测”、“局部修测”、“快速修测”等术语,增加“地形图更新”、“动态更新”、“定期更新”等术语; ——缩短地形图更新周期,并作为资料性附录; ——原第4章与第5章合并,删除全面修测、局部修测、快速修测方案,增加动态更新、定期更新、重测更新、修测更新、修编更新的规定; ——删除了原第6章修测作业方法中有关传统的作业规定; ——在原第7章地形图修测时图面
本书由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和组织编写,是测绘工程专业高职专技术基础课教材。随着现代测绘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测绘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测图技术已取代了传统的白纸测图。全书共分十章,内容是以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和地图数字化为主线,从数字测图系统、计算机地图绘图基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和成图方法、地形图的数字化等方面阐述了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方法,同时介绍了数字地形图的应用、数字测图软件应用等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可供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