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全书共分十章,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和应用。内容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遥感技术系统和遥感发展历程,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遥感平台及其运行特性,遥感图像处理基础,遥感图像校正的原理、方法和过程,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基本思路和解译过程,遥感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及遥感信息的变化检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后介绍了当代遥感技术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遥感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这本《GNSS边坡监测与变形分析》主要介绍了作者刘志平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GNS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高边坡变形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GNSS定位数据处理基础、整周模糊度估计、单历元变形监测方法、非线性变形预测与变形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所阐述理论方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全书以GNSS变形监测信息提取与高边坡工程变形分析为主线,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体现了原理方法与应用实践并重的特点。本书可供地学领域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学习“GNSS变形监测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教学参考书。
《数字摄影测量学(第2版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由张祖勋、张剑清编著,本书系统讲述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测图(数字测图)的方法:数字地面模型的理论与应用;数字影像基础;数字影像特征提取与定位;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数字微分纠正;新型航空摄影测量传感器及其数据处理和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全书分为两篇十五章,每章附有思考题,有关基础知识则列入附录。《数字摄影测量学(第2版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反映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新发展与水平,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类专业学习了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基本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影像信息提取专业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插值计算,回归与拟合分析,抗差估计、有偏估计及拟合推估,时间序列分析,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空间信息统计学基础。修订去掉了部分过时的内容,充实了有偏估计、半参数估计和整体小二乘平差、拟合推估等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并增加了新的方法。各章附有相关例题和习题,便于读者的理解。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常用近代数据处理的实用性,且着眼于现代测绘技术及其发展的需求,充实新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测绘和相关学科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阐述了空间数据库技术,论述了数据获取及处理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法及评价等;后以“天地图?辽宁”为例,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及部分功能模块,使读者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体现形式及用途。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测绘类、规划类、环境类、农林水利类、遥感类、地学类等本、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用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
为配合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研究组精心策划,邀请省内外测绘业界专家、著名学者和广东省测绘学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培训专家,根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12版),研究资格考试趋势,结合广大考生实际,组织编写了这套《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2012版)系列辅导教材。 本套教材设计全面,分为三本辅导教材《测绘典型案例分析》《测绘综合能力强化》《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详解》和两本分类习题集《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题解析》《全真模拟考试习题集》,旨在增强考生实战经验、提高考生应试能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考点涉及的各部分知识,有“同步训练”、“模拟题与答案”、“典型案例”、“真题详解”、“强化训练”和“自测习题”等内容,全面覆盖大纲,同时结合2011年考题中出现的“重点、难点
本书讲述常规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常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选点、造标、埋石,全站仪、水准仪结构及其观测操作方法,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及控制网的外业计算和控制网平差。书中内容注重了与时代的同步。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测绘专业或测绘有关专业学生作控制测量学教材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讲述常规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常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选点、造标、埋石,全站仪、水准仪结构及其观测操作方法,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及控制网的外业计算和控制网平差。书中内容注重了与时代的同步。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测绘专业或测绘有关专业学生作控制测量学教材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在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武汉大学组织、五位院士领衔编写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通用教材。该书简明介绍了当代测绘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十一章,包括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空间定位与导航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学习专业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测量学的基糾既念、理论、技术与方法,侧重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工程应用。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角度、长度、高差测量,测量误差基础理论,工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等测量学基础內容。在保证测量学基础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力图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与当前工程实践符合的测量技术方法,详细地阐述测量学的工程应。用问题。 本书內容宽厚。体系完整,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测量新技术在工程实践申的应用,内容详尽。不仅适合作为测绘专业基础课程或非测绘测量专业教材佳用,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的人士参考。
本标准代替GB 12409 1990《地理格网》。 本次修订参考了美国FGDC—STD-011-2001 United States National Grid和英国British nationalgrid reference system等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莉、朱秀丽、曹五丰、陈子丹、苏山舞、曾澜、何建邦、黄坚、李浩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2409—1990。
本书从本体的定义、类型、基本元素、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和构建工具分析了本体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本体的基本方法,把本体构建方法划分成概念获取、关系获取和形式化三个部分;运用组词规则、N-gram、互信息、信息熵、加权等算法研究了领域本体的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的提取方法;运用Jena工具研究了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方法。作者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反复实验,针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用用,并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改进,终提出了一套构建本体的通用方法。后,本书以测绘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用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是一本系统讲述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专著。
本标准代替GB 7931—1987《1:500、l: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本标准与GB 7931—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GB/T l.l—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8个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地形图的规格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修改了调绘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空间统计分析初步、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投入产出分析、AHP决策分析、*型决策分析、地理网络分析等。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与应用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既是本书成稿的基本原则,也是本书一个鲜明的特色。为了便于教学,本书还附带一张光盘,其内容包括两部分:部分为电子教案,第二部分为上机实习素材。 本书是地理类、区域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人口学等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同时对于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矢量地图数字水印技术研究》从数字矢量地图的内容特征出发,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矢量地图水印关键技术。内容涵盖数字水印基本理论、数字矢量地图基本特征、基于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身份验证的水印技术。 《矢量地图数字水印技术研究》内容简练,通俗易懂。既可供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师生使用,又可以作为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设计参考书,也可供对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数字地图水印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普通测量学》介绍了水准仪及水准测量、经纬仪及角度测量、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数字化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基本知识、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为了适应现代测量学的发展,对GPS测量、电子水准仪及GIS等目前广泛采用的测绘仪器、技术也做了介绍。本教材是为大学本科非测绘专业学生学习测量学课程而编写的,适合于土木建筑类、水利类、资源类、农学类、林学类、管理类、园林类、规划类本科学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