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现代测绘技术简介。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本书阐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原理和主要方法,覆盖了光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本书以图像的获取和存储、图像统计和描述、图像显示、图像校正、图像变换、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和遥感信息提取为纲,以 理论-方法-应用 为目,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本书系统地介绍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教材在强调掌握有关课程知识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测绘理论、技术和新型测绘仪器的应用方面等实践技能内容。该教材适合作为所有工程类测量学的教学,以及测绘科技人员自学测绘新理论和新技术。
本书围绕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处理方法、质量控制、数据集成、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服务与应用这一主线,在回顾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地理空间数据来源分为实测数据源和派生数据源,构建了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体系。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从空天遥感到地面实测、从对陆地探测到对水下探测、从实地调查到既有数据再利用及新型传感器网络等多种空间数据获取手段以及由此采集包括水下地形在内的基础地理数据、自然和社会经济等专题数据、三维场景模型数据的一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阐述了在典型空间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和更新以及数据安全服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以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水利普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简要介绍了其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基本方式。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适合遥感、测绘、环境监测、军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GNSS卫星导航信号质量评估方法》围绕GNSS卫星导航信号展开论述,系统地阐述了GNSS信号评估的基本理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手段和评估判决指标等;针对卫星导航信号常见畸变产生机理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并结合理论仿真搭建评估系统平台进行实测数据验证,*终设计开发了一套完善的信号质量评估软件,实现了信号质量的全方位多层次评估。 《GNSS卫星导航信号质量评估方法》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导航卫星系统信号设计及接收处理等方面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或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书中提到的诸多技术和研究方向,亦可作为硕士或博士生的研究课题之用。
本书是对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SDK的介绍,也是对北斗YNCORS接口设计和天地图 云南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封装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在书中试图对底层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剖析,阐述SDK的分析、设计、开发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详细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下使用SDK的过程和要点,包括SDK架构、主体功能设计、开发环境搭建、功能接口说明和应用开发案例。本书可作为高等校院测绘、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移动地理信息应用设计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并可供从事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开发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促进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安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测绘专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测量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形状的确定和地面点的精确定位。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的概念、任务、分类及发展史;现代大地测量数据获取技术,如地面边角测量技术、空间测量技术、高程测量技术、重力测量技术等;测绘基准和国家测绘控制网;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参考椭球数学性质及椭球投影变换;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事测绘生产与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 3S 技术与集成》是南京大学"985学科建设 项目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地理教学丛书的组成部分。本书基于 3S 集成的基本原理,首先系统介绍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及 3S 技术集成的基本内涵;然后根据 3S 集成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分别从 3S 参数的地学特征表达与时空特征的兼容性、技术方法的互补性及应用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论述了 3S 集成的学术思想与技术实践。内容共分九章,第一章介绍 3S 技术集成的概貌,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从地球信息的实时获取、定位导航及管理分析的角度论述与 3S 技术集成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五章至第九章则分别从 3S 参数集成、技术集成及系统集成的角度重点论述 3S 集成所涵盖的关键技术与实现过程。 本书紧跟 3S 技术发展的步伐,内容新颖丰富,知识
本书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部分主要介绍现代 测量体系的定义、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概述当前 和 的现代 测量体系发展态势;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其他发达 现代 测量体系数字化发展情况;第四部分详细阐述我国数字测量理论研究现状、数字测量技术前沿发展概况等,系统地总结现代 测量体系对我国航空、石化、电力、能源、交通五大领域的突出贡献;第五部分在充分梳理我国现在先进测量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第六部分提出了支撑我国现代 测量体系构建的重点保障措施,以及发展现代 测量体系数字化的对策及建议。
明末,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天文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转变。这场转变涉及天文学理论、仪器制造、历法推算以及天象观测等方面。学界相关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天文学为参照考察中国天文学或中国天文学转型。本书从宇宙论、计算与观测相互关系这 文学的内在理路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的考察,包括望远镜、岁差、节气注历的改编、圭表测影、日躔十二宫(次)算法的转变、明清岁次历书的变革等,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