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我们翻过大山、穿越河流、听着风的声音、读着岩石的故事、感触着生命之源……慢慢吸收着大地灵气。我们会发现,原来地球是这么有吸引力。 地理馆长为我们特别定制的知识链接,会让我们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奇哦!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领会GB18306-2015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意义、相关概念、编制原则、技术特点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实用信息,北京市地震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话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一书。《话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内容科学、概念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政府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阅读使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对当今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30多年来防震减灾科学认识和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的“实战”检验。严酷的现实再次告诫我们,目前人类对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离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仍相当遥远。成功的地震预报固然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员的伤亡,但难以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因此,在现阶段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在震灾防御、监测预报、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方面做到统筹兼顾。 神沼克伊教授是日本著名地震学家,也是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他曾多次造访中国,与我国同行开展多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出自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作为一位地震学者的责任心,面对惨重的灾难,就在汶川地震后不久,神沼克伊
特别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唐春安教授在沙龙主题发言中提出了有关地球演化的“锅盖效应”模型,引起了多数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唐春安教授基于热力学、物理学和岩石力学基本原理,对地球演化和全球变暖机理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提出了地球的热平衡方程并对地球演化进行了逻辑推演。他将地球诞生初期熔岩海洋冷却形成坚硬地壳的过程比喻为逐渐变冷的火锅被盖上“锅盖”,而处于地壳封闭下的地球在温度积累过程中造成的地表大龟裂则是地球演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他认为地球演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地球热能在冷—热周期不断转换中渐进衰变的历史。地壳与地幔物质在热平衡条件下的不断相互转化,诱发了一系列以升温与冷却、膨胀与收缩、熔融与凝固为特征的地表变迁史。全球变暖是地球演化的热周期的必然。 多数与会专家在围绕主题发表自己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