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电过程与日地关系》从大气电磁过程及其与太阳活动参数的耦合角度来研究日地关系,首先介绍相关统计事实,然后从全球电路概念讨论耦合机制,即太阳活动是如何通过对全球大气电参数的调制来影响天气气候。书中还讨论了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的化学过程及其与天气气候之间的可能联系。最后还讨论了银河系、太阳和地球(外层大气和内部地核环流)之间的一种磁耦合机制。 《大气电过程与日地关系》在“日地关系”研究领域中为读者提供一个平台,适合该领域研究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收集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90余个,全书共分为10篇36章。篇介绍了天气分析基础与常用物 理量,第二至第十篇依次介绍了稳定度与稳定度指数、有效位能、与垂直风切变有关的量、不稳定能量储存机制、触发机制、热力学与动力学量组合参数、强对流天气指数、锋与锋生、压能、旋转风与辐散风。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各个物理量的概念、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并给出部分物理量的使用范例和说明。书中收集的天气分析物理量较为系统和全面,特别是收集了多个近年发展的用于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参数和指数。本书可供气象预报员及科研人员参阅,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和工具书。
本书题材为文化,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翻译,促进广大读者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结合飞机驾驶需要,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和天气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了大气环境和天气过程对飞行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飞行气象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对充分运用气象条件、避开不利天气,提高飞行效益,顺利完成飞行任务是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是为运输机飞行人员、航管人员编写的,可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课程使用,也可供气象人员、飞行保障人员阅读参考。
对千千万万物种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来说,气候变化无疑是一道催命符。 本书作者系新闻记者,他历尽艰辛,万里行程,足迹遍布欧亚非。从达尔富尔种族屠杀到北极圈冰川融化,从佛罗里达珊瑚礁群死亡到沿海岛城深陷萧条,从卡特里娜风灾到新奥尔良保险费用激增,从意大利海龟生态恶化到发达国家移民风潮……他藉由对过去、现在、未来事件的深入探访,以及对气候灾难现场的手报导,向我们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超越环境与天灾,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保险业、酿酒业、航运业,就连公共卫生、地方选举等等,都和气候变化脱不了关系。 纷纷扰扰的哥本哈根大会已落下帷幕,而气候变化的警钟却长呜不止。气候变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明日之事,而是息息相关的切肤之痛。如果不思改变,我们终将自食恶果。
本书题材为文化,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翻译,促进广大读者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具有的出版价值。
想一想我们居住在一个星球上。不是我们曾经住过的那个舒适、大家都认为其环境来得理所当然的地球,而是一个在现实中极地没有冰雪的地方,一个火山肆虐、大海恶浪滔天、飓风卷土裂地、热浪焦灼难熬的地方。 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一个异化的地方,一个异化的星球。 它需要一个新的名字——Eaarth。 20年前,比尔·麦吉本通过他的本著作《自然的终结》向世人提出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早警示。现在,他坚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迟疑得太久了。剧烈的变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已经逐步展开了;我们曾经熟知的星球正在以融化、旱化、酸化、洪荒、野火等各种人类从未目睹的方式被损毁。我们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制造了一个貌似很熟悉,但是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的异化的地球。因此,我们还不如将它重新命名为“Eaarth”。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节气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由来、相关民俗,引经据典,娓娓道出中国古人的智慧,把节气和农事、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还涉及适季美食、科学养生等相关内容。
本书讲述了雷电、防雷标准、接地、防雷器件等理论知识及实用技术,涵盖了从防雷理论到建筑物防雷设计、施工的主要内容。因考虑到各类读者群的需要,在本教材的章对建筑与建筑构造作了概述;第三章、第八章中综述了防雷标准与防雷设计规范;附录部分还提供了大量有关的技术参数和指标,便于随时查阅参考。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书配制了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使传达的信息更为明晰。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雷电防护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台站、通讯、建筑等部门从事雷电研究、雷电防护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