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气象卫星红外资料进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所涉及的资料质量控制、同化及正则化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篇,介绍了卫星红外资料广义质量控制,包括亮温重构、通道选择、异常值剔除、偏差订正、云检测等。卫星红外资料非高斯广义变分同化理论探索及应用。第二篇,介绍了基于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的卫星红外资料反演降水、资料不连续融合、台风主导云系识别与追踪及未来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卫星遥感相关专业辅助读本,对于从事卫星红外资料定量化遥感应用及服务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人员也是较好的参考书。
本手册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为基础,结合我国业务中不同站类、不同观测方式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观测业务要求、观测与记录、气象报告、应急加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本手册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编,通过举例、补充注释等方式对业务技术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旨在为综合观测业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气候政策,并就中国低碳发展提出一些概念、观点和建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对以下问题有所了解:中国、美国和欧盟各有什么样的气候政策?欧盟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路线是怎样的?欧盟在气候政策方面的领导力受到什么样的挑战?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了哪些贡献?如何对这些贡献进行定量评估?中国2020年碳强度减排目标意味着什么?低碳发展下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如何推动中国低碳发展?
本书是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植物遗传育种、植物病虫害防治、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环保、土壤、植物营养、农田水利、土地规划、水土保持、森保、林学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气象科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为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该书选择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气象、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和农业小气候条件为基本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基础、变化规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并介绍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农业生产活动对这些条件的反应以及趋利避害的途径。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环境、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本书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海洋和海岸带、人体健康等领域及各区域观测到和可能的未来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适应选择,可促进人们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措施,增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暴雨洪涝》包括中国暴雨和中国洪涝两个大部分,暴雨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暴雨和雨季的关系,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中国暴雨产生的物理条件,大尺度环流条件和天气系统,暴雨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及历史重大暴雨个例分析;洪涝部分对洪涝灾害的定义、标准、发生发展规律、影响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历史重大洪涝灾害进行了介绍。《暴雨洪涝》内容丰富充实,不仅全方位地对有关暴雨和洪涝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而且对涉及到的原因、机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其涵盖了至今的科研结果。 《暴雨洪涝》作为一本高级科普读物,不仅适合决策者和一般公众阅读,而且适合各类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参考用书。
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球升温的始末。
本书讲述了雷电、防雷标准、接地、防雷器件等理论知识及实用技术,涵盖了从防雷理论到建筑物防雷设计、施工的主要内容。因考虑到各类读者群的需要,在本教材的章对建筑与建筑构造作了概述;第三章、第八章中综述了防雷标准与防雷设计规范;附录部分还提供了大量有关的技术参数和指标,便于随时查阅参考。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书配制了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使传达的信息更为明晰。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雷电防护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台站、通讯、建筑等部门从事雷电研究、雷电防护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集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90余个,全书共分为10篇36章。篇介绍了天气分析基础与常用物 理量,第二至第十篇依次介绍了稳定度与稳定度指数、有效位能、与垂直风切变有关的量、不稳定能量储存机制、触发机制、热力学与动力学量组合参数、强对流天气指数、锋与锋生、压能、旋转风与辐散风。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各个物理量的概念、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并给出部分物理量的使用范例和说明。书中收集的天气分析物理量较为系统和全面,特别是收集了多个近年发展的用于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参数和指数。本书可供气象预报员及科研人员参阅,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和工具书。
《现代大气科学丛书:现代气候学概论》共分四部分:(1)气候学总论:包括气候学学科的现状及中国气候,共两章;(2)气候变化: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重点是中国的气候变化,共两章;(3)短期气候变率与预测:重点讲述厄尔尼诺及季度气候预测,也包括海气相互作用及气候模拟研究,共三章;(4)长期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及预测:讲述了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又专门讲述了近年来才开始研究的十年一百年尺度气候变化,共三章。全书十章,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现代气候学的现状,重点是与中国有关的研究。但是气候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必要时,也介绍了国外的研究,以及气候学在世界范围的现状。《现代大气科学丛书:现代气候学概论》可供气象、农业、林业资源与环境等科技人员、干部阅读,也可作为有关院校
《现代大气科学丛书:动力气象学导论》全面、系统而简要地论述了动力气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性质、大气运动方程组、大气波动、长波动力学、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动力学、平流层动力学以及数值天气预报等。 《现代大气科学丛书:动力气象学导论》适于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有关院校气象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我国重大高影响天气气候灾害及对策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研讨的基础上,分别揭示了常常造成我国严重灾害的重要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原因;论述了它们的影响途径和致灾情况;分别对不同的高影响事件有计划性地提出了应对和防范的措施建议。《我国重大高影响天气气候灾害及对策研究》在提高人们对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认知,为应对、防御和减轻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带来的灾害及损失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本书不是第一个反对低碳的声音,但却是在时下中国,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对抗全球变暖论断的先锋之作。书中将会告诉你,以往深入人心的全球变暖学说以及低碳倡导存在巨大的争议,甚至根本不是真相。对于全球变暖,我们以往的常识中,逻辑链条貌似严谨: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更加显著→地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一系列灾难性气候接踵而至→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仿佛一切顺理成章,人类在毁灭地球。加之主流媒体近乎歇斯底里的渲染,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而本书会告诉您,这一切并不存在。人类太高估自己了,我们对于地球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现在还只能看着大自然在其固有规律下,沧海桑田地演变,我们只不过是这颗星球的匆匆过客。真正有能力影响气候的是太阳,地球的冷暖变化主要都来自这颗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