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气候变化充满恐惧的时代。孩子们排着队上街抗议,成年人则在反思生养后代是否合乎道德。环保活动家警告我们,地球正在面临 屠杀、死亡和饥饿 ,媒体则反复告诫读者,对于人类的未来 要担忧,要非常担忧 。 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像过去数十年间媒体、政客和气候活动家所极力告知我们的那样,是世界末日般的威胁。在人为煽动的巨大恐慌中,人们背离了科学的立场,在错误的应对之路上盲目前行。普通人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领导人则承诺实施耗资巨大的减排政策,但这些政策不仅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挤占了从温饱、医疗到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紧迫投资,压缩了后发国家以廉价化石能源实现经济繁荣的发展空间,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公。 我们当然需要解决全球变暖,但气候变化并非事关人类未来的唯一
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卷,收录竺可桢1916 1928年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书信等68篇,另有专著3种。这些文稿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史地学报》等刊物上。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 庚款生 ,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的首批社员,并开始参与《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过大量通俗科学文章。在中国科学社后来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也多有演讲和论文发表。 回国后的竺
吉祥图在中国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实用美学价值。本书针对中华传统吉祥图案的生存特点、思想内容和构成法则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收录了386个主题的吉祥图案,按汉语拼音排序,每个条目下平均3-5幅图片,并对该主题进行了诠释。作者引经据典,每个解说均有来源出处,全书共撰写图解说明20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吉祥图案资料数量优选,内容最翔实、准确、正规的大型图案资料工具书,亦是研究中国吉祥图案最可靠的参考用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为中华民俗爱好者,工艺美术、绘画及其爱好者,建筑、广告等装饰行业提供大量既可欣赏又可借鉴的参考资料。
《中华气象谚语精解》阐述了霞、晕、华、虹、雾、露、霜、云、雷、雨、闪电、冰雹、风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结构分类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对与这些天气现象有关的近300条经典气象谚语进行了解读,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气象谚语的科学内涵。《中华气象谚语精解》可供气象、水文、海洋、地震、林业工作者以及农民、渔民、气象知识爱好者参考。
金传达编著的《细说二十四节气(插图珍藏本)》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含义,二十四节气与天文、历法、天气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二十四节气与干支、八卦、阴阳五行的关系,讲解了由二十四节气延伸出的七十二候、社日、入梅和出梅、一二伏、数九、节气谚语和民俗知识。重点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叙述了各节气天文、气候、农事、谚语,并介绍了这些节气的渊源、传说、民俗风情、诗词、趣闻,以及顺时保健养生常识。书稿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便于人们全方位了解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
故事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我国古代经由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传统故事,本书从中选取了一些短小精炼又不乏生动情节与人物的小故事,主要有美丽曲折的民俗传说、想象奇特的神话故事、古代文人创作的志怪小说和传奇等,用现代人的视角做了精心改编,其中一部分故事为人们耳熟能详,而大多数故事都是被淹没在数以万计的古代笔记小说中并不广为人所知。本书配有大量精美插画,图文并茂,读者能从中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情节逻辑和是非观念,感受传统故事经久不衰的魅力。
本书对“新一代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收录了该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的技术和方法、软件涉及的各类技术文档及其说明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这本书对于农业气象和卫星遥感等相关领域的业务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农业气象与卫星遥感业务工作,以及使用好这套软件,无疑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对相关单位的广大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中国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取,但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完整的叙述和全面的研究,就像人们不能数清天上的星星一样。吴彤编著的《领袖科学家(王大珩叶笃正刘东生)》是一部为你讲述科学大师因创新方法而卓越的力作!请您走进科学大师,聚焦创新方法,跟大师,学创新!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7卷,收录1939 1940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9年2月4日,面对敌机侵袭的险恶形势,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发表题为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的演讲,阐述校训 求是 (Faith of Truth),须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翌日,宜山浙大校舍、学生宿舍等建筑即遭到轰炸而毁坏。竺可桢迅速向国内外通报有关情况,谴责日寇 灭绝人道,破坏文化 的罪恶行径。4月,成立迁校委员会,迁校问题成为本年工作的主题。11月,南宁失守后,浙大开始向贵州迁移。本年3月和9月,竺可桢两次赴重庆,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和处理
本书针对气候系统的观测数据具有非线性、多层次结构和非平稳性的特征,系统地介绍了动力学相关因子指数(Q指数)、启发式分割算法(BG)、经验模态分解(EMD)、复杂度和幂律尾指数等一系列处理观测数据的非线性时空分布新的理论和方法,及其*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气候突变的检测和归因、观测数据信息的提取与预测以及从某种程度上区分自然变率和人为变率对20世纪增暖的贡献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本书为从事与气候诊断和气候变化有关的研究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同时,也可供从事水文、地震、经济等其他非气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查阅参考。
科学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不容回避,保护气候的征程任重道远。人类要么在智慧和勇气中找到解决的方案,要么则只能等到亲身体验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并在难于再忍受下去的时候采取行动。但真正的风险在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人类必须在未来付出更大代价的风险和为长远利益而放弃部分眼前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本书从气候变化知识、温室气体影响、气候变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等六个层面的全方位分析,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推动公众参与保护全球气候的行动。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本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多哈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效与面临的挑战,紧紧围绕低碳城镇化这一国内热点问题展开论述,并配以大量的城市案例分析,力图为读者全景式地展示有关走低碳城镇化道路、打造低碳韧性城市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是一本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气候外交与谈判、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以及气候变化经济学分析于一体的综台性读物。
《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及观测方法,详细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并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做了介绍。《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共九章,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应用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功能、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其次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与算法,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其中天气系统的雷达基本图像识别、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的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是本书的重点;最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方向做了阐述。每章后都附有参考文献,以便于查阅和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