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中美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两个大国,缺乏任何一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以及两国的充分合作,都难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然而,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对于对方都存在许多误解、怀疑乃至不信任,对双方展开积极合作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有鉴于此,来自中美两位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试图站在自身和对方的角度,来解释中美在气候变化政策领域存在的差异,以促进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政策的更好理解,有利于两国的进一步合作。
《索引卷》是《中国气象百科全书》其他五卷的索引本,分为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条目英文标题索引、内容索引三种,其中条目标题共1626个,内容索引主题词共4600多条。由于《全书》其他分卷的内容各按其相关知识门类的体系、层次排序,为了方便读者分类阅读,《索引卷》还将其他五卷的目录也一起列出。
本书结合天气学基本原理详细叙述了天气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业务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气图分析基础知识,天气图分析技术,基本天气区、天气系统分析方法,天气图综合分析方法和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实习教材,也可作为气象、航空、航海、农林、水利、地理、环境等学科相关专业的实习教材和实习教学参考书,对相关部门科研、业务人员也有的参考价值。
《阳江市气象志》共分五编十四章。靠前编介绍了阳江市气象事业六十多年发展历程。第二编记录了阳江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自动气象站、农业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气象通信、气象科研和气象科普等气象业务工作。第三遍介绍了阳江“长夏无冬”的气候特点,整理、分析了阳江六十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发现阳江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气候资源。第四篇全面综述了阳江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规律及开展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做好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第五篇介绍了为阳江气象事业建设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领导、专家和优选人物。本志是阳江市靠前部气象专业志,为合理利用阳江气候资源和更好地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份科学依据。
利用河南省六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常规高空、地面资料等对20062013年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和分类图像整编。《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分析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图集》分为三章:章为河南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飑线等不同类型的雷达回波分类和结构特征;第2章为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短时强降水等不同种类灾害性天气雷达产品的分类分析及其典型结构特征;第3章为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对河南省典型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探空(订正)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典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 《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分析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图集》可以作为气象预报业务服务人员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的参考工具书,其中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信息和雷达观测图像也可作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14)》共分为六章,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13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二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三、四章分别从月和省(区、市)的角度概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第五章分析2013年全球气候特征、重大气象灾害及其成因;第六章介绍2013年中国气象局防灾减灾重大事例。本年鉴附录给出气象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和月、季、年气候特征分布图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部分气象灾情。本书比较全面地总结分析了2013年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影响,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文、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保险、人文、经济、社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每个节气选择江南城市中常见的一花、一树、一鸟进行介绍,讲述一种观察方法,安排一次观察任务,再介绍节气习俗和美食,引导公众观察自然、记录自然,了解传统民俗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