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全书用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知识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以翔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由陈久金著
《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是作者对二十四节气在自然研究、自然历史领域的文学性解读,其中有对古典时光的美好重温,有对人与天地万物共鸣的感怀,也有对当下人们幸福观的思考与重塑。
中国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取,但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完整的叙述和全面的研究,就像人们不能数清天上的星星一样。吴彤编著的《领袖科学家(王大珩叶笃正刘东生)》是一部为你讲述科学大师因创新方法而卓越的力作!请您走进科学大师,聚焦创新方法,跟大师,学创新!
本书通过讲故事,把你带入最牢靠的“情景记忆”,一起去认识星空。通过每个星座的“主星”、“标识星”和“形状星”为你讲西方星座故事;在“紫薇垣”里为您介绍皇宫的生活、去“太微垣”去认识政府机构、去逛“天市垣”,去和天下人做交易,讲中国星官的故事。本书不讲太多的天文原理,会直截了当地去认识星星。为此,我们还特地的为您设计了,代表您熟悉星空程度的“星霸”级别和“星霸”标志(勋章),1~10级“星霸”基本上是以您认识星星的个数来区分的。
通过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讲述巨震发生时的逃生、救援、避难与安置等内容
本书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对造岩矿物、岩石的感性认识,提高阅读分析地质图的能力,掌握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室内实验及课堂实习,主要包括常见矿物、岩石肉眼和镜下观察实习,课堂阅读分析地质图、绘制地质剖面图实习;二是野外实习,即北川老县城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三为附件, 即地质部分相关的基础资料及图表。
本书在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天然地震及钻井等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构造解析和地质建模理论,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南天山西段冲断带和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地质结构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并建立起研究区的构造地质模型,再现了两大冲断体系的空间结构和彼此叠置关系,为中、新生代的盆地演化历史提供了分析基础和初步结论。在浅层构造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天然地震资料的数据分析,完成了西昆仑(帕米尔)与南天山两大造山带深部俯冲和浅层推覆的空间大地构造模型。
《球面离散格网下的数字高程建模》由白建军、侯妙乐、孙文彬编著,本书以数字高程建模理论为基础,结合球面三角格网的层次性、连续性和近似均匀性等特性,将全球离散格网与数字高程模型地融合在一起,试图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全球一致性表达建立一种数学与信息模型。本书重点研究了顾及地形的椭球面离散格网多级划分及其变形分析、多分辨率连续地表模型建立、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层次存储结构和快速索引机制、基于球面三角格网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融合与压缩、多分辨率地形可视化,以及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在水淹分析中的应用等问题。 《球面离散格网下的数字高程建模》适合于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资源环境及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及科研院所人员使用。
《飞行控制教学实验设计与应用》主要针对飞行控制技术的实践教学,借助自研飞行控制开放综合实验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实验设备平台综合操作、实验报告分析等多样化方式,对其在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训练。《飞行控制教学实验设计与应用》从飞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建模、自然特性分析、典型模态的经典PID控制、现代飞行控制方法(特征结构配置)等内容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典型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流程及其应用。 《飞行控制教学实验设计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闯荡海洋/走向海洋丛书》作者吉国自1984年来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之后的数年里,参加过北海分局全部的大规模海上调查作业,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很远抵达了南极。本书以靠前人称,呈现出作者作为一名海洋调查的从业者的所见所得。读者在增长有关海洋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世界各地风情。
本书根据黔江1981-2010年30年翔实可靠的气候资料以及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大气成分资料对黔江生态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黔江拥有清凉舒适的宜居气候条件,清新怡人的优良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峡江峡谷美景,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努力建设“峡谷峡江之城,清新清凉之都,养生养心之地”,共同打造“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这一品牌。
本书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近期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而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气图分析的基本知识,用分折技术,诊断分析技术,基本天气、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天气分析实习和练习。
梁晓妮编写的《浙江省气象声讯服务手册》介绍了气象声讯业务的发展历程、浙江省气象声讯服务工作流程,并着重从声讯信箱的设置和声讯内容的采编两方面介绍了气象声讯服务业务的具体工作,用大量的例子分析了声讯信箱内容的采编加工思路、浙江省及其所辖各地市的特色信箱。《浙江省气象声讯服务手册》对于各地进一步规范气象声讯服务业务、提高气象声讯服务质量等具有借鉴意义。
姚秀萍等编著的《Q矢量原理及其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对Q矢量概念和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其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全书共分13章,依次介绍了:Q矢量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广义Q矢量;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湿Q矢量;c矢量;Q矢量分解;Q矢量在华北暴雨研究中的应用;Q矢量在梅雨锋暴雨研究中的应用;Q矢量在登陆台风降水研究中的应用;Q矢量在定量降水预报(QPF)中的应用。最后给出对Q矢量原理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的展望。 《Q矢量原理及其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业务单位和培训机构大气科学和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最优化方法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数学分支,本书是根据“工学硕士研究生最优化方法课程基本要求”为工科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编写的该课程教材,内容包括很优化问题概述、线性规划、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最优化方法、多目标最优化方法、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简介7章,每章内容着重阐明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也给出了很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并辅之以相应的例子和习题。 本书经“工科研究生课程指导委员会数学课程指导小组”评审,得到众多同行专家的肯定并加以推荐,评语为:“概念清晰,重点突出,选材针对性较强,理论分析详简合适,对于优化及其应用问题阐明清楚,便于教学,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漫画和动画并进的形式,介绍了龙卷和台风的相关知识。包括,龙卷和台风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在遭遇这些灾害时该如何应对等知识,带领少年儿童体验奇妙的气象之旅。漫画中拟人的动物形象,符合少年儿童的喜爱标准,在观看动画和漫画的同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播下防灾减灾的种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掌握了这些本领,孩子们既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还能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加以传播,惠及更多的人。
《暴雨洪涝预报与风险评估》分为两编:上编从灾害的定义出发,首先介绍了如何进行灾害风险识别,确定产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气象条件,然后基于气象灾害的预报分析了灾害影响范围,评估受灾害影响的灾体数量和价值量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下编为方法实践编,介绍了有关省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广州市城市内涝预报和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章国材等著的《暴雨洪涝预报与风险评估》可供从事气象、水文、地质的科技人员和防灾减灾的有关部门参考。
由张杰主编的《新疆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及执行摘要(2012)》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新疆气象局实施,共有30位专家参与了评估报告的编写。 《新疆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及执行摘要(2012)》包括新疆区域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影响评估与适应两篇,共12章。本书对《报告》中新疆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及原因、气候变化已产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可能影响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梳理和提炼,反映和展示了新疆区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和成果。 本书以《报告》全文为基础,凝练出新疆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及执行摘要,以供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决策部门在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时参考使用,也可供气象、水文、能源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