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本书是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以及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丛书之一,是中国海洋学会牵头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全书在回顾海洋科技发展史的基础上,展望了海洋科技发展与助推强国梦的关系,面向2049年展望了海洋资源类型,依据科技预测畅想了未来的海洋生活,就构建起适应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的支撑体系提出了建议。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本书适合从海洋开发与研究工作的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参考,以便找到发展方向;对海洋资源开发的人士也颇具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来海洋;对商务人士和投资者而言,从中也可找到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把握未来商机。
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包含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工作,2023年广东地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工作计划等四个章节,全面反映了2023年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目标和规划。
海洋生态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实验教材设置了基本技能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力求将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过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海洋生态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本书是针对海洋生物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所编写的参考书。本书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分析、海洋生物养殖调查和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和养殖综合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等三部分,围绕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基础知识内容,注重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让学生到生产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观摩并参与生产实践。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生物方向野外实习参考书,也可供相关学科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以*制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编著的一本理论教材。本教材共有十章,先介绍海洋气象学中的有关定义、概念,再详细论述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每章结合了海洋学和气象学相通的知识点来进行介绍,包括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海洋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适合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使用。
《中国区域海洋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成果,并以海洋基本自然环境要素描述为主的科学巨著。内容包括海洋地貌、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洋、海洋环境生态和海洋经济等。《中国区域海洋学》按专业分八个分册。乔方利主编的《中国区域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为 物理海洋学 分册,系统叙述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气候、海流、潮汐与风暴潮、海浪、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海冰、水团、水交换等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和运动状态。《中国区域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可供从事海洋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本书阐述涉及海洋科技发展的相关理论,分阶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科技发展政策,重点分析阐述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新发展。同时,梳理发达海洋 海洋科技进展,分析我国海洋科技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展望我国未来海洋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并提出促进未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7》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每年出版一册的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管理服务情况的资料性年鉴,全书中英文对照。本年鉴的统计资料范围为人们在海洋和沿海地区开发、管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的生产和活动以及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内容包括综合资料、海洋经济核算、主要海洋产业活动、主要海洋产业生产能力、涉海就业、海洋科学技术、海洋教育、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行政管理及公益服务、全面及沿海社会经济、部分世界海洋经济统计资料等十一部分。
《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裁判类案甄别与裁判规则确立》一书以法律适用统一为研究视角,对相关案例予以甄别梳理,明确法律适用争议焦点与分歧,深入解析裁判观点,确立裁判规则,形成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件特色、满足司法裁判需求的类案甄别分析模式和规则确立方法。针对海洋环境案件审理活动中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以及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争议问题、新类型或疑难复杂问题,依托检索平台,从收集到的海量类案中,聚焦海洋环境司法案件裁判观点,进行司法案例样本对比和司法案例类案甄别,着力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法治化,服务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
伟大的科学家狄拉克说过:“数学中的美,是一种无法付诸定义的特性,比艺术中的美具有更多的内涵,却难于为数学学习者领会。” 《美妙的数学》(插图珍藏版)以数学实例揭示数学潜在的规律,同时探索用美学原理指导数学创造和发现的途径。全书分成数,形,曲线,抽象,无穷等专题板块,图文并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以200余幅插图、数十条资料链接和名人语录,全面展现数学的丰富文化及其内在的美妙,引导学生去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研究数学美,创造数学美。 本书自2014年1月首版以来,得到读者的积极反馈和认可。此次改版升级为精装的插图珍藏版,不仅在内容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也在图书的装帧设计方面有显著提升。
本书是针对海洋地质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野外认识实习所编教程。全书共分为五章:*章介绍实习目地、意义、实习内容与要求;第二章介绍常见地质现象野外基本特征及其观察要点;第三章介绍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第四章介绍实习基地(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基本地理与地质背景;第五章介绍13条野外地质认识实习路线的基本特征及其观察内容,涵盖了常见地质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常见岩石类型(泥岩、砂岩、花岗岩、条带状混合岩等)、常见海岸类型(沙滩海岸、基岩海岸等)、常见海洋沉积地貌单元(沙滩、沙坝、潟湖等)、常见的海蚀作用方式(冲击、冲刷、溶蚀等)以及常见海蚀地貌形体(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槽等)。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也可供涉地质相关专业学生(诸如物理海洋学、近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本书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成果集成任务(908.ZC.Ⅱ-02)的成果,也是《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年初版、2001年英文版、2008年增订版)的延续与深入:是至今收录中国海洋物种最多、图文并茂的书;是外44家单位的112位专家共同劳动结晶。这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含28000余种物种,分上、下两册。下卷《中国海洋生物图集》,含1.8万物种的原色图或黑白图,分8册。按五界分类编排,与上卷的物种相呼应。供海洋、水产及涉海人员参考应用。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领域。这本创新的著作从欧洲文学批评当中诞生,它 了欧洲中心主义、探索了海洋文化史的形态和潜力——海洋文化史正是由 范围内的文献、口述传统和物质资料构建而成。本书各章汇集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学者的观点和专业知识,主要关注非洲—欧亚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探讨的主题包括:欧洲、伊斯兰世界和远东地区不断变化的对海洋的视觉表现;非洲—欧亚大陆周围海域的导航技术的发展;从奥特亚罗瓦到欧洲的各种文化对海洋富有想象力的投射;横跨中世纪非洲—欧亚大陆的海上和河流贸易网络的历史;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岛屿和海岸的历史;北大西洋和斯瓦希里世界有关捕鱼和吃鱼的考古学。本书并不试图为如何书写 加 化的海洋文化史提供明确的答案。它不是“ ”的中世纪海洋文化史,而只是“其一
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 并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在过去的几百年里,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自然灭绝的速率比历史上增加了1 000 倍。海洋哺乳动物、鸟类、龟类等海洋生物面临的灭绝风险正急剧上升, 渔业资源被彻底开发、过度捕捞或耗竭,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已成为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书在评估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力, 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并以大连庄河市作为典型案例, 构建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利用强度和保护政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