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制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编著的一本理论教材。本教材共有十章,先介绍海洋气象学中的有关定义、概念,再详细论述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每章结合了海洋学和气象学相通的知识点来进行介绍,包括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海洋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适合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使用。
本书研究了海洋能及海洋能产业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海洋能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国外海洋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了国外海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和特征,根据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系统构建原则,提出了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即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创新支撑子系统,阐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模型,阐释了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实证评价,使用UCINET6.0软件研究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主体子系统;研究了我国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子系统,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要素对
该书章首先带领读者领略中国海域的美丽壮阔,进而揭开美丽背后的沉重负担。第二章至第七章详细描述了海洋正面临的严酷危机,如赤潮、石油污染、红树木退化、珊瑚礁白化等问题。第八章,倡导大家团结起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助力海洋强国之梦早日实现。
本书的编写是以适应海水淡化行业对从事一线岗位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进行编写的。全书共七章,包括绪论、海水前处理技术、蒸馏法海水淡化、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其他海水淡化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 本书适合海水淡化行业,特别是一线岗位生产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海洋化工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共分7章,即绪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水化学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详细讨论了海洋资源的有关概念,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海洋资源的分类、各类海洋资源特征、成因和分布,开发利用及其特点。 本书是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者的参考书目,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海洋资源课程教学的教材。
《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是浙江省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物的宗旨是围绕中心的研究方向,即浙江海洋经济与管理、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与区域社会变迁,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对策性研究成果,在推动相关学科研究领域发展的同时,为浙江省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服务。 中心主办的《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辑已于2007年12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自刊物公开出版后,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不少读者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就如何提高刊物学术层次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会结合实际,尽量予以采纳,以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 本辑(第二辑)共收录论文34篇,既有宏观研究,又有个案研究,既有基础,又有
《象山港营养盐和泥沙输运》仅就象山港狭湾内的输沙和营养盐环流问题展开讨论。由于该两问题均与水动力密切相关,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对港内的盐度分布、水体混合、对流-扩散型水交换模式、潮波响应和变形等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
本书在阐述海洋内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与海洋实际工作、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强调海洋内波的*性和潮成内波的非线性,介绍中国海内波实际状况,其中包含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有的是首次发表。本书内容包括:海洋内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程;在各种浮频率垂向剖面和存在剪切流的海洋中线性内波的传播特性;线性和非线性潮成内波;内波实验室实验;海洋内波观测和资料分析;*海洋内波场的统计特性和谱模型;海洋内波的生成、相互作用及消衰;中国海的内波;等等。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石油开发,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与操纵等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及决策人员等,而非仅对海洋内波
《自然科学向导丛书》系统阐释自然科学各领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科学各领域*科技成就和发展动向;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本书是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海洋的故事、海洋资源、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灾害、海洋管理等等。 大海,人们似乎熟悉她,但却不见得了解她。大海,潮起潮落,浪花飞舞,多姿多彩,给人美的享受。不仅如此,陆地上的各种资源,像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以及许多美味佳肴,在海洋中样样都有,而且蕴藏量比陆地上还要多:但同时她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开发利用海洋,防治海洋灾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赖于海洋科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和海洋高技术的发展。本书带领你走进海洋,了解海洋的故事、海洋资源、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灾害、海洋管理等等。
该书共分为五章,包括海洋生物概述,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以及海洋脊索动物。通过对海洋里形形色色的生物的详细全面的描写,使想认识和探索海洋生物的人们对神秘浩瀚的海洋生物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本书围绕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问题,梳理评述了中外关于渔业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讨:首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尝试给即将诞生的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搭建一个科学可行的框架;对保障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得以正常运转的程序和执行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我国公海渔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对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判断。
《海陆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研究》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运筹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初步构建了海陆资源配置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将其分为要素资源配置和空间资源配置两大方向,梳理了相关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并界定了海陆资源配置的定义、范围、方式和原则;在海陆资源配置理论方法基础上,从空间布局、时间次序、数量分配、经济波动的视角分别进行了建模分析,终提出适用于我国管理现状的海陆资源配置对策。
《现代海洋战略规划与实践》(作者叶向东、叶冬娜、陈思增)以各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发展战略的方向、原理、重点。全书分上篇和下篇,共14章,内容包括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蓝色圈地、美国海洋战略、英国海洋战略、日本海洋战略、加拿大海洋战略、海洋开发战略比较、海洋权益、海洋国家战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政治文化发展战略、海洋军事发展战略、海洋生态保护战略、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等。 《现代海洋战略规划与实践》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科学性、知识性、前瞻性、趣味性的海洋知识读物,不仅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领域,而且对他们选择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引导和参考作用。
龚虹波编著的《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概论(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在概述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国际海洋法公约》及其基本法律制度,并通过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海洋政策的分析,探讨了中国海洋政策的发展历史及完善措施。然后,从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经济管理、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管理内容及经验。
当前,引领大众关注海洋、关注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对中国发展海洋战略高技术,提高海洋经济水平,保护海洋航运安全,开发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关注海洋: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海洋知识》恰为满足这一需求的科普性读物。作者为海洋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海水运动与海水要素、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基础知识。
近年来包括溢油、绿潮(赤潮)、危化品泄漏、核泄漏在内的海洋突发事件接连发生,这些海洋突发事件对水产养殖、水上运动、滨海旅游、海上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尤为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急需加强海洋环境灾害应急信息管理,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本书分七章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现状、海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等内容。为实现应急业务管理、提高应急指部门决策能力和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本书可供海洋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本身是国内本对海洋国土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性专著。它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运用地理学、国土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建立分析框架,以“兴邦倚重海洋”、“重构中国战略利益空间”的理念为主线,以《联合国海洋公约》和国家海洋政策为依据,从国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规范与实证、历史与现实、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国家管辖海域的国土属性;探讨了它与大陆国土的异同及其本质特征;针对海洋国土的特殊性,多维度地研究了中国海洋国土的开发、整治、管理、防卫等经略对策,初步构建了海洋国土学的学科体系。本书无论供海洋院校教学使用还是供有大学水平的读者阅读,都将在建设中华民族海洋文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海洋世纪丛书:现代海洋经济理论与实践》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海洋经济概况、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海洋区域经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构建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灾害经济学、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峡两岸海洋事业发展比较、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经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