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深得业余爱好者和专业古生物学家的喜爱。第二版增加修订了近百种恐龙和200幅插图,这些发现和研究正在彻底改变我们对恐龙世界的了解。 本书由著名的恐龙专家格雷戈里 保罗撰写和说明,这本令人惊叹的精美图书包括所有主要恐龙类的详细物种描述以及近700幅彩色和黑白图,描绘了从小型羽毛类到鲸鱼大小的超级蜥脚类恐龙的全部恐龙。经过大量修订的导论部分深入探讨了非鸟类恐龙的灭绝、鸟类的起源以及恐龙古生物学的历史,您将体验时光倒流,回到那个恐龙在地球上漫游的时代。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线专家联合编写,系统介绍CRISPR这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史、研究进展、结构组成、表观编辑、脱靶效应、脱靶检测方法、实验方案、实验模型和递送系统,以及该技术在微生物学、免疫学、疾病治疗和传染病核酸检测中的应用。全书论述扼要,汇入了不少典型的实验方案,体现了该技术的*进展及再多个领域的应用,实用性强。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供生命科学、基础医学、药学、农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参阅。
自本书第 6 版发行以来,细胞培养领域已取得诸多进展,第 7 版除保留基本内容(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计与布局、培养器皿与培养基、原代培养、细胞系及其鉴定、污染、分化、老化、永生化等)之外,特别强化了某些章节的内容,尤其见于 3D 培养、干细胞、特殊类型细胞培养、STR 测序、规模化培养等的介绍,因此第 7 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均更具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一部介绍我国流域水生生物的图集。主要介绍我国流域水生生物(藻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情况,提供了水生生物的名录、图片及物种形态、生活环境、环境指示意义等的内容。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生物学辞典,涵盖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共十二门生物学分支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明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设有便于检索的外文索引。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衰老都有些不可思议。我们甚至对什么是衰老、为什么会衰老,以及衰老是如何发生的等一些基本原理并不清楚。衰老似乎就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因此如何能在健康的状态下尽可能长寿,成为当下衰老与寿命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本书在分析了我们为什么会衰老,以及从营养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是什么导致了衰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寿密码三阶梯,即避免缺陷、刺激兴奋效应和减少生长刺激,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能调控与实现的,也就是说真正的长寿密码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加上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成果、新方法,如干细胞、交联破碎剂、基因编辑和细胞重编程等,不仅可以健康长寿,逆转衰老也将指日可待。
本书简要介绍了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于人体必需及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按其研究与发现的先后次序独立成章,在对微量元素进行了简要总述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生物学作用与功能、吸收与排泄、相关疾病、中毒与救治等内容;四种常见有害元素及其污染情况、在人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毒性及中毒临床表现、防止中毒的措施等。每章后面设有 知识拓展 栏目和练习题,书末附有详细的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大学生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食品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微量元素知识的入门参考书,同时也是广大关心人体健康人士的健康知识读物。
生物力学是拥有高新技术手段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随技术发展而迅速改变。由于更精确,快速,复杂的软件和硬件的出现,研究方法往往会定期更新迭代。本书讨论了研究中的二维和三维逆动力学分析人体环节参数,力,能量、做功和功率等问题;同步介绍肌肉活动和人体运动的数学建模,并进一步分析生物力学数据。该版本在前作基础上增加了目前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增加了描述研究人体运动的分析工具。每一章包括概论、总结以及推荐阅读清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拓展阅读内容。 本书为生物力学领域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工具资源,面向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高校及产学研机构,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师、教练,科研人员,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等有关领域的医师、治疗师和临床科技工作者阅读。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是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现代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实验性科学。本书作为《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的重要分册,遵循理性思维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第1篇),并将编著者20余年的有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指导(第2篇),以及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关实验研究信息(第3篇)。
本书系统地收录了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目25科60种常见鸟巢的特征信息及成鸟、巢、卵和各阶段雏鸟的照片,并对相似种进行对比和归纳,提供了鸟巢的基础信息,有助于野外工作时鸟巢的鉴定。
实验室的负责人要组建、**研究团队,管理人事和机构,申请科研经费,同时还要出科研成果以保持学术的**地位。但是,许多实验室管理者往往缺少经营管理意识以及相应的知识储备。本书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通过对众多科研管理人员的访问及相关资料的搜集,运用生动而丰富的例证,讨论了一系列管理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可以促进成功的技巧。《BR》
《生态学背景 概念与理论》为生态学由诞生到1980年代的概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历史回顾。它描述生态学是怎样从19世纪的博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理学中脱颖而出,由20世纪早期生物学中的不起眼旁支,迅速正规化,体系化,模拟(modeling)或模式(pattern)化,从而成为当代生物科学和农林牧渔科学的一个支柱性学科,成为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当代生态和环境保护运动的思想、决策和实践的主要科学基础。 本书对生态学中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和评论,精当且全面。它追溯生态学各基础概念的独立、有时甚至是孤立的起源,以及其后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并行、碰撞、砥砺、交叉、乃至敛聚。从横向看,它囊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湖沼学,海洋学;从纵向看,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土壤生物驱动着土壤中有机质降解、元素循环、污染物转化与降解以及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消耗,被认为是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器、污染物的净化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器。土壤生物学是研究土壤中各类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功能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土壤生物学研究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内外,土壤生物学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书从土壤生物学概述、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互作、土壤生物与生源要素循环、土壤生物的应用、土壤生物学研究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土壤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
本书以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为指导思想来论述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通过充分且翔实的实例向读者介绍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规程、测试条件的合理选择、疑难问题的成因和合适的应对策略。此外,本书还就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表象,通过改变测试条件,对其进行细致且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系统地认识扫描电镜,正确掌握扫描电镜的操作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在理论探讨上力求简单明了,在实战操作上做到翔实充分,适合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学生,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以及扫描电镜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经过 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应用和实践,积累了大量案例和经验。大自然保护协会自 1998年进入中国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进行了多个尺度的应用,先后在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省及全国范围进行了生态区评估工作,识别了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后续一系列的政府保护规划与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汇编了规划方法的操作指南和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案例,对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本书是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中文译著,本书的意图是针对有数学技能的人介绍令人着迷的生物数据和问题,并建立更实际的生物数学的基础。 本书共分15章,其中第1章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常识,第2-4章介绍限制图谱和多重图谱,第5、6章研究克隆和克隆图谱,第7章讨论DNA序列相关的话题,第8-11章是共同模式下序列比较问题,第12章涉及序列中模式计数的统计问题,第13章叙述RNA二级结构的数学化论述,第14章给出有关序列的进化历史,最后第15章给出某些关键文献的原始出处。本书结构完整,内容更新、更全面。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本书在辨析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主要举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和谐人居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最后提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双赢的对策措施,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支撑。
论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与备案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消毒灭菌与生物废弃物处置,意外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法,医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安全标识等,每章后有练习题与答案。附录部分收录了国家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本书综合、系统地对螺旋藻开发利用的生物技术做了介绍,内容包括:螺旋藻生物学特性、原种保持与扩大培养、大生物量生产培养制式、培养基营养成分配制、提高生物产率与产量的各种技术因子的调控、采收和干燥加工技术、化学营养成分和蛋白质质量评价、产品的营养学与毒理学研究,以及螺旋藻作为健康食品和医药化学品等原料开发利用的价值等。本书侧重应用技术,充分介绍了国内外螺旋藻大生物量工业化生产的先进制式和技术,这对我国现行和中长期大规模开发利用微藻蛋白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以大量**性的科学试验数据为依据,内容阐述力求翔实,既具有可靠的生物学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英国邱园著名摄影师希瑟 安杰尔聚焦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微距视角展现传粉过程的神奇之处。从南非的海角到中国西南山地,再到美洲的高原,作者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运用*的高速闪光摄影和景深合成技术,捕捉到了这些令人惊叹的精彩瞬间,带给我们一场视觉盛宴。 传粉的过程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却充满了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精彩博弈。书里用数百幅超清照片展示了植物用来与传粉动物交流的各种手段。一些植物当其花朵不再有花蜜作为回报时,花瓣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另一些植物通过定时展开和合拢花瓣,来精确控制传粉动物何时进入或离开。配合生动的文字描述,这一系列迷人的传粉故事仿佛呈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