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简约流畅而又意味丰厚的通识读物里,生态学大家查尔斯 J.克雷布斯教授提醒我们,生态学思维是生态文明来临前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出于 普及生态学思维 的美好意愿,他抛弃了那种囊括生态学的经典研究或主要理论流派的 专业黑话 ,引领我们关注诸如物种入侵、气候变迁、过度捕捞、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类的生态现象以及相关生态故事,进而一步步地推导出生态学中的12个关键原则:物种有其地理分布;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每个物种都存在适宜与不适宜的栖息地;被过度开发的种群必然会崩溃;动植物种群能从干扰中恢复;群落能存在于不同的稳定状态中;关键物种对生物群落的运转至关重要;自然系统是演化的产物;自然系统会循环利用重要物质;太阳能驱动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实质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变化;灭绝
本书第二版是作者根据读者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保持版特色的基础上,精心修改和补充而成。 本书以新的视角,重点勾勒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以及物理学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的主要应用。全书共分十三章,结合物理学在航天、激光、材料、信息、能源、医学、生命科学和宇宙学等方面的应用,介绍物理学基本知识,融物理知识和前沿应用为一体。本书还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结合科学史介绍物理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并注意介绍我国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及我国科学家的贡献。全书编写力求深入浅出、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并附有量的习题。 本书主要对象是大专院校文科类学生,也适合非物理专业理科学生的阅读。还可作为广大中学教师和一般读者了解物理基础知识及其与现代高新技术关系的参考读物。
重组DNA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生物学属性的革命。作为当代极少数*生物学家之一的阿瑟·科恩伯格,是这场革命的先驱。1959年,他因发现DN A聚合酶而与人分享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恩伯格在本书中自述其在酶研究领域中的不懈求索,也展示了酶化学的发展历程。正如作者在回顾那些成就辉煌的研究时所言,他和他的同事们面临挑战,却终解决了问题。本书也记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史实,读者能从中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战略,这些战略已经在20世纪应用于解决系列重大的生命科学课题。
完全理解生命的核心化物质DNA及蛋白质,就能把握生命的本质吗? 通过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蛋白质分子膜传输研究,美国生物学家斯蒂芬·罗思曼以其来自活细胞的实例和证据,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罗思曼博士指出,将生命的物质体现或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的加合等同于生命整体本身,是与对自组细胞的实验观察相悖的一种错误的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至今仍统治着生物学界研究思维方式的“强微观还原论”。 经过40年来同这种还原论方法的斗争,罗思曼博士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科学争议机制以及科学本质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反应堆材料、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反应堆安全的知识。本书的内容以核电站压水反应堆为主,同时也介绍了船用反应堆、航天用的反应堆、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等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书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专业面宽,内容涵盖了动力反应堆的主要专业知识,反映了目前核反应堆工程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科不写核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作为核电站和船用核动力设计、运行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