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863”生物高技术丛书之一。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释读生物信息为手段,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工具,以达到理解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的目的。本书力求从各个重要的角度反映生物信息学今天的面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若干个主要分支,并特别介绍了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一些较新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查询、序列的同源比较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芯片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为例,介绍与基因表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还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以及与分子设计和药物设计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蛋白质的功能,而且对于提示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规律至关重要,为探讨重大疾病的机理、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书共35章。首先介绍了信号转导和人类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等问题,并强调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然后分三部分介绍了如下内容:6个基于标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技术建立起来的、用于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6种鉴定和识别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学方法;近期改进过的与GST沉降和免疫沉淀相关技术、两个补体系统、渐增截断方法、蛋白成束、高通量方法。最后讨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整合及模型构建,以及这些模型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 本书内容详
本书是建立在化学、生物、环境和农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生物质能工程》理论教材相对应的实验教材。全书分别从生物质特性参数的分析测试基础实验、生物质能制备实验和生物质能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多层次展开实验教学,其内容包含了生物质能转换的多种途径:生物质沼气发酵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燃料乙醇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等。通过本书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质能工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和掌握生物质原料降解及转化过程、产物测定等具体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进而探索生物质能的转换规律。
本教材参照我国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设置了核酸提取和检测,蛋白质提取、纯化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分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分子杂交和互作相关技术五部分内容,包括25个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这些实验技术比较符合当前农学学科特点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需求。每个实验都包括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及其解析、实验结果与报告、思考题、研究案例、附录、拓展知识和参考文献等内容。附录主要介绍实验室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以期为学生和实验员提供方便和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内容适当,编排合理,专业适用面宽,适用于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农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和初进实验室研究生的实
本教材参照我国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设置了核酸提取和检测,蛋白质提取、纯化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分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分子杂交和互作相关技术五部分内容,包括25个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这些实验技术比较符合当前农学学科特点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需求。每个实验都包括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及其解析、实验结果与报告、思考题、研究案例、附录、拓展知识和参考文献等内容。附录主要介绍实验室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以期为学生和实验员提供方便和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内容适当,编排合理,专业适用面宽,适用于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农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和初进实验室研究生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