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基础教程》根据两位作者张洛欣、马斌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创作而成,兼顾学科基础和研究前沿。全书着重于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理论和主要软件,覆盖该学科几乎所有的主要方面:双序列的比较、快速比对和序列数据库的查询方法、多序列比较、DNA序列中的信号元素、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组重组、蛋白质组学中的质谱分析等。书中配有大量习题,其难易程度用星号标注,其中个别未解决问题特别注明,可以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生物信息学或计算生物学的教材,也可供希望了解生物信息理论和工具的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向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组织编写,是《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图书的第13本。 全书包括7篇,共42章,对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生物技术发展前沿与热点、生物产业投融资情况、生物技术专利、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情况、重点行业协(学)会发展报告等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从多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状况进行了清楚的透视和实在的分析,对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本书可供生物产业的开发、生产、销售、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酶工程技术及应用探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酶的生物合成法,酶的分离和纯化方法,酶的定点突变,酶分子的定向进化,酶的化学修饰,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条件及其控制,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酶反应器的类型与特点,酶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酶反应器的操作分析,酶反应器的发展,酶的应用探析和酶的安全性及管理。
现代生物技术理论性强,本书撰写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内容全而而新颖、概念准确、文字通俗易懂,尽可能地反映现代生物技术各领域的研究进展。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基因工程技术及发展、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及应用、酶工程技术及应用、蛋白质工程及蛋白质组学、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及安全性问题探究等。 本书是一本比较适合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爱好者的实用性强的学术类图书,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集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于一体的、极有价值的关于代谢组学的专著,对学科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应用前景、未来趋势和学科本身的价值都做了客观、科学的描述。除简要回顾代谢组学的发展历史、特点外,重点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及其在健康疾病、药物毒性、植物、微生物、营养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对最新的技术和国内外进展有一全面了解。为适应不同层次人员对代谢组学知识的需求,本书在全面阐述色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剖析了代谢组学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使读者能很容易地应用本书解决相关领域中的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代谢组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对代谢组学感兴趣或具备一定的生
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瓶颈。下游加工过程的费用占全部产品研发费用的50%以上;在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很高。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书主要阐述了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预处理技术、萃取技术等。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可供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马建岗编著的《基因工程学原理(第4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力求反映该学科的 进展。全书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如基因工程的工具酶、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的体外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检测、克隆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原核细胞的基因工程、酵母细胞的基因工程、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编辑、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以及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道德等有关问题。 本书可作为生物类专业基因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各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马建岗编著的《基因工程学原理(第4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力求反映该学科的 进展。全书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如基因工程的工具酶、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的体外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检测、克隆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原核细胞的基因工程、酵母细胞的基因工程、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编辑、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以及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道德等有关问题。 本书可作为生物类专业基因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各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