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野鸟图鉴.北京地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是自然之友野鸟会(早期名为“观鸟组”)2001年出版的《北京野鸟图鉴》的升级版,12年之后再版亮相,面貌一新,书中介绍北京常见315种鸟类,包括700多张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北京师范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张正旺称之“兼有科学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是一本出色的观鸟图鉴”。此书是继《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自然北京无痕游》出版后,自然之友推出的一本自然科普类书籍。该书将带你了解代表华北地区北京的鸟类概况,通过图鉴,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年四季北京地区都有哪些鸟类,他们的特征、分布器情况、事宜观鸟时间以及怎样才能观赏到候鸟壮观的迁飞!
本书主要收录了长江河口(E121°-E122°;N30.7°-N31.8°)潮间带及潮下带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26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 每种动物都配有照片(附标本采集地图),并从其中文名、拉西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其主要特征用粗体字表示)、常见度(分别用1-5个“”表示常见度)、分布与习性及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书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工作者实地鉴定手册,亦可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跟着大眼球柯林斯以故事般的语言,全面介绍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花儿的成长过程,画面真实、生动;以娴熟的摄影技术完全展现了以上动物和花儿的生命历程,是一本真实、美丽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自然生态观察摄影读本,是好爸妈送给孩子的贴心亲子礼物。爱孩子,就给他好的,给他体验生命美好的机会。
鞘翅目昆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为丰富的类群,目前已知约40万种,约占整个地球已记录生物种类的40%。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撑,同时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始于物种。因此,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农林生产安全、人类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需的工作。 杨星科主编吴鸿、王义平、杨淑贞总主编的《天目山动物志(第7卷)(精)》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鞘翅目昆虫类群共计36科451属895种,其中第六卷包含豉甲科3属5种,步甲科42属78种,龙虱科4属7种,牙甲科3属4种,阎甲科1属1种,觅葬甲科1属1种,葬甲科4属7种,隐翅虫科25属91种,粪金龟科2属3种,皮金龟科1属1种,锹甲科14属37种,金龟科38属74种,花甲科l属2种,吉丁
本卷共记载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纲1目5科5属10种(另有3种引进蛙类),爬行纲2目8科13属24种,哺乳纲9目23科87种,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爬行以及哺乳动物研究简史、地理区划、经济意义、名录;各论介绍了各纲的分类术语,种的描述包括鉴别特征、形态特征、生态、地理分布、经济意义及亚种分化。目、科、属、种均有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及学名索引。 本书可供有关院校生物专业师生以及农、林等部门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长江河口(E121°-E122°;N30.7°-N31.8°)潮间带及潮下带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26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 每种动物都配有照片(附标本采集地图),并从其中文名、拉西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其主要特征用粗体字表示)、常见度(分别用1-5个“”表示常见度)、分布与习性及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书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工作者实地鉴定手册,亦可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