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学》是外首次科学、全面、系统地论述哺乳动物学新的分支学科——啮齿动物学的研究专著。该书由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等知名学者以我国啮齿动物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编著而成。内容涵盖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和重要的科技新成果。 全书共分十二章:啮齿动物学导论;啮齿动物形态结构与起源演进;啮齿动物分类学与中国主要有害啮齿动物;啮齿动物分布与地理区划;啮齿动物生态学;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主要技术方法;啮齿动物寄生虫;中国主要鼠源的流行病学与防控;害鼠治理技术;害鼠治理技术研究基本方法;有害生物管理(PMP)推行与实施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啮齿动物的资源功能与保护。附有232幅图、116个表及大量思考题。
全面和系统介绍了动物学实习中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昆虫实习和脊椎动物鸟类实习的两个内容,分别从四个方面:1、生活指南,2、基础知识(昆虫和鸟类),3、实习指南(昆虫的采集、鉴定和标本制作以及鸟类观察和识别、鸟类标本制作),4、研究指南(昆虫和鸟类野外实习研究)介绍动物学野外实习内容。文字描述简明扼要,并配以大量生态图片,形象直观,具有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特点。
全面了解27种鲟形目鱼类生物学、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在学术上是件有意义的事,在实践中能为我国鲟类物种保护对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而目前我国少有这方面的系统资料,甚至连一个完备的物种分类检索表都很难找到。近年来出版过的相关书籍,一般偏重介绍鲟鱼的人工养殖以及养殖品种的生物学习性,被介绍的鲟种包括了一些外来物种。于是,本人在工作之余,潜心收集、整理外文献资料,主要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版的资料,结合我们的买际工作,经过3年时间的写作和修改,创作了这本《鲟形目鱼类生物学与资源现状》,供同行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渔政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兴趣的人士参考。写作本书,包括资料的遴选、解读、提炼、加工、编辑和组织,于我而言是一件十分吃力的苦差。文稿试图全面、准确地反映鲟形目鱼类生物学及物种保护技术的研究进
郑光美主编的这本《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371种(2304种及亚种),隶属于24目、101科、439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学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特有种鸟类名录进行了认真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可供从事鸟类学教学、科研以及从事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为了揭开海参神秘的面纱,提高消费者对于海参的全面认识,提高人们对海参质量优劣的鉴别能力,使海参的消费走向科学、合理之路,本书编著者特编写《神奇的海参》一书。编著者在广征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从海参捕捞、加工及食用环节取得手数据,加以认真研讨论证,以确保本书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该书出版的目的主要是普及海参基本知识,因此没有纯学术的高深理论,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可读性强,即使从未接触过海参的人,阅读后也能对海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该书的出版将不仅填补关于海参知识科普读物的空白,使更多的人认知海参,明白海参,同时对于海参的推广、海参的消费市场的拓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是普及海参知识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