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详实地叙述了条件反射学说的原理以及各种神经过程的机理,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系统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发展过程。本书是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疾病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条件反射学说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来治疗吸毒、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并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催眠、心理训练、语言训练、动物训练等实践中。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保罗 劳伦斯 法伯著的《发现鸟类--鸟类学的诞生(1760-1850)(精)/博物学文化》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史教授法伯的博物学史经典著作。通过分析18 世纪末和19世纪初鸟类学这一科学学科的诞生过程,作者阐述了博物学如何在那段时期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专业的分支学科。相较于其他鸟类学史著作,本书跨越了科学内史和外史的鸿沟,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黄河三角洲鸟类》从黄河三角洲鸟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及识别要点等均进行了详细而完整的描述,并辅以清晰、精美的图片,是人们了解当地鸟类资源的一部工具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既可作为科技工作者、学生和鸟类爱好者野外观测鉴别鸟类的手册使用,又可作为科普读物,为读者更好地了解鸟类、识别鸟类、研究鸟类提供有益帮助。
巴勒斯一向以观察鸟类、花卉和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和文笔优美著称,他的文章又渗透着深深的哲学和神学反思,他继承了惠特曼、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文化传统。他尤其以描摹自己所居住的加斯克尔山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体现了博物学的本地性特征。 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巴勒斯与各种鸟类邂逅的故事,他在细腻的观察中,表现出的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居高临下,也不是对研究对象的冷漠的客观,而是一种深挚的移情,视这些鸟类为同类,可以在对视中相互抵达心灵的深处。
段文科、张正旺编著的《中国鸟类图志(下卷雀形目)(精)》以中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院士(已故)和郑光美院士的鸟类学分类(1371种)系统为基准,参考了国内外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近期新进展,共收录中国鸟类1408种另603亚种,是迄今为止涵盖国内鸟种最全面的鸟类图书。书中对每种鸟类的科学名称、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种群和资源状态等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大量珍贵野外生态照片直观地展示鸟类不同的形态(含雌、雄、成、幼、冬、夏等)。用最真实的图片区别于过去出版的手绘标本图或合成图片类的图书。弥补了相关图书物种不全和内容年久未修订的缺憾。本书将中国有分布的鸟种以图片形式汇于一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兼具艺术性,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美丽中国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 本书为下册之《雀形目》。
本书专述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720种,隶属于9目、51科、151属,并对各目、科和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物异名、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描述外,还 附上每一种的形态图,其中有349种至今国内尚未作过形态特征描述,5种为中国海新记录种。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桡足类的基本形态特征、研究简史,并按Ho, J. S.(1990)及Huys Boxshall(1991)的分类系统编排桡足类分目检索表及种类名录、各目鉴别特征及其亲缘关系示意图之外,还描述宽足水蚤目(Platycopoida)2种、哲水蚤目(Calanoida)578种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图。下册描述7目共14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态图,包括隐水蚤目(Misophrioida)2种、剑水蚤目(Cyclopoida)30种、奇水蚤目(Mormonilloida)2种、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11种、歧口水蚤目(Poecilostomatoida)77种、管口水蚤目(Siphonostomatoida)2种、怪水蚤目(Monstril
《鲨鱼/发现海洋系列》将带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起认识鲨鱼,从神秘的鲨鱼文化记载到鲨鱼祖先的灭亡。《鲨鱼/发现海洋系列》的亮点在于:知识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用黄色对话框加以标注。使小读者主次分明,体验趣味阅读。
道格拉斯·埃姆伦著、戴维·图斯图的这本《动物 》是“生命科学书系”之一。这是一本关于动物 进化的书。作者把我们带出了实验室而来到丛林中,看看自然界中动物 是如何进化的,并对动物 所隐含的秘密做出了解释,比如,鱼长有比他们身体还大的嘴巴。我们在动物世界中所看到的现象,可以告诉我们人类与各种 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新疆生态文明画丛》只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小点,其内容也只涉及了新疆的生态环境和部分野生动植物。其意就是通过抛砖引玉,以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引起更多人关注生态文明,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列中来。同时,也期望广大专家学者及各界同仁贡献智慧,使生态文明各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入、更加全面,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套画丛从科学、文化、生态等方面对新疆的生态地理环境、野生动植物进行了阐述介绍,照片精致,文字优美,是一套图文并茂,集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并具
研究方法并非专业研究人员才需要,生产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本书根据作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养殖生产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的网络搜集管理与利用技巧、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构建科学理论的方法、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常见学位论文和文献综述等写作方法与技巧等。这些内容完全适合于农业、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 本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每章内容又相对独立,读者可根据需要选读。本书可作为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的教材,尤其适合于刚接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科技人员,对于青年大学教师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将带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起认识鲸鱼,从神秘的鲸鱼文化记载到鲸鱼祖先的灭亡,从未知的海豚生理特征到目前的鲸鱼处境堪忧等等有趣的海洋知识等着和小读者一起分享。本书的亮点在于:知识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用黄色对话框加以标注。使小读者主次分明,体验趣味阅读。
本书为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中的常见鸟类部分,分了四十多科来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中的常见鸟类,每科配图从种名、学名、分类地位、识别特征、分布等多方面来介绍了多种常见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