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详实地叙述了条件反射学说的原理以及各种神经过程的机理,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系统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发展过程。本书是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疾病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条件反射学说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来治疗吸毒、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并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催眠、心理训练、语言训练、动物训练等实践中。
《无脊椎动物学(第2版)》反映近年来动物学研究的新成果,采用了新的分类系统,以综述为主,对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动物的生活及进化发展水平。
正如人类社会在各方面的进步一样,科学技术各领域在近20年来所呈现出的面貌是加速发展而不只是发展,动物分类学也是如此。虽然动物分类工作者并未普遍认为这个领域近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各个方向上不同程度进展的总和却是惊人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全貌与现状,并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挑战。本书以“新技术为分类学所用”为原则,整理了动物分类学的传统内容,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等新技术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非常重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展开论述。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等鹿来》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 缪尔关于各种动物的观察随笔。 缪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和自然保护运动的先驱,他提出了 国家公园 的概念,并*终促成了国会立法,设立了黄石公园和约塞米蒂公园。 缪尔的自然文学水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和梭罗、巴勒斯、爱默生等人一样,都是自然文学的经典,是美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 《等鹿来》搜集了缪尔一生关于兽类、鸟类、家养动物的多篇文章,集中呈现了他的文风和自然观念。《等鹿来》描写了缪尔两种类型的动物,**种是他在美国西部塞拉山脉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所见到的飞禽走兽,突出这些动物的优雅、坚忍和自由精神。第二类是他成长过程中,见到的一些更为平常的驯养动物,描写了他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动物的生与死带给他的深沉的反思。
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编者参考当前国内、外动物学最新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编写、修订而成。全书共分2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脊椎、脊椎动物在内的共25个门的动物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着重反映形态学和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别设立了无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及动物地理分布三个章节,介绍当前关于动物起源、进化和动物分子进化等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成果。各章之前设有内容提要,章末设有思考题以供掌握、复习和巩固之用。
本书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动物。关于它的前世与今生,至今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曾发现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大批重要古人类及其遗迹的知名史前考古学家黄万波教授,在数十年遗址考察过程中珍藏并研究了大量的熊猫化石资料,这次在重庆都督乡发现了6件熊猫骨头,又是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大发现。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都督,从岩溶地质、古生物、古生态、古文化的视角,用第一手的文字、图片资料记载了都督史前熊猫头骨的整个发现、发掘过程,同时,对史前熊猫的体质形态、自然环境、食物结构等方面与今生大熊猫作了对比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为何在长江都督残留下史前熊猫的奥秘。
《动物四篇》主要内容简介:亚里士多德生物学著作,《构造》篇(并合《运动》与《行进》两短篇)和《生殖》篇,是依据他和吕克昂学院师生们关于动物的野外观察,标本收集,室内解剖,文献编纂等工作而总结起来的比较解剖学和动物胚胎学理论。这些和《动物志》,在中古时合称“动物三书”。这“三书”的阿拉伯文与拉丁文占译本启发了十五世纪以来的生物学和动物学研究。书中章句的校勘,以及议论或记录的得失,经近数百年各国校订者、编译者、生物学者们的考求,盖已巨细无遗。汉文译者措意于前人的这些功夫,完成了这一译文,并?除了经院烦琐哲学的一些诠疏,归重于近代科学的实证,作了有益于读者的注释。这书于从事学术史研究的人们固然是的文献,于现代动物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仍还有实际的意义。书中所习用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以及所表
我国辽宁省自然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境内河流和湿地纵横而繁多,分布有两栖动物6科8属15种。鉴于国内对无尾两柄类蝌蚪的研究时间短和专门深入研究少的实际,本书作者以近年来在辽宁各地采集的蝌蚪标本和室内研究资料为基础,系统整理撰写成《辽宁蝌蚪研究》一书。 本书共分四章,概述了蝌蚪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详细描述了辽宁省12种蝌蚪的外形、口部及口腔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了其进化和生态形态学特点。为便于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和种群监测,进行保育研究,还专门介绍了蝌蚪采集固定技术及蝌蚪量度和l21部及口腔形态描述语与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部门和人员,高等学校生物学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技人员参考。
曹军平等编著的《动物微生物》是全国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紧扣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采用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的编写格式,图文并茂,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生动性,而且在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基层单位适用的新技术。《动物微生物》共分7个项目25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8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及相应的检验技术;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和防制;免疫基础知识及检测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等。《动物微生物》适用于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兽医专业、畜牧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也可作为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并可供畜牧兽医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自从恐龙在6500多万年前绝灭以后,哺乳动物就统治了我们地球。从游走鲸到剑齿虎,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进化样本来去匆匆。然而,在这些奇异的动物中,有许多从未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我们首次塑造出这些引人入胜的新奇动物,并将它们置于当时的环境背景中。 《与野兽同行——史前探秘》展示了现代哺乳动物非同寻常的祖先和人类的产生,使人类传承之根复活。继广受欢迎的《与恐龙同行》之后,《与野兽同行》重现了恐龙时代之后地球上的生物和景观;带我们领略冰封原野上的猛马象,黑暗森林中神出鬼没的巨大食肉鸟类,以及统治荒漠的15吨重的巨犀。 从微小的食果灵长类阿比猴到强壮的爪兽,后者弯曲的爪子使得它们只能用指关节行走,这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的生活情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遇到鼻子像软管一样奇特的后弓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造物是神奇的,给了鸟炫目多彩的羽色与美妙的歌喉,在自然界宏大莫测的生命进程中,鸟贯穿人类进化的始终。人类的先祖从告别丛林,直立行走,到后来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都与鸟相遇,相伴,相互依存。但凡有文字的民族都有和鸟类相关的词语。在中国,上古文献《尔雅》中便收录了鸟类资料。鸟给了我们祖先原初的简短旋律,给了我们诗歌、画作,甚至发明启示,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界的声色与博大。 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相融共生?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中国城市 东莞,提交了完美的答卷。这里有超过150种的鸟类,这座城市奇迹般地保护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晨曦破晓,伴随着小鸟的啼鸣,像一首首动听的交响乐,带着这个城市的希望翱翔。 在浓郁的工业文明气息背后,很容易触摸到东莞城市生态文明的质地。这是东莞对鸟的承诺,也是东莞
本手册在简述中国动物地理区划、鸟类生态地理类群和特有种组成的基础上,概述了秦岭地区的自然地理、生物多样性特征,简要介绍了秦岭地区鸟类的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记录了秦岭地区鸟类18目69科218属494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6.03%(1,371郑光美,2011)。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9种,占总数的1.82%。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占总数的10.53%。秦岭地区拥有中国特有鸟种32种,占中国特有鸟种总数的30.5%。并对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及中国特有种(86种)和常见物种(220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配有精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