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存活四年。本书的原版(德语版)出版一年销售即超过13000册。本书截至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波兰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斯洛文尼亚语、中文),另有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已提出出版意向。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一直以来,蜜蜂都被看作是在蜂王领导下的社会性昆虫,但是本书认为用“超个体”来描述蜂群则更为准确。蜂群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自觉组织并存在复杂调节系统的有机整体;蜂群是进化的奇迹,也是一个由多个个体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性昆虫?这是因为它们同人类、蜂鸟、刺果松一样,都代表着生物进化的了不起的大成就。它们的社会组织无与伦比。虽说社会昆虫智能低下,又没有形成社会文化,其社会组织远远赶不上人类,但就群体的凝聚力、品级物化的精细度和个体忘我的利他行为而言,它们却是人类不可企及的。之所以要请生物学家来研究昆虫社会,是因为它从下到上,从分子到社群,充分展现了各个层次组织的品级分化的水平。在种类数以万计的胡蜂、蚂蚁、蜜蜂、白蚁中,我们会看到,它们是运用社群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的,而其他生物体却通常是靠自己单枪匹马去对付。常有人把昆虫的巢群(insect colony)称为“超有机体”(super organism),因为这样一个群体显示出的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同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拟。然而,这一超有机体
本书共8章,涵盖分子昆虫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昆虫的基因组及其基因(章)、昆虫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第二章)、昆虫种群的基因流动(第三章)、昆虫行为的分子基础(第四章)、昆虫抗药性的分子基础(第五章〉、昆虫发育及转基因昆虫(第六章)、昆虫内共生菌Wolbachia(第七章)以及基因组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此外,本书还设置6个基本实验,对于初学者尤为适用。上述内容大多与笔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紧密相连,特别是案例和实验。书中所列所有实验都经过笔者的实验验证,因而操作性很强。
本书记录了我国东北草原昆虫共11目115科623种,其中,蜻蜓目2科3种、螳螂目1科1种、直翅目11科71种、缨翅目1科5种、半翅目11科34种、脉翅目3科4种、鞘翅目48科263种、双翅目6科10种、蚤目5科32种、鳞翅目16科137种、膜翅目11科63种。
昆虫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员,昆虫本身就蕴藏了无穷尽的奥秘.但我们至今对不少昆虫还有着莫大的误会。本书应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笔法使昆虫的众生相跃然于纸上,带您进入神奇的昆虫世界,让您对它们有更客观的了解!本书介绍了昆虫的基本情况及赏虫要点,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各有什么昆虫可以观察、欣赏和拍摄,以及去哪里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些什么等,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您知道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昆虫的名称和它们隐秘的生活吗?您知道一年四季在哪里可找到哪些昆虫吗?一种昆虫如何得判断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您知道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也协周互作,互惠互利吗?植物死掉了,罪魁祸首真的是害虫还是另有其他人为原因?您了解蝴蝶颜色的奥秘吗?您见过有“文化”的昆虫吗?它竟背有“北大”的标志?您知道有多少
昆虫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员,昆虫本身就蕴藏了无穷尽的奥秘.但我们至今对不少昆虫还有着莫大的误会。本书应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笔法使昆虫的众生相跃然于纸上,带您进入神奇的昆虫世界,让您对它们有更客观的了解!本书介绍了昆虫的基本情况及赏虫要点,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各有什么昆虫可以观察、欣赏和拍摄,以及去哪里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些什么等,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您知道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昆虫的名称和它们隐秘的生活吗?您知道一年四季在哪里可找到哪些昆虫吗?一种昆虫如何得判断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您知道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也协周互作,互惠互利吗?植物死掉了,罪魁祸首真的是害虫还是另有其他人为原因?您了解蝴蝶颜色的奥秘吗?您见过有“文化”的昆虫吗?它竟背有“北大”的标志?您知道有多少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对于实验林场,我怀有深厚的感情。1991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实验林场工作。2017年由于工作变动回到学校,在实验林场工作了26年时间,我把人生美好的时间都留在了实验林场。因此,看到《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昆虫图谱》书稿倍感亲切。实验林场辖区面积765.20公顷,辖区内有昆虫14目122科539种。据统计,实验林场每年接待学校学生实习8000人次,涉及林学、水保等20个专业,34门课程;接待其他兄弟高校实习师生3000多人次(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警种指挥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多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实验林场从事科研工作,承担100多项各类科研课题,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昆虫图谱》是在实验林场工作的同事们耗费多年时间而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对推动实验林场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 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 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 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 。因此,这些插图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