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自古以来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灾害,而且蝗虫作为生态环境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及蝗虫的知识对于蝗灾的防治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作者赵昆、张欣杨、尹学伟、张龙采集了北京地区常见蝗虫,鉴定之后,编辑成这本《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书中介绍了北京地区20种常见蝗虫的形态学鉴别特征,并且简要地介绍了这些蝗虫的生物学。该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的原色蝗虫全身图和局部形态图,便于读者简捷、准确地辨识蝗虫种类。 《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可为昆虫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生物系和植物保护系师生以及农、林、牧业和蝗虫测报防;台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你有没有想过小小的昆虫是怎么躲过捕食者、适应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在地球上生活了4亿年的? 它们才是这个世界隐秘的生存高手!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生存技能。 甲虫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它们是真的会喷射化学毒气;阿尔卑斯山区的林蚁集体喷射腐蚀性液体时如同下酸雨,可以驱逐体形比它们大得多的捕食者;蟪蛄、蝗虫、巨拟叶螽、尺蠖、蚱蜢等都是“伪装大师”,从生境中发现它们得需要火眼金睛:也有选择用“长得吓人”来吓退捕食者的,比如齿脊蝗、王蝶、“黑魔鬼”竹节虫等:还有会装死的胡麻天牛、蓄奴蚁…… 在人类看不到却危机四伏的角落里,昆虫凭借充满智慧的生存技能,在这蓝色星球的万千生灵中熠熠生辉。
这是一次昆虫世界的传奇旅程,向我们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合作、家庭忠诚和性格的本质,以及教老虫新把戏。 尽管昆虫的大脑通常只有一颗罂粟籽大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很好复杂。它们是如何完成一些看上去像人类活动的事,比如展现个性、使用语言与照顾后代,但途径却与我们迥然不同?如果世界上很小的动物们看似和我们一样能娴熟地完成复杂任务,那我们自己巨大的大脑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昆虫的私生活》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它给上述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提供了答案。作者祖克“引人深思而诙谐风趣”(《波士顿环球报》),用她几十年对昆虫的研究展现了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物种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才能。她让我们能一睹蠼螋哺育后代的技巧,全面审视风险极高的蚂蚁战争,直面马蜂可能拥有个性这一引人入胜的观点
本书收录中国蜻蜓共计2亚目200余种,包含中国 常见的蜻蜓、闻名于世的旗舰种类以及在生态学发挥重要作用的指示物种。本书内容包括“蜻蜓常识”和“种类识别”两个部分。蜻蜓常识部分介绍蜻蜓百科,包括“什么是蜻蜓”“蜻蜓身体结构”“有趣的行为”等方面内容。“种类识别”包括200余种蜻蜓的简要描述和生态照片。全书包括彩色图片500余幅,从 角度呈现,有助于快速识别。 本书可供蜻蜓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农林牧渔、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艺术研究与鉴赏等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以及蜻蜓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人士在工作、学习和欣赏中借鉴与参考,是一本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x小型工具书和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