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蛾类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澳门蛾类物种资源的调查,本书描述了澳门的蛾类昆虫272种,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2种、澳门新记录191种;提供了原色生态图及标本图共计300余幅,并附有澳门蛾类名录。本书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等工作者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昆虫化石》系 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 之一,详细介绍中国北方中生代-新生代昆虫化石,内容涉及主要昆虫群和昆虫组合、昆虫化石在地质学上的应用、若干昆虫类群的演化、昆虫与其他生物在进化史上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中国昆虫埋藏学研究的进展;还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建立的新分昆虫类群,包括新组合,并展望中国古昆虫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作者研究团队是中国研究古昆虫学的主要力量,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本专著是他们20年来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书中不但对昆虫化石资料做了细致准确的描述,更从昆虫化石资料出发,分析古生物昆虫之分类归属,以及这些类群随地质演变的进化历程,且追溯古昆虫形成化石的初始过程与原因,还提供关于化石昆虫的大量彩色图片资料。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的古昆虫研究工作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由伯特·荷尔多布勒编著的《超个体》是近10年来出版的重要的科普著作之一。在《蚂蚁》一书出版18年后,这部新的著作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了其他社会性的昆虫(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白蚁),吸收了近20年重要的研究发现。《超个体》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集群,建立在利他主义的合作、复杂的沟通和劳动分工的基础之上。它代表了生物组织的一个基本阶段,介于普通组织和整个物种之间。正如作者所说的,对超个体的研究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进化水平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以及生命整体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本书记录了我国东北草原昆虫共11目115科623种,其中,蜻蜓目2科3种、螳螂目1科1种、直翅目11科71种、缨翅目1科5种、半翅目11科34种、脉翅目3科4种、鞘翅目48科263种、双翅目6科10种、蚤目5科32种、鳞翅目16科137种、膜翅目11科63种。
世界上瓢虫记录已超过6000种。我国瓢虫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瓢虫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记录725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瓢虫的外部形态,食性,瓢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及图像拍摄等基本知识;记述了我国瓢虫375种,包括10亚科22族89属或亚属。种类附有成虫彩图和外生殖器特征图,便于按图鉴定。书末附有拉丁学名和中文学名索引。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植物保护和生物防治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以及瓢虫爱好者参考。
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最成功的物种之一,昆虫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书综述了昆虫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生理机制。大量的参考文献、丰富的图表,以及对进展的讨论,为读者理解昆虫整个生理系统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昆虫模式系统的研究,也为研究哺乳动物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提供了参考和基本依据。
本书是一本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系统简明的甲壳动物学教材,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甲壳动物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甲壳动物亚门概述、头虾纲、介形纲、软甲纲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分工和信息交流的高度结构化社会群体。蜜蜂社会生物学特性一直受到广大生物学家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蜜蜂通过授粉,对农业增产和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蜜蜂是典型模式昆虫,蜜蜂生物学特性对整个社会生物学有重要影响。本书系统介绍了蜜蜂生物学中的蜜蜂级型分化与差异表达、工蜂劳动分工、蜜蜂发育生物学、蜜蜂性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蜜蜂学习与记忆、工蜂监督、辨认与优惠六个领域研究进展。全书知识新颖,技术先进,可供广大养蜂者及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中国覆蚊属》是中国介绍中国覆蚊 的专著,我国蚊科(Family Culicidae)中,专享以一个属为单元编著的学术专著。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和分类,生态生物学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较为系统的论述了覆蚊属形态及鉴别特征,各蚊种成、幼虫的系统描述及分类检索(检索表和图),在形态特征的描述中,均以实物标本照片为依据,每个种都附有成、幼虫及雌、雄尾器的图版,在分类检索中,采用“塔式”检索方法,条文与图示并用,增强了真实性和直观感,并首次描述了雌蚊尾器特征及分类检索,使蚊种的分类特征更为全面完善。在生态生物学论述中,介绍了我国覆蚊属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幼虫孳生习性等,为媒介蚊种的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书可供从事医学动物昆虫、寄生虫、流行病、疾控等学科和卫生行政人员在科研、教学、疾病控制和管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物种;这是一种美丽与速度共存的精灵:这是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动物,它就是蜻蜓。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它们就飞翔于天际。它的飞行能力在昆虫界无以匹敌。它生活的环境多样,遍及大地。在海南岛的无数大川小溪、湖沼湿地中,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展现了海南岛常见蜻蜓的形态、习性和特色。
这是一场关于数字0的奇妙历险,除了追踪0的符号与意义的演变历程,还有数字0的宗教、历史、哲学及科学的想象。?在0出现之前的年代,纯粹的逻辑是主宰者,宇宙建构在有理数之上,昭显着上帝的存在,一切皆有迹可循,秩序井然。?随后,在充满0的宇宙里,逻辑溃不成军,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土崩瓦解。物理学上所有大谜题背后都潜藏着0的身影,黑洞的无限密度是除以0,无中生有的大爆炸也是除以0,真空的无穷能量还是除以0……?科学家们*终知道,宇宙始于0,终于0。谁能掌握0,谁将掌握宇宙的奥秘。?本书文笔简练,字句诙谐,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意义,既是作者对世间*古怪的数字投去的审视目光,也是作者对人类思想中*伟大的悖论进行的深沉思考。
舞虻总科隶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在系统演化上是虻类中进化的类群。它们绝大多数是捕食性昆虫,是农作物、果树、林木及卫生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该类群种类繁多、个体数量大、食性广、捕食能力强,为有益的天敌昆虫资源。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与系统发育、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各论部分系统地记述了河南舞虻总科2科17亚科49属183种,其中包括22新种,编写了科、亚科、属、种检索表,插图263幅。书末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索引。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森林保护以及生物防治的工作者参考。
本书由作者在1956~1988年昆虫采集过程中记录的24本采集笔记及700余张记录卡片整理而成。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于1964~1984年在青海、西藏、横断山区等地的昆虫采集经历,包括各次采集的时间、路线、生境及采到昆虫的种类及珍贵的寄主植物等信息。 蛩蠊目昆虫的 采集记录也收录于其中。 本书对昆虫分类学、害虫防治学、生态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科考史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