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博物志,由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五个部分构成。在描写动物时,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拟人手法为它们画像,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温和憨厚的大象、相亲相爱的鸽子等;在论述矿物时,布封通过观察大地、山脉、河川、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物种起源时,布封提倡 生物转变论 ,指出环境、气候、食物等外在因素会让生物发生变异,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进化论。 布封在本书中列举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 自然史》全书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观点。在书中,布封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给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以有力的打击,被达尔文称为以科学眼光对待物种进化问题的*人。不但科学界注意到了这部巨著,文学界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自然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描绘动物活动形态的部分十分富有艺术性。作者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了一幅幅细致活泼的动物肖像,引得无数文学爱好者也沉醉其中。 本书精选了《自然史》中*经典的部分,并且按照作者写作的年代顺序进行了编排,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既保留了其精华之处,又
他从居里实验室取来放射化学之火, 他在科学的田野上滋兰树蕙, 他为祖国打造核盾牌, 他为中国的教育开拓新路。 他轻轻地走了, 正如他轻轻地来, 名、利、权、位, 都是他不屑一瞥的云彩。
张苍等的《九章算术》 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概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印度,直到公元7世纪才出现负数的概念;而欧洲,比印度还晚10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人提出负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提出“盈不足术”,即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而这一解法,直到13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 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法则,也 早提出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算法。 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一开始就宣称:“我将毫不犹豫地引进算术的术语,以使自己变得 加聪明。”笛卡儿的几何学贯穿了 的中国数学的算法精神。标志着世界数学回归东方数学的算法体
从为科学知识系对自然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辩护,到把科学知识贬低为人们主观建构的关于“自然”的神话,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科学观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看上去荒谬无比但却充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奇妙故事。本书既不力求全面介绍20世纪形形色色的科学哲学思想,也不着眼于对其中某个观点深入细致的考察,而是试图清晰地勾勒出上述看上去完全对立的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线索,以期为人们把握西方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一个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视角。
本书系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以孔丘、孟轲为代表之儒家、以老聃、庄子为代表之道家、以墨翟、公孙龙为代表之墨家与名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之法家等诸多学派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及对科学之一般态度,论述了其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中国占代科学思想基本观念及其与古代欧洲科学思想的差异。全书旁征博引、辨析入微,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回族科技开发早。创新性强,融合科技水平高,成果突出。本书主要以“回族” 、“科技”、“史”为主轴。在分门别类叙述的基础上。探本溯源、由表及里,在广征博引中论述了回族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祖国的科技贡献。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语出《诗经·大雅》,可说是最早的史论。后来者多有类似见解,如《战国策·赵策》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李世民云:“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张九龄《进金鉴录表》云:“鉴往可以昭来。”近人威尔德也说:“我们研究过去,因为它导向现在又昭示着将来。”这些至理名言,讲的都是同一层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研习历史,不是为沉缅于往昔的荣耀,也不是为嗟叹近世的衰滞;我们研究历史,说到底是为探求真知,是为着中国和世界的现在与未来。 纵观中华科技五千年,有许多事值得我们思考。 翻检本书,读者们会发现,历史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而由阅读本书所引出的问题,将比本书所回答的要多得多。这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语云:开卷有益。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人说:“我们这
探天人奥秘,索古今真义!《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是一部新意盎然的科学史著作,李志超先生以其思想性强而引人注目,通过对科学思想、科技古文、以及天文地理的论述对中国科学思想史做了全面的论述。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内容全面,视角新颖独特,颇具见解,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科技创新十年大观》内容简介: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中国科技事业也迎来了蒸蒸日上、成果丰硕的十年发展期。十年来,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各项科技计划顺利实施,基础研究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大国之列。十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超级计算机、新一代高速列车、超级杂交水稻等重点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奏响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强音。 《中国科技创新十年大观》全方位展示了十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讲述科技创新的精彩故事。汇集并解读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蛟龙”潜海、三网融合等科技热词,还收录了中国科技创新十年大事记。内容丰富、资料性强,是一本集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彩科普读
《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是在清华大学近年来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根据多位参与授课教师的讲稿修订而成的。内容涉及从古今科学技术在各个不同文明中的成长和发展。本书定位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旨在开拓视野,打破文理藩篱,增强科学技术的历史感,注意运用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材料,反映新的成果和观点,各讲既相对独立,又有整体的联系。 该书适用于大学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从事本课程教堂的教师及对科学技术史有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探天人奥秘,索古今真义!《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是一部新意盎然的科学史著作,李志超先生以其思想性强而引人注目,通过对科学思想、科技古文、以及天文地理的论述对中国科学思想史做了全面的论述。 《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内容全面,视角新颖独特,颇具见解,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