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 面向应用、注重实践、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的原则,详细介绍使用ArcGIS 10.2软件设计和制作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设计了6个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掌握编制专题地图的关键技术环节和ArcGIS 10.2软件的操作方法。下篇(实例篇)基于专题制图经典案例给出了4个设计性实验,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编写专题地图设计书,掌握制作自然与社会人文专题地图的完整过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这是一部博物志,由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五个部分构成。在描写动物时,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拟人手法为它们画像,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温和憨厚的大象、相亲相爱的鸽子等;在论述矿物时,布封通过观察大地、山脉、河川、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物种起源时,布封提倡 生物转变论 ,指出环境、气候、食物等外在因素会让生物发生变异,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进化论。 布封在本书中列举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 自然史》全书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观点。在书中,布封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给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以有力的打击,被达尔文称为以科学眼光对待物种进化问题的*人。不但科学界注意到了这部巨著,文学界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自然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描绘动物活动形态的部分十分富有艺术性。作者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了一幅幅细致活泼的动物肖像,引得无数文学爱好者也沉醉其中。 本书精选了《自然史》中*经典的部分,并且按照作者写作的年代顺序进行了编排,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既保留了其精华之处,又
本书是一本颠覆人们认知的科学普及读物,详细介绍过去那些曾被人们广泛公认,而后来却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科学常识,收录了若干经典案例。虽然现在看来,这些 科学 简直荒谬得令人无法置信,甚至有些疯狂,然而在当时却被人们广为接受。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些 科学 背后的故事,这里有疯狂的科学家,专横的暴君,惊人的阴谋以及残忍的宗教迫害。作者文笔老道,行文流畅,为我们讲述人类看待世界以及思考世界的方式是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慢慢演进的。书中附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图片,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他从居里实验室取来放射化学之火, 他在科学的田野上滋兰树蕙, 他为祖国打造核盾牌, 他为中国的教育开拓新路。 他轻轻地走了, 正如他轻轻地来, 名、利、权、位, 都是他不屑一瞥的云彩。
张苍等的《九章算术》 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概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印度,直到公元7世纪才出现负数的概念;而欧洲,比印度还晚10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人提出负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提出“盈不足术”,即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而这一解法,直到13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 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法则,也 早提出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算法。 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一开始就宣称:“我将毫不犹豫地引进算术的术语,以使自己变得 加聪明。”笛卡儿的几何学贯穿了 的中国数学的算法精神。标志着世界数学回归东方数学的算法体
历史证明,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离开科学的探索发现,我们可能还没有走出蒙昧的蛮荒时代。 科学的探索发现是不断推进完善的历史过程。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圆的,近代科学就在存真去伪中不断前行,引导人们走出观念的误区,修正一个个以科学名义界说的谬传。 格雷姆·唐纳德著,刘显蜀译的《地球是平的(关于科学的历史误读)》生动揭示了科学目前曾经的种种误读谬传,描述了科学自身去伪存真的历史过程,展示了以科学名义出现的科学误读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伤害和沉重代价,令人刻骨铭心。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重要的方式。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文字,这种经验和知识,已经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
《有趣的科学:实现飞翔之梦》内容新颖,语言清新活泼,在编排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将本来枯燥乏昧的科普读物,编成一套可以激发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探索未知科学之谜的精品读物。
为了响应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将南京建成学习型城市的号召,为广大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提供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南京出版社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掘六朝古都南京的丰厚文化资源,与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共同主持编写了《六朝文化丛书》。丛书一套10本,包括《六朝文化概论》、《六朝文学》、《六朝史学》、《六朝宗教》、《六朝经学与玄学》、《六朝艺术》、《六朝民俗》、《六朝科技》、《六朝文物》、《六朝都城》。这套丛书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执笔,是套融国别史、地域史和专门史于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丛书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揭示了六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这套丛书现已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图书。
本书是一部创造性的、易于理解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著作,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作为研究这个范围的一部专著,它将历史与现今的关注点联系起来、将专门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它既凸显出连续的历史时期中科学、技术和医学的重要特征,又揭示了在包括我们自己的任一特定时期中明显的许多层次的理解。 本书的范围从博物学到工业科学,从自然巫术到现代商业的诱惑,从对躯体、机器和语言的分析到自然和科学的意义的问题。 本书以流畅的、非专业的文字给出在科学史、在常常是分离的技术和医学史方面近期好的学术成就。这些领域的专家可以读到这种方法的新奇之处,历史和文化研究者可以读到这种方法的范围可到之处和可延伸之处。对于关心科学的伦理和政治维度的所有人,本书提供了争论的长期视角和工具。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本书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该书系统地对技术进步及其评价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技术网络转移律的新概念;(2)利用数理模型,分析了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3)指出了企业环境条件通过技术范式、主导逻辑和组织结构等作用机制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4)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不同特点、相互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构建了技术进步的评价理论体系;(6)通过利用技术进步评价理论与上海技术创新调查数据,对上海市企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得出了对企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结论;(7)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类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愿望。
本书原是作者在澳洲SBS广播电台中文节目的演讲稿,经过整理后的短文结集。是作者将西方国家在科技上比较新颖的发展。以作者的理解介绍给在澳洲的中国朋友们。 本书内容已获澳大利亚SBS广播电台授权使用。书中旅澳科学家倾情向广大读者讲解全球*科技讯息,内容丰富、资料新颖、语言幽默,是研究科学的启蒙,引导人们对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不断地探索科学真理。 SBS广播电台(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 Corporation)是澳大利亚政府拥有的多元文化电台,其每日一次的华语普通话广播节目,对于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帮助很大。 从1994年起至2000年,“科学漫谈”节目在SBS广播电台连续播出,每周一次,每次10分钟,将全球*的科技信息以及复杂的科技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在澳洲的华人知识分子,因而获得广大听众的好评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