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显示技术》是介绍投影显示技术的通用基础教材。《投影显示技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基本原理、光学引擎和电路。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投影机的分类、参数和接口,光源与附件,常用的匀光器件、偏振光器件、合分色器件,阴极射线管(CRT)投影显示,液晶(LCD)投影显示,硅基液晶(LCoS)投影显示,数字式光处理(DLP)投影显示以及投影显示新技术,投影显示产业链。 《投影显示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投影显示技术”课程教材或大专、高职和中专相同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视监控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工程应用》首先概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分类与特点、研究现状与应用领域,简要阐述了点云数据的获取方法与精度分析,其次简要说明了数据处理的主要流程与基于点云的三维建模方法,最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实例,包括传统测绘、文物保护、地质工程及其他领域。
《单光子与量子通信加密》是论述单光子与通信加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及其进展的一部专著。首先将真空中的自由单光子看作是具有相近的波矢量的一些具有确定振动方向的经典电磁波所形成的经典波包;接着将真空中的自由单光子看作为静止质量为零、以光速运动的完全狭义相对论性的经典粒子;第三章,从电磁波的量子化得到光子的概念,每个单光子有波动和粒子双重特性;第四章讨论单光子干涉实验与单光子的不可分性;第五章讨论迄今为止的单光子的相干与纠缠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和应用;第六章讨论光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况;第七章讨论单光子通信与加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况;第八章讨论光速,包括光速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况以及对“超光速”的理论和实验的评述。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分3卷,共11章。卷“光电显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内容涉及:显示技术概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阴极射线致发光显示,液晶显示(LCD)原理与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的平板显示技术,重点阐述液晶的物理性质、电光效应、液晶显示器的器件结构、工作原理、驱动控制、制备工艺进行等内容;第二卷“‘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显示、数电、模电、单片机、传感器等知识设计制作“液晶显示系列学生作品”;第三卷“光电显示行业——直通职场”,对光电显示类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跟踪,对行业内知名企业进行归纳介绍,使学生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进而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要求。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既可作为高校光电类、电子类、机械类、物理类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科
本书由红外与激光两部分组成,分别系统地介绍了红外物理、红外系统、激光原理和技术以及军用光电系统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内容包括红外辐射规律,辐射的大气传输与探测,典型红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热成像系统,光电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激光原理,激光器与技术,军用激光装置原理及应用等。最后还简单介绍了光电对抗等内容。 鉴于红外、激光技术在军事方面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在机载装备上的应用,书中的讲解理论与实际并重,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从相关原理的物理过程到实际系统的工作方式等内容,并应用工程软件对典型系统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全书涉及内容广泛,内容详细全面,在程度上反映了军事装备中用到的原理和技术。可作为光电技术及仪器、自动控制、导航、航空火力控制、导弹、雷达及对抗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是为适应光电子学科新的发展形势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一本专业教材。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从光电子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各环节所采用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电子系统中常用的半导体发光、固体激光、光纤、非线性光学、光调制、光探测以及光显示方面的相关材料及典型器件。另外,适当加入了一些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主要包括光子晶体、超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等新型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光电子器件(第2版)》(作者汪贵华)着重讲授光电子探测与成像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內容有: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光电倍增管、微光像增强器、真空摄像管、CCD和CMOS成像器件、致冷和非致冷红外咸像器件、紫外成像器件、X射线咸像器件。 《光电子器件(第2版)》适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近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同时可供从事光电子器件研究和从事光电子技术的技术人员参考。
《投影显示技术》是介绍投影显示技术的通用基础教材。《投影显示技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基本原理、光学引擎和电路。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投影机的分类、参数和接口,光源与附件,常用的匀光器件、偏振光器件、合分色器件,阴极射线管(CRT)投影显示,液晶(LCD)投影显示,硅基液晶(LCoS)投影显示,数字式光处理(DLP)投影显示以及投影显示新技术,投影显示产业链。 《投影显示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投影显示技术”课程教材或大专、高职和中专相同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视监控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15章,其内容比版有较大扩充。主要内容包括光电子技术发展简史、作用、地位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光器和重要的单元技术及其应用;激光雷达单元技术和系统性能及其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和应用,特别重点介绍了当前成为红外探测器主流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红外热成像的单元技术和系统性能及其应用;可见光CCD、CMOS成像器件和微光夜视器件及其应用;紫外探测器及其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光电子技术在侦察、监视和预警等军事方面的应用;激光、红外和电视制导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光电火控的单元技术和性能及其军事应用;光纤、光缆和光无源器件及其应用;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场致发射显示和数字微镜显示等平板显示器件及其应用;光盘存储器及其应用;集成光路和光电子集成技术。 读者对象: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从
《光电子器件(第2版)》(作者汪贵华)着重讲授光电子探测与成像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內容有: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光电倍增管、微光像增强器、真空摄像管、CCD和CMOS成像器件、致冷和非致冷红外咸像器件、紫外成像器件、X射线咸像器件。 《光电子器件(第2版)》适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近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同时可供从事光电子器件研究和从事光电子技术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5章介绍激光的基本理论,从激光的物理学基础出发,着重阐明物理概念,以及激光输出特性与激光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计算,以掌握激光器的选择和使用为主要目的;第6~10章介绍激光在计量、加工、医学、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前沿问题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各种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宽带激光脉冲的非线性时空演化及测量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宽带激光脉冲非线性传输过程中的时空演化规律。《宽带激光脉冲的非线性时空演化及测量研究》在实验中研究了强度增长区和强度非增长区的时空演化规律。由于激光脉冲不同空间位置的初始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不同空间位置的初始时间脉宽是不一样的。《宽带激光脉冲的非线性时空演化及测量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互相关方法,它能够精密测量飞秒激光脉冲不同空间位置的时间脉宽。然后利用该方法精密测量了小尺度自聚焦过程中飞秒激光脉冲的强度增长区和强度非增长区域的时间脉宽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入射峰值功率的增加,强度增长区域的空间峰值强度越来越大,因此该区域的小尺度自聚焦效应变得越来越强,从而导致该区域的时间脉宽变得越来越窄,当空间峰值强度达
本书共15章,其内容比版有较大扩充。主要内容包括光电子技术发展简史、作用、地位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光器和重要的单元技术及其应用;激光雷达单元技术和系统性能及其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和应用,特别重点介绍了当前成为红外探测器主流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红外热成像的单元技术和系统性能及其应用;可见光CCD、CMOS成像器件和微光夜视器件及其应用;紫外探测器及其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光电子技术在侦察、监视和预警等军事方面的应用;激光、红外和电视制导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光电火控的单元技术和性能及其军事应用;光纤、光缆和光无源器件及其应用;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场致发射显示和数字微镜显示等平板显示器件及其应用;光盘存储器及其应用;集成光路和光电子集成技术。 读者对象: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从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章—第5章)为光电信息变换内容,介绍有关光电器件的基本知识,各种光电探测器件、成像器件和热电探测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特征,偏置电路及典型应用;介绍各种光电信息变换的方式、类型及其原理。第二部分(第6章—2章)结合科研和生产的实际,介绍了辐射信号检测、零件尺寸检测、位移检测、光谱检测、光子计数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及光电新技术等。 本书作为应用型教材在内容上反映了科研和生产的新技术,理论分析简洁,概念清晰,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有宜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教材适用专业较广,可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科学电子与技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光电科技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部分为GB/T 18311的第31部分,并隶属于GB/T 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1300—3—31: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31部分:检查和测量纤维光学光源耦合功率比测量》(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 61300—3—31:2003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b) 删除IEC 61300—3—31:2003的前言和参考文献。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是系列国家标准,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的IEc标准: a) GB/T 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1部分:总 则和导则》(idt IEC 61300—1:1995)。 b) GB/T 18310《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
为统一和规范波分复用(WDM)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做到技术优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nbsp;51152-2015):波分复用(WDM)光纤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5章介绍激光的基本理论,从激光的物理学基础出发,着重阐明物理概念,以及激光输出特性与激光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计算,以掌握激光器的选择和使用为主要目的;第6~10章介绍激光在计量、加工、医学、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前沿问题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各种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光电技术基础》是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要求组织编写的。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光学基础知识、常见光学系统、光电探测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存储技术、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光机电系统产品应用举例。 《光电技术基础》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难度适中,可以满足教学计划60-80课时的教学需要。各专业在教学中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教学要求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取舍。《光电技术基础》适用于光电、机电、测控、仪仪表等应用技术类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参考书。
《我有好行为》共四册,分别为《好品德》《好习惯》《懂礼仪》《讲安全》。
本书首先介绍《激光机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其后内容严格限制在上述《标准》范围内,按照初、中、高三个等级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写了知识解答、专业知识练习,还提供了几份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供考生系统复习和检验自己水平之用。 本书可供各级鉴定机构组织升级考核复习和申请参加技能鉴定人员自学之用。对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最基本的偏振光描述开始, 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 偏振模色散的主要测量方法, 以及在直接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与相干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中对于偏振模色散的主要补偿与均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