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量技术》由光学测量技术和光学测量实验两部分组成。 《光学测量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学测量基础知识、常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光学玻璃的测量、光学零件的测量、光学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系统光度特性的测量、光学系统像质检验与评价,以及7个典型光学测量实验。在选材上既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又注意吸取大量新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保持教材的先进性。每章后面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读者对光学测量理论的理解及应用。 《光学测量技术》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院校光电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兼作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光学计量测试等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教材及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是一本有关激光器件与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教材。其内容共分十章,系统介绍各类激光器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工作特性。主要内容包括有氦-氖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一般固体激光器、激光调制和调Q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选模和放大器件、激光变频和可调谐激光器、其它激光器等。可供72讲课学时用。 本书的特点是将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尽可能使之融为一体,在取材方面力求反映国内外近的成果和水平,在阐述上力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以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主要用作高校光电子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从事激光器件和技术工作的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红外技术是一门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和经济建设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涉及红外技术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延伸到更多的专业。红外物理是从能量角度研究光学波段电磁波规律的科学知识,主要论述红外辐射的计算、测量及其应用的原理和方法,是红外技术的理论基础。 石晓光编著的《红外物理(高等院校光电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共分为5章,系统地论述了红外辐射的发射、传输及测量等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1章介绍了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光度学与辐射度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红外技术中涉及的辐射量及其计算等。第2章讲述了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红外辐射的简易计算及红外测温的基本理论。第3章介绍了黑体等红外辐射源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第4章叙述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规律及大气透过率的简单计算。第5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由赵坚勇编著,是介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的通用基础教材。本书注重基本概念的阐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OLE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和应用。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OLED、PMOLED、AMOLED、OLEDoS、像素驱动电路、外围驱动电路、集成单片外围驱动电路以及TAB、cOG、cOF连接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结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本书还介绍了喷墨印刷、丝网印刷、光刻技术、微接触印刷和毛细微模塑等图案化成膜技术,玻璃基板封装、薄膜封装、真空封蜡封装、铟封接和类金刚石薄膜封装等封装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课程教材或高职和中专相同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OLED显示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偏振光描述开始,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偏振模色散的主要测量方法,以及在直接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与相干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中对于偏振模色散的主要补偿与均衡方法。
《激光辐射及应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由激光辐射的基本概念、激光器件及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单元技术、激光的大气传输与控制、激光的探测和测量、激光通信、机载激光装置等内容构成,系统地讲解了激光辐射原理、激光辐射产生机理、辐射的传输、激光参数测量方法和技术、激光探测及影响探测的因素,以及典型激光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等,后还讲述了有关激光光纤、空间激光通信及机载激光数据链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其中不乏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全书取材广泛,内容详尽,不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有深人的研究和探讨,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理论研究的前沿,又反映了军事装备中用到的新原理和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光电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导航、航空火力控制、导弹、雷达及对抗相关专业的本科
功率半导体器件又被称为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也是构成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核心器件。本书基于前两章的半导体物理基础,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几类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pin二极管、晶闸管、门极关断晶闸管、门极换流晶闸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基础内容,书中详细描述了上述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同时,作为长期从事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的资深专家,作者还给出了上述各类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比较分析,力图全面反映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书既可以作为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力电子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激光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全书共9章,内容主要涉及:辐射的基本概念,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激光束的特征,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激光频率稳定技术,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激光在军事和民用工业中的应用,激光在医药、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激光在物理、生化等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基于光纤波导技术的混合型光学双稳和混沌的工作机理及其应用。书申提出的新型光纤结构的双稳器件中,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可调谐光纤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光纤无源器件构成非线性光强度调制单元,用光电探测与放大电路构成反馈单元,实现新型的电光混合型光学双稳和混沌:还探讨了光纤频域双稳机制在物理传感量的数字化测量和电光混合频域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非线性光学、光纤传感、光学混沌和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量子电磁光学的基本理论及激光应用知识。全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激光原理、典型激光器、激光的性质、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激光技术的应用等。
本书以经典电磁波理论和近代光学理论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光波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种典型的分析方法。全面讲述了平面光波导、金属包层平板介质波导、矩形介质波导和圆光波导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光波导的横向耦合和纵向耦合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本书适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纤通信、光学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或参考教材使用。
本标准代替GB/T 10987-1989《光学系统 参数的测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3)归口。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1-2004-]872号)的要求,对DL/T 664-1999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对原标准的判断原则进行细化,提出了一般检测和精确检测等方式; ——增加了飞机巡线、在线监控型红外热像仪的内容; ——增加了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和校验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664-1999。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在工业、国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国际上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集中介绍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介电性质、压电性质、电光性质及包括电光效应、弹光效应、声光效应在内的一些材料的非线性效应,详细论述了各类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依赖不同材料性能制备的电光器件、光通信器件及探测器件等。《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的特点是知识概括性强、涵盖面广并增加了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进展,例如弛豫铁电体PMN-PT新材料,以及负折射现象和负折射率材料等。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可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物理学及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本部分为GB/T 18311的第16部分,并隶属于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元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00—3—1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16部分:检查和测量 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英文版)。
本书根据“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要求,本着“重基础、宽口径、诱导科研潜能”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介绍 了光电检探测技术与系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典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光辐射和光源技术,光路中的光学规律和光学器件,光电探测器件与探测模式,光电探测系统的信噪比增强技术,光电成像传感技术(包括CCD、热释电摄像管等),光谱分析技术,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和实现,光纤布拉格光栅传 感器,以及光电探测系统的典型应用。 本书可作为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应用物理等专业教学使用或相关 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任课教师可从华信教育资源网( www.hxedu.com.cn ) 免费下载。
光存储与显示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相关专业教材和科研的需要,作者编写了本教材。 《光存储与显示技术》对光存储和显示技术及其系统原理做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全书共分6章,第1章为概述,第2章至第6章可看作两大部分内容:光存储技术和光显示技术。第2章和第3章,重点介绍了dvd光盘系统的读写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以及各种高密度存储技术,如光全息存储、光致变色存储、蓝光光存储等。第4章至第6章阐述了显示技术的概况和各种显示器件,重点介绍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应用。 《光存储与显示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光电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