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射频接收机面临带宽受限、频率可调性差、隔离度差、电磁干扰严重等电子瓶颈,逐渐难以满足未来电子系统发展的需要。微波光子技术具有大带宽、宽频段、可调谐、高隔离度、无电磁干扰等显著优势,可有效克服电子瓶颈限制,满足未来雷达、无线通信、电子侦察与对抗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而基于微波光子的信道化接收技术是实现超宽带射频信号瞬时完整接收的使能技术。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技术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后半部分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展开研究,设计并验证了三种基于不同原理的信道化接收方案。 本书可供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或作为微波光子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smt技术基础与设备(第2版)》系统阐述了表面组装元器件、表面组装材料、表面组装工艺、表面组装设备原理及应用等smt基础内容。 在第2版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生产现场的技能性指导。针对smt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及岗位需求,详细介绍了表面组装技术的smb设计与制造、焊锡膏印刷、点胶、贴片、波峰与再流焊接、检验、清洗等基本技能。 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书中配置了较大数量的实物图片。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或smt企业工人的自学参考资料。
本书以*版本的电子仿真软件NIMultisim11为平台,从快速入门和实用技巧的角度出发,采用项目教学教材编写模式,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轻松、高效地掌握NIMultisim11仿真软件的实用技巧。 全书共分为十一个项目。项目一为NI Multisim11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项目二为NIMultisim11虚拟仿真仪器的使用;项目三为NI Multisim11分析方法的应用;项目四为 NIMultisim1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项目五为NI Multisim11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六为NIMultisim11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七为 NI Multisim11在通信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八为 NIMultisim11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九为NI Multisim11中的LabVIEW虚拟仪器的使用;项目十为 基于NIMultisim11的单片机仿真;项目十一为 NI Multisim11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书中还提供了附录A:NIMultisim11元器件库
本书共分15章,重点介绍了印制电路板(PCB)的焊盘、过孔、叠层、走线、接地、去耦合、电源电路、时钟电路、模拟电路、高速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射频电路的PCB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实例,以及PCB的散热设计、PCB的可制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PCB的ESD防护设计。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清晰,图文并茂,并通过大量的设计实例说明了PCB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工程性好,实用性强。
《Cadence印刷电路板设计--Allegro PCB Editor设计指南(附光盘)》由吴均、王辉、周佳永编著,本书基于Cadence Allegro的设计平台,通过设计行业相关专家的经验分享、实例剖析,详细介绍了整个印刷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以期对提高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Cadence印刷电路板设计--Allegro PCB Editor设计指南(附光盘)》的特点是介绍了Cadence Allegro平台下对于PCB设计所有的工具,既对基本的PCB设计工具进行介绍,也结合了的工具,例如,全局布线环境(GRE)、射频设计、团队协同设计等。本书也介绍了Cadence的设计方法,例如,任意角度布线和针对的Intel的Romely平台下BGA弧形布线的支持,以及的埋阻、埋容的技术。 本书适合从事从PCB设计的工程师参考学习。
本书以CMOS的构成电路反相器为焦点,介绍CMOS器件的特点、结构、设计规则及制造方法。以标准逻辑电路为例,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基本电路结构及其应用举例。进而,介绍了接口的技巧和目前备受关注的模拟技术等。本书还涉及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话题,介绍其分类及发展趋势,以及ASIC和存储器的基本技术。 本书可供半导体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电子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根据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该课程主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第7版)》一书编写的学习和实验实习指导。 本书共分部分:学习辅导部分紧紧围绕主教材,给出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提要、典型例题分析和考研真题摘选及详解,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实验指导部分与理论知识同步,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19个实验题目,其中有基础性的验证实验,也有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习指导部分本着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实际电路的过程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增长知识,增加兴趣,增强技能。 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院校电子、通信、物联网、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自学考试、考研及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讲述AltiumDesigner6电路板设计。 全书共分10章,包括认识电路板与AltiumDesigner6、元件布局、各种管理器、设计规则、操作设定、布线与折线、电路板图件操作、电路板的界面、其他功能、电路板元件设计与管理。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自动化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讲述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微电子器件物理基础;PN结;双极晶体管及MOSFET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JFET及MES-FET概要;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及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共计7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光电等专业本科生学习微电子及IC方面知识的技术基础课教材。由于采用“积木式”结构,也可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又可作为从事微电子科学、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研究和应用的有关人员的自学教材与参考书。
本书依据应用型本科关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要求编写,在编写过程中考虑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教学应紧跟技术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很好地展示了该课程的经典性和其知识结构的近似完备性。本书在保留现有传统体例的基础上,加入了科技发展引出的新知识点,并糅合了思政要素,力求达到实用、够用、活用的目的,同时确保了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全书共7章,分别为绪论、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及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 本书通过简化理论性偏强和数学要求较高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门槛和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合普通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及社会技术人员自学的参考书。
本书面向信息类专业和涉电类专业方向的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需求,以信息化电子基础和应用为主线,系统化阐述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应用。全书包括信息与信号、电子化信号与信息应用形式、电路与元件、电路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半导体电子元件电路、基本放大电路、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物联网类、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自动化类各专业,也可供智慧交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设施监测、智能车辆、机械自动化、轮机工程等其他专业教学选用或供社会读者阅读。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是为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编写的教材。原书由胡祐德、曾乐生、马东生共同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肖春林教授主审,于1993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获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二等奖。因教学需要,在广泛听取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1998年由胡祐德、马东生、张莉松对原书进行修订。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和兄弟院校使用证明,此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元件、电机及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掌握伺服系统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书为微电子技术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PN结、双极型晶体管和单极型晶体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的设计基础、集成电路CAD以及其了半导件器件简介。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学习本教材的起点为工科普通物理和高等教学。本教材适用于工科信息类、电子类各专业在校大学生以及微电子技术专业人员。
本书介绍了实用、有趣的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实例300个。书中按功能将电路分为15大类,它们分别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和保护电路、信号变换电路、定时电路、灯控电路、显示电路、控制电路、门铃电路、密码锁电路、计数及编码电路、报警电路、放大及收音电路、家用小电器、测试电路及其他一些常用电路。 书中的实例涉及到的集成电路均为通用性很强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读者掌握了电路的设计思路后,可以举一反三。 本书可供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
《微米纳米技术丛书·MEMS与微系统系列:MEMS传感器接口ASIC集成技术》首先介绍了以微纳米惯性器件芯片级集成为代表的ME:MS集成传感器的起源、技术特点、外的发展状况;然后叙述了MEMS集成压力传感器,MEMS加速度计接口ASIC芯片及其集成化技术,MEMS陀螺接口ASIC芯片及其芯片级集成技术,MEMS磁传感器、微传声器(麦克风)、热红外传感器等的接口ASIC芯片设计及其芯片级集成技术。《微米纳米技术丛书·MEMS与微系统系列:MEMS传感器接口ASIC集成技术》非常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MEMS集成传感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对从事MEMS传感器应用开发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决策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