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图解实用电子技术丛书”之一。本书主要介绍有关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基本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固定电阻器的基本知识,可变电阻器以及半固定电阻器的结构和性能,排电阻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各种类型的固定电容器的知识,可变电容器及半固定电容器的结构和性能,电阻器和电容器的选材与应用等。为了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选择元件的重要性,作者以切身体会和经历过的失败例子,详细地介绍了失败的原因,在出现故障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解决的方法。 如果读者在认真地阅读本书过程中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运用到实际中来,就一定能够正确地选择元件,更好地进行电路设计,吸取教训,不再出现以往曾经出现的错误。
本书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万用表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技巧。包括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气元件、检测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检测晶闸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检测集成电路、检测基本电量和电路的方法和技巧。本书操作性非常强,读者只要按照书中图示的方法和流程,就能进行各类元器件的检测。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电气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自学,也可作为初级电工、维修电工的培训教材使用。
《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200例》精选了200个采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典型实例,电子元器件涵盖面广,包括电阻器、电容器与电感器、变压器与继电器、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光电器件、电声换能器件、压电元件与霍尔元件、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电动机和万用表的巧用等,检测方法简单易行。
本书分为基础知识篇、专业知识篇和实用技能篇。主要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分类、电路符号、电气图与技术文件、电子组装产品与质量的分级、电子产品装配的防静电技术、装焊设备与工具、焊接材料及术语机械组装的要求、紧固件的机械安装、线束成型加工、铆装件的安装、电气连接、组合装要求、元器件的安装与固定、焊接技术与装焊工艺要求、导线和电缆的预加工、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元器件表面安装技术、印制电路板手工焊接技术、焊接缺陷及返修工艺、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清洗等。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实用,既可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电子装配工技能培训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职业院校电子类、机电工艺类的师生及电子受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电子手工焊接工艺的实训教材,内容涉及基本电子元件、焊锡、助焊剂、焊接工具、焊接操作、PCB板及元件的安装、PCB板的维修、接线端子、连接器及开关等内容。本书严格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详实规范,图形明了实用,安全规程严格。本书可作为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及大学相关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相关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按照现代化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顺序,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将每项生产工艺作为一个实际项目,并结合具体的电子产品进行讲授。本书在选材上具有先进性,是现代化电子产品实际生产工艺的仿真,训练操作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执行。尤其是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识别项目中,将*的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识别方法介绍给读者,使新器件、新产品、新技术在教材中都有较充分的体现。 在电子材料选用、电子产品装配前的准备、电子元件焊接、印制电路板制作工艺、电子产品安装、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的检验与包装等生产工艺中,结合每个项目内容,给出作者总结的技能与技巧,对初学者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材,对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厂测试技术、传感技术与测量仪表、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水利机组现场测试技术、火力发电机级现场测试技术、火电厂安全监控系统、水轮机效率试验与汽轮机组的热力试验等内容,可作为电力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电力工作的工程师及相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工程实践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要实现电子产品电磁兼容需要在PCB设计阶段解决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9个章节。第1章简要介绍电磁兼容标准和PCB设计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在数字电路设计时需要的旁路、去耦和储能等设计措施;第3章介绍了走线特性阻抗及传输线端接技术;第4章介绍了数字单板中特殊的信号线——时钟设计;第5章介绍了单板上电源的设计问题;第6章介绍了接地技术及PCB上实现的接地问题;第7章介绍了在PCB单板上实现的静电防护设计;第8章介绍了PCB上的孔、连接器的设计问题;第9章介绍了设计大面积单板背板、底板等的特殊设计要点。在介绍设计知识要点的同时,作者将真实产品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整理成案例,分别放在相应的章节里,他山之石,供读者借鉴。附录部分,介绍了一些整机产品解决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的思路和对策,并且将PCB设计
本书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对初、中级人员的基本要求,结合维修人员的实际需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新颖实用。在内容选择上把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通过元器件检测操作图片和电路故障实例介绍,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万用表与示波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检测以及电路故障检测的通用方法与实例。重点讲述了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特点与整机电路故障的检测。 本书适合于具有初级电子技术的爱好者、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电子技术人员、产品维修人员及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作为辅助读物。
本书以非电量的电测技术为主要内容,以信息的变换与处理为编写体系。全书共9章,分为三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传感器的静态、动态特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变换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了有关信号变换及抗干扰技术。 本书的内容精练实用,深入浅出,便于读者自学,主要作为非电量电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传感器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及一些使用常识、检测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本书特别注重实用性,并在元器件的检测中加人了一些维修工作的技术与技巧。 本书是广大电子爱好者、青少年的入门读物,也可供职业高中师生及参加技术培训的在职人员参考。
《电子元器件检测轻松入门》是一本介绍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的图书,主要内容有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场效应晶体管、IGBT、光敏元器件、电声器件、显示器件、继电器、干簧管和集成电路等。 《电子元器件检测轻松入门》起点低、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图文并茂且循序渐进,读者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通过阅读《》而轻松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知识。 《电子元器件检测轻松入门》适合作为电子爱好者学习电子元器件检测的图书,也适合作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习电子元器件检测的教材。
本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编写,介绍了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阻器和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继电器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仿真测试方法。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子技术爱好者的学习用书,还可作为电子EDA等级考试的培训教材。
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职院校内部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办学理念、师资水平、课程体系、实践条件、生源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不管从教育学理论还是从教育实践来看,课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课程作为学校向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产品,不但对学生培养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着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
GB/Tl2859《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规范压电陶瓷谐振器》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总规范——鉴定批准; ——第2部分:分规范——鉴定批准; ——第2—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评定水平E。 本部分为GB/T l2859的第2-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l2861--19916电子设备用压电陶瓷谐振器空白详细规范 低频压电陶瓷谐振器评定水平E(可供认证用)》和GB/T l2863--1991 6电子设备用压电陶瓷谐振器空白详细规范 高频压电陶瓷谐振器评定水平E(可供认证用)》,与GB/T l2861--1991和GB/Tl2863--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低频压电陶瓷谐振器和高频压电陶瓷谐振器的要求合并为同一个空白详细规范; ——根据分规范修改相应的引用内容。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253—2—1:19936压电陶瓷谐振器IE
本书以培养无线电初学者的基本维修技能为出发点,着重讲述掌握实操技能的方法和过程。本书共分七章,分别讲述了常用电学名词、常用基本电路的基础知识、如何识读电路图、手工焊接技术、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常用电路检测方法与检修实例。 本书可供电子技术爱好者及相关纵人员阅读,也可供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头戴耳机通用规范(GB/T 14471-201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4471—1993《头戴耳机通用技术条件》。
本书为入门级读物,重点介绍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结构、特性和技术参数,并从某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直流斩波电路,逆变电路、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等。 本书适合各类电子技术人员、职业院校师生和电子爱好者阅读。
《传感器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有:传感器概述、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气体和湿度传感器等。各部分教学内容参考学时见下表。 本书由王润主编,张志林、刘民庆任副主编,李煜、张善俊参编;刘进峰审稿。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六个模块,内容包括:传感器概述、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气体和湿度传感器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
迄今为止提及可靠性工程用书,通常很多人仍无可奈何的认为无非就是使用大量数学进行统计、概率计算,“靠计算既不能减少故障,也不能延长寿命”。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书通过列举大量故障事例,就具体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特性等进行说明,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数学公式,也未涉及软件、程序等内容,仅就硬件部分进行了论述。尽管已进入所谓软件时代,但软件是通过硬件运作,而系统的极限也取决于硬件。例如,打印机发生故障,靠任何软件仍是打印不出来,原因是硬件发生故障通常是系统故障。 然而,硬件本身发生故障原因的种类也很多,是难以全面论述硬件故障情况的。因此,本书中有待于探讨的课题还很多,对必要的电子元器件特性的论述仍有空白和不足之处。但是,本书对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结构、特性与可靠性进行了解析说明,是一本极
《电子元器件家族那些事儿》(作者杨清德、胡大华)共8章,以初学者进行电子制作时必需的元器件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种常用电阻器 、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驻极体话筒、扬声器和传感器等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对常用元器件的外形特征、种类 、检测方法、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事儿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对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新型元器件也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学习本书,可有效地把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烦心事儿”化解为“顺心事儿”。 《电子元器件家族那些事儿》图、表、文并茂,适合于电子、电工初学者,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培训教材。
本书汇集了各类新颖实用的电子器具的制作方法,全书共十大类132 例。这些制作不但电器新颖、简单实用,而且每个制作中都采用了近十年来才出现的各类电子新器件。
本书用通俗语言、大量图解,系统地介绍了电阻器和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继电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光电器件、电声和其他换能器件、集成电路、家电专用元器件等各类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型号、主要参数等知识,用万用表检测的技巧,以及选用方法,并给出了典型应用电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电子元器件涵盖面广、内容系统性强、检测方法简单易行、选用实用性强,因此本书特别适合电子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或作有关电子技术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