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2篇18章及总论和附录,集中反映了国内外纳米级碳酸钙生产、发展和研究方向的*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气烧窑煅烧石灰石,间歇鼓泡式、连续喷雾式、间歇搅拌式及超重力式四种已实现工业化碳化工艺;喷雾干燥、带式干燥,桨叶式串闪蒸、双搅拌串盘式等二级干燥、组合式三级干燥等生产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指标、操作要求、产品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采用的主要设备及其三废治理。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级碳酸钙产品在造纸、塑料、橡胶、涂料、胶黏剂和密封材料、医药、食品、油墨、牙膏、化妆品等日用化工等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应用工艺、配方等。全面反映了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的21世纪初水平,是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与应用新作。 本书选材于国内外生产实际,实用性强,有所创
本书从提升氯碱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角度,阐述了氯化氢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要点,着重讨论了氯化氢生产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操作要求、安全要求,对安全事故案例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书可作为氯碱企业提升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及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用书。
工业硅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光学、机械、汽车制造、医药、国防等领域,有“魔术金属”之称。本书就工业硅的生产技术做了全面的介绍。 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工业硅的发展史和国内外工业硅生产现状,阐述了工业硅广泛的用途和工业硅工厂的建设规划程序;工业硅的生产和捣炉加料设备,工业硅炉的筑炉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开炉生产、事故处理及工业硅精炼技术;工业硅生产原料硅石、碳质还原剂、电极的精选和称量,是工业硅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业硅生产中应用的除尘设施,微硅粉的回收及其在各行业的利用;工业硅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以及原料、产品检验。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工业硅企业和相关科研、设计部门的管理、技术及生产人员来说,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图书。也适于相
本书系统阐述了合成氨原料气制备、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氨合成、气体压缩与驱动等各工序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突出介绍了合成氨工艺各类催化剂的使用安全技术,叙述了合成氨产品液氨和氨水的储存与运输安全技术。简要介绍了合成氨生产装置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对合成氨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还对合成氨生产过程各种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技术评析。 本书适用于从事合成氨行业生产一线员工和安全员学习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从实用出发,问题采用一问一答形式,阐述了普通轻质及纳米钙的生产常见操作技术问题455个:同时对普通轻质碳酸钙、微细活性碳酸钙、重质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钙在生产、性能、应用领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答;对纳米碳酸钙的主要物化性质、纳米特性、安全与环保进行了分析:此外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生产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普通轻质及纳米碳酸钙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操作工人自学或培训,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国内中小型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的生产实际,介绍了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原料、合成工艺,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组织与管理、清洁生产等内容,着重阐述了食盐水溶液的电解和聚氯乙烯合成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控制、典型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造及操作要点、生产操作与技能训练及生产事故的处理。同时还重点介绍了聚氯乙烯企业的安全防护、工业卫生以及相关新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烧碱与聚氯乙烯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化工类高职及中职学生使用,亦可作为烧碱与聚氯乙烯企业操作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书以清洁生产为主线,对清洁生产概念及国内外进展、烧碱行业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和效果验证、持续清洁生产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从烧碱工艺出发介绍了清洁生产的途径。 本书适用于烧碱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清洁生产咨询、审核人员和其他环境保护工作者。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除尘设备、机械输送设备、气力输送设备、给料设备、计量设备、包装与散装设备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常见的辅助机械设备。既注重设备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又注意结合生产选用、实际操作、维修维护等。引用了*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计量单位。全书图表简明实用,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除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工程技术等材料类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供相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培训机构的技术人员、岗位操作员、培训教师等用作参考书。
本书是通过对近期国内在硼矿加工和硼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国外一些硼及硼产品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后编译而成,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硼矿开发及硼产品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全书内容分六章:章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硼资源开发和硼工业发展概况:第二章硼矿加工及硼产品制备,涉及硼矿富集,加工和一些硼产品制备的新工艺:第三章应用新领域,主要介绍一些硼化合物的新用途:第四章综合利用,介绍一些硼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第五章环境健康与安全,涉及环境中硼的分布状况,硼对动植物的影响及硼化合物的危害性评价:第六章过程化学中的硼试剂。介绍硼在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中的一些应用。全书内容丰富,覆盖面较广,从国内外硼资源分布状况、硼矿富集加工、硼产品制备技术、硼产品应用、副产物和
《无机物工艺》第二版重点突出了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无机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影响工艺的因素、操作指标的确定、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造及操作要点、开停车和不正常过程的调节与一般事故的分析处理。介绍无机物生产过程的工艺计算,近年来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工艺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版对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化,重点介绍了综合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尿素产品生产,以气提法为主线,重点介绍高压分解、中压分解、低压分解以及吸收过程,以突出新工艺的特点。本书从便于自学实际应用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基础理论和操作训练,提高分析解决无机工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本教材可供高级技工学校化工工艺和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供化工企业职工培训和化工操作人员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844—1979(第四次修改自1990年10月1日起)《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俄文版)。 本标准根据俄罗斯歀TP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和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573—1994《工业氧化镁》。 本标准与HG/T 2573—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根据用途不同增设了一个类别(1994年版3.2,本版4.2)。 ——提高了筛余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因溶样方法改变放宽了氯化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
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系作者多年研究、探讨之结晶,并首次以著书的形式公之于众,如“超细活性碳酸钙生产的连续鼓泡碳化新工艺”,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碳化机理”中的“四膜模型”、“气一液一固一固”四相反应体系,表面改性机理中“碳酸钙分子模型”、“活性碳酸钙的结构模型”,实现碳酸钙生产过程三废零排放的绿色新工艺等新概念。本书结晶于生产之中,又升华于生产之上,为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本书可供纳米沉淀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分析检验人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纳米碳酸钙用户参考。
本书在阐明光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无机发光材料各种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全面介绍了各类新型照明器材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重点叙述了PDP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和制造工艺,并对长余辉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融无机光致发光材料的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及应用于一体,既有一定理论性,又密切结合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生产实践。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发光材料与器件研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并且对发光材料的具体应用(包括荧光灯和半导体照明、PDP、长余辉发光、上转换发光等)和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发光材料相关研究人员及从事发光材料研制和生产的企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手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面的专业工具书。分别介绍了结构陶瓷(含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传统陶瓷、玻璃、晶体材料、无机涂层材料、耐火材料、碳与石墨材料、水泥与混凝土和其他新型无机材料等各种无机材料。全书从材料的基础(组成与结构)、性能、工艺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各种材料进行综合介绍。在取材上,传统常用材料和新材料相互结合,适当介绍了一些国外相关先进材料。 本书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开发和正确选材、合理用材提供科学依据。
《轻质及纳米碳酸钙关键技术》以纳米级超细活性碳酸钙成功的生产实践为依托,以超微细碳酸钙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GB/T19590—2004为指南,从生产实践角度深刻阐述其各工序生产关键技术;系统介绍了其主要设备与自动控制技术;从纳米碳酸钙在橡胶、塑料、涂料、油墨、胶黏剂、造纸、硅灰石针状晶体表面纳米化修饰和表面改性等应用实践角度较系统地阐述了其应用关键技术。 《轻质及纳米碳酸钙关键技术》结晶于生产之中,又升华于生产之上。可供各类碳酸钙生产企业的技术、分析检验人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阅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安装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天津市德昌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唐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杰斯曼(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浙江天仁风管有限公司、北京卓燕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宜春市金特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成都新木通风净化有限公司、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温州诺特建材有限公司、德州中威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圣戈班依索维尔(固安)玻璃棉有限公司、北
本书是关于磷化工理论、技术和应用的重要科技专著。从磷矿资源的采选到后续加工,包括磷复肥、无机磷化工和有机磷化工的重要品种的制备原理、生产技术、产品规格和具体应用,都作了全面的介绍和系统的论述。本书立足国情,跟踪时代,注重发展,着力创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导向性和可读性。 本书是化学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化学化工院校师生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同时还可供一切有志于磷化工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77—2000《石棉制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77—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相分析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技术性、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它是在具备物理学、材料基础知识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掌握结晶学和材料的各种测试方法,了解各种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仪器工作原理、图谱分析解译等方法,并学会物相分析测试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是关于无机材料物相显微形貌特征研究及物相分析的教程。内容主要包括:晶体光学基础、晶体的研究方法、矿物岩相简介、硅酸盐制品物相分析、红外、X射线、电镜及热分析方法。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理论、无机材料岩相学的研究方法和无机材料显微结构分析。分别对结晶学、矿物岩相学、晶体光学等相关知识作了简要叙述,系统地介绍了晶体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显微镜鉴定矿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耐火材料、水泥熟料、陶瓷等工艺产品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过去在高校中水泥、玻璃、陶瓷三个专业方向并存,分别开设《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和《玻璃厂工艺设计概论》。随着专业调整和扩大基础、淡化专业教育理念的实施,形成了覆盖面广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另外,近年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技术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所遵循的政策、法规、指导性文件等有了许多新的变动。鉴于上述情况,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该教材,力求更好地体现现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并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 本教材共分五章,以工艺设计为重点,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建设前期工作、工厂总平面布置及对工艺设计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土建、电气、环境保护和技术经济等)也作了简要